分享

董其昌--行书《杜甫诗》

 鸿墨轩3dec 2013-04-05

明 董其昌--行书《杜甫诗》 

 

有明一代,中国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名家辈出,彪炳史册,如文征明,徐渭,张瑞图,王铎,黄道周等,董其昌更是在名家林立中独树一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平淡而充满禅味的书风流布数百年而不衰。他毕生追求的书风便是“大雅平淡”。他说:“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东坡云:笔势峥嵘,文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
此件书作藏于江苏昆山昆仑堂美术馆。是董其昌平淡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照片 051.jpg

照片 052.jpg

照片 053.jpg照片 054.jpg

照片 055.jpg

照片 056.jpg

照片 057.jpg

照片 058.jpg

照片 058.jpg

照片 059.jpg

照片 060.jpg

照片 061.jpg

照片 062.jpg

照片 063.jpg

照片 064.jpg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松江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登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侍读学士等,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朝加太子太保,南明福王时谥文敏,故后世也称他“董宗伯(礼部官员的古称)”、“董文敏”。董其昌天才俊逸,又好禅学,引之入书画理论并用以指导创作,在画上创南北宗之说,极力标举南派,是文人画的健将。书法当时即享重名。《明史·文苑传》载:“其昌书……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董其昌的章法,采用与徐渭恰恰相反的方式:字、行皆空阔疏朗。这也许是得到了杨凝式《韭花帖》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与他在笔法、墨法、字法上形成了统一的体系,能够很好地产生“淡”、“生”的审美效果,因此毋宁说主要还是出自他自己的匠心。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章法从视觉冲击力的角度说,似乎不如徐渭和后面将要提到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和王铎的方式突出,但疏朗的背景与生动简捷的图像之间构成一种呼应,仍然是长轴大幅形式安排的一种良好的方式。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 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 花覆千宫淑景移。
昼漏稀闻高阁报, 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 会送夔龙集凤池。

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至日遣兴奉寄两院故人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