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中学生作文绽放出个性之花(转载)

 w3322laile123 2013-04-06

让中学生作文绽放出个性之花

 

【内容摘要】现在中学生的习作多数存在缺乏个性的毛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作文千篇一律,难以出彩。实际上很多学生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只要选用最佳材料、注重个性化语言、真情表达,就完全有可能写出有新意、个性飞扬的文章。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  表达  个性

 

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布置什么作文,几十个人写的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一致,完全没有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一位刚从高三回到高一任教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道:“记得自己带的学生刚上高一时有个别的作文很有灵气,我打心里喜爱和佩服。可是在我的作文课堂上,学生经我的高考模式作文的训练,开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作文,作文的风格慢慢靠近我的训练模式了,考试的分数也不断在‘丰收’,但他们飞扬的作文个性难得表现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和歉疚。”作文教学中的此类尴尬现状,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学生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人最具个性化的行为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因此,我们倡导学生作文应该有个人的独特风格,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能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世界,写出有个性有灵性、文质兼美的文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容上空洞无物。许多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最终只能是无病呻吟,空洞无物。

第二,情感上虚情假意。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因而缺乏自我的感受与思考,作文往往是为文造情,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空虚的假我,文章只是他人的传声筒罢了。

第三,形式上华而不实。许多学生的作文深陷老师设计的模式中,毫无新意。也有些学生作文充斥着太多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华丽语句,缺乏发自内心的声音和朴实自然的句子。

二、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1)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学生整天都在家校两点一线之间往返,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为远离生活,学生就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汲取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缺少了自己的感悟,作文时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以资料取代生活材料,以现成理论取代独立思考,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论勤奋,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写好人好事,无非是为老人推车,扶盲人过马路。远离了真实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只能瞎编了。(2)缺乏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悟,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没有,这样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呢?(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过于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

2、客观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而学生也只能奉命而作,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导致作文无生气。

三、指导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策略

学生作文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于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挖掘,在于学生作文时的个性化发挥。

1、探求生活的真谛,做好材料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

第一,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来到了家庭,来到了世界。家庭生活是每一个人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生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每一个家庭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个成员都是这部书中的主人,每个人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角色来续写着永远也写不完的情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的情节如涓涓细流,有的情节如惊涛骇浪;有的情节如春天里绽放的鲜花,有的情节如严冬中颤抖的小草;有的情节如蓝天、白云、阳光,有的情节如枯藤、老树、残阳……家庭生活,是我们身边的又一座“金矿”。明白了这些,学生写家庭生活类的作文时,不就找到了绝好的材料了吗?这样,在描写亲情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千篇一律地重弹什么“生病时父母背自己上医院”之类的老调了。

第二,辑录学校生活的点滴。校园,是学生长期生活的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青少年学生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编织着异彩纷呈、最富活力、最有朝气的校园生活。这里有辛勤园丁对幼苗的细心呵护,有莘莘学子对理想的孜孜追求,有同窗好友相互间的心心相印;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青春的躁动,有成长的烦恼;有教室内的朗朗书声,有运动场上的拼搏身影……这为学生体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写进作文,必然使作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不乏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第三,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的财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世间百态,社会万象,应有尽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把社会生活“搬”进校园“请”进教室。也可以通过开展参观、春游、采访等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带”出校园“还”给社会。别再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致于憋在生活的真空里了。要让他们知道中国有过雪灾,发生过非典疫情、南方雪灾、大地震、泥石流,举办过奥运会,发射过“神舟”七号、八号、天宫一号等。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时代特色,而且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甄别善恶的能力。

第四,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我们大力提倡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要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均可涉猎,而且要持之以恒。其次要求学生动笔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动笔圈、点、划、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以备写作时自如运用。再就是要求学生多形式阅读,粗读、抄读、略读、泛读、连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率。此外,对于阅读的情况注意及时监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要求学生每期精读不少于10万字,泛读不少于50万字。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眼仔细观察,用耳凝神谛听,用心深刻体悟,那么平日司空见惯的现象也会别有一种风景,平日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会有一番情味。

2、培养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形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特点等。因此,个性化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个性。如有个容易犯错误的学生在与我交谈时说:“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我表扬了他“真有个性”,并让他在《我……》这篇作文中写上了这些语言,学生顿时醒悟,原来自己的这些语言竟有如此妙用,于是信心大增,在作文里也开始尝试说些冒“傻气”有“灵气”的话来。

3、真情表达,张扬个性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作自己的主人。

 ①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环境。叶圣陶先生说得很形象:“爱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我们要还学生以自主选择读写的自由,充分尊重其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熠熠生辉,意蕴隽永的作文。学生作文可以不受题材、体裁限制。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散文,小小说,杂感,日记体,自传体,书信体,等等,可自由挥洒青春与激情,如:《将幸福穿在身上》、《假如再给我多一百天》、《水的遐想》等题目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天地,使他们获得写作自由之后,才华如火山爆发。

②选材新颖独到、独具匠心。 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忽视的材料。如,写自己心灵与生活:a、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b、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 c、自己的校园:风采炯异的老师,性格鲜明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甚至一丝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赞叹,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论,一分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即使是旧材料或同一材料,只要角度不同,巧取角度,或发现别人未察觉的、不易察觉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样能写出新意,写出生命个体的独特的感受。比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是一名贫困生》的作文,大胆而细致地刻画了作为家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及所受遭遇,感受独特而新颖,后来在市里获了奖。

③让学生说其想说,写其想写。中学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矛盾最为敏感,他们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思考有可能是偏激的,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却常常使创新的火花四溅。所以要放手让学生写“放胆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写出鲜活思想,写出个性色彩。比如我鼓励学生自由作文,有人便写了《我们还有一点良知吗》,他在作文中引用佛山小悦悦事件来抨击现时人们的冷漠之情。

4、突破樊篱,大胆创新

笔者从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那里获取了能使学生得高分的经验:作文公式化,如材料作文的模式是:概述原材料—得出论点—阐释材料—论证论点—联系实际—再提材料,重申论点。这是语文教学的短视行为,由此而造成的学生思维僵化,会误人终身。苏轼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不落俗套,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学生写春天不必都像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一样,写春天是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也可以写春天阴冷潮湿,春雨烦人,各种细菌滋生等等。其实能这样写的学生很有眼光,他能发现春天的丑陋,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他的个性。就像多数学生在赞扬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敢于胜利的精神时,有的同学则创见性地提出了“愚公的做法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带有一定盲目性、冒险性,弊大于利,不如通过考察论证走出大山,找一个自然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则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的见解。其先进意识令人耳目一新,其敢于创新的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嬉笑怒骂,或大发牢骚。而是要指导学生写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真实自然而又有个性的文章。另外,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式和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要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提倡大胆作文,鼓励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心灵语言,才能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