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畜產專訊第三期

 LM0318 2013-04-05
◎廄肥牛舍的建造與管理(文/張定偉)

前言

本省因土地有限,大多數肉牛均以圈飼方式飼養,在此集約情況下為了要減低牛糞尿對四週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必須有效加以處理與防治,有關畜牧廢水的處理方法在現階段政府所推廣的模式為三段式處理方法;第一階段為將糞尿水經固液分離機分離後的固形物部份做堆肥化處理,液態部份進入第二階段的厭氣處理,最後再進入第三階段的活性污泥好氣處理,經過以上三個階段處理後的水質就可符合政府規定水質放流標準。除了以上所介紹的三段式處理模式外,還有一種沒有排放水的處理方法叫做廄肥牛舍。

廄肥畜舍對於民國30年代以前出生的農家子弟相信不會太陌生,因在民國40、50年代化學肥料價錢比較貴又實施配給制度,農地肥料來源主要靠綠肥及收集牛糞與稻草混合堆積牛舍內做成堆肥施用,而豬糞尿水及家庭污水則以水肥形態施用,在那個時期沒有環保問題及抗爭,只知道人畜糞尿是做肥料的重要資源。但由於科技的進步,各種產業都講求效率與成本,畜牧業尤其是養豬、養雞業也由過去的小農副業飼養,演變到大規模企業化經營,由於飼養頭數的增多同時也產生了糞尿對環境的污染。由於國民生活水準的提昇及環保意識的抬頭,業者也逐漸感受到製造污染與防治污染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有關畜牧廢棄物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水污染最為嚴重,所以業者應具有減少沖洗用水就可減少污染的觀念與共識,若能控制到完全無排放水那就不會有環境污染問題,為達到畜舍無排放水有兩種可行方法:第一為處理後水循環再利用或自然蒸發,第二種是我們老祖宗所留下來的法寶--廄肥畜舍。但基於時空的轉變,老法寶也需要加以改善以符合現代人的經營理念,廄肥牛舍也就是沿用這種觀念發展而來的。老實說觀念不是新的但非常實用,也相當適合在寸土寸金環境下,給養牛業者帶來生存空間。

設施與材料

1. 牛舍:
  一般簡易牛舍有水泥地面及通風良好即可,一頭牛所需面積約3.5~5.0m2(1~1.5坪),為便於機械作業清除廄肥,應考慮適當操作空間。此外牛床地面應防雨水灌入,飲水器應設置在牛床外,以免漏水或溢流污濕床面。
2. 墊料:
  為利用鋸木廠或碾米廠所產生的木屑或稻殼及切碎稻草或作物蒿桿等廢料,舖放在牛舍水泥地面上做為牛床墊褥材料。因木屑或稻殼吸水性強又有脫臭的效果,所以牛隻所排泄的糞尿與木屑或稻殼,經牛蹄自然混合後會保持牛床的乾爽。
3. 飼料及墊料貯放場所
  應準備可以防雨水的適當庫房放置飼料或墊料。

牛舍及牛隻管理

1. 廄肥牛舍的管理因不必每日清掃,非常簡單又省工,若飼養50頭肉牛每天只需餵草餵料,工作時間大約1~2小時即可完成。
2. 牛舍內經一段時間發現床面泥濕而又聞有臭味時,再添加一些木屑或稻殼,大約一星期添加一次,數量一頭份約12~15公斤。
3. 牛舍內廄肥每隔1~1.5個月,厚度約20~25公分時,使用鏟裝機(山貓仔)清除牛舍一次。在清除前牛隻趕往他欄,清除乾淨後倒入新木屑或稻殼,以一堆一堆放置即可,不必人工散開,牛群趕回後可自然散佈均勻。
4. 肉牛平均一頭一日飼餵精料4~6公斤,盤固草乾草任食,平均每日增重可達1.2~1.3公斤。
5. 牛隻發病率非常低又無內外寄生蟲。

堆肥製造

木屑或稻殼與牛隻糞尿自然混合平均一頭牛一天可生產12~14公斤廄肥,這些廄肥每隔一段時間清出後,運往堆肥舍做堆肥化處理,處理前應調整水份含量約65~70%,堆積期間每隔二星期用鏟裝機翻鬆一次,大約經過4~5次翻鬆後(約60~80天),堆肥已大致腐熟而可以安全施用作物。

優點

1. 牛舍設備簡單,所需面積小。
2. 免洗牛舍完全無排放水,無惡臭就無公害。
3. 建造費用低、管理容易、省時省力。
4. 製造良好有機肥料、生產高級蔬果。
5. 肉牛健康、增重快、肉質好。
6. 適合飼養肉牛,育成牛及乾乳牛等。
7. 可在牛舍內調整堆肥處理前適當水份含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