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菲尼克)
2013-04-06 | 阅:  转:  |  分享 
  
内容简介

也许你有以下问题: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挑食或偏食;懒得锻炼或基本不锻炼;每

天很忙但效率很低;网游控或微博控;一网购就Hold不住;月光一族;购物狂、信用卡“负翁”;怯场、怕生;异

性恐惧症;戒不了烟、减不了肥……那表示,你正在失控!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

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自控

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

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比强大的自己。《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

理学》正是让你拥有强大自控力的实践指南。

编辑推荐

大道理人人都懂,关键是小情绪如何自控。绝大多数人不缺乏意志力,而是没有用对自控的方法。《自控

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一定能帮助你管住自己。第一步:管好多巴胺-ATP,就管住冲动第二

步:让情绪脑听话,就是让能量听话第三步:使肌肉系统更有智慧第四步:培养神经链第五步:锻炼

社会脑,即是锻炼正能量第六步:反意志力也可以不逆反第七步:前额叶将使你成为先知你要知道:

一切关于失控的问题——赖床、拖延、网瘾、肥胖、抽烟、酗酒等毛病都可以解决。请抽空学习《自控术:如

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它将让你拥有更强大的自己!

媒体评论

目录

第一部分: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我”的七个分身第一章爱上橡皮艇的黑天鹅:多巴胺-ATP系统爱情制造程

序:为什么错恋比正常恋爱更加热烈欲罢不能:人为什么会对折磨自己的东西乐此不疲欲望系统vs快乐系统vs厌恶

系统为什么大自然要进化出这个自我第二章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情绪脑应激反应:情绪就是能量没有痛感真的

好吗?所有的情绪都是正能量被踢的猫很无辜——能量的叠加假想死神:肾上腺素为什么总是浓度高心理手段的局

限:为什么要推翻CEO美女与火炉:肾上腺素=心理时间/客观时间爱上强奸犯:情绪相对论第三章肱二头肌的智

慧:能量蓄水池大脑比身体先死:自控是个生理指标为什么我们会对运动望而生畏享受了迟早都得还:为什么木糖

醇会让人发胖身体波动周期:男女都有月事肌肉在控制情绪:过山车上的惊恐第四章我拒绝一切变化:神经链做

惯了奴隶的熊情绪型神经链:自控力差,却忍了整整三天三夜蔡氏效应:天生的完成欲美丽即美德:漂亮的人怎么

会是罪犯?中性神经链:你不打呼噜我怎么睡啊?又不是断手断脚,习惯不需要二十一天那么久暗示比明示管用第

五章肥胖传染病:镜像自我不传染的东西太少了社会脑:吸毒为何横行港台演艺圈社会反馈:您的开机速度打败

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九的电脑喜欢和爱的本质区别:你吃花生,我流哈喇子走,抢盐去!阿希实验和自我意识被诅咒

的信用卡:社会脑的商业利用怎么到处都是孕妇:看到的都是自己自私的本能vs利他的本能第六章我专门负责幺

蛾子:反意志力道德优越感是人的错觉和本能需求美德账户:为什么圣地的犯罪率世界最高·如何充值和消费·当

委屈成为美德资本·美德=痛苦=反意志力·谁被谁蒙住了眼睛·让美德账户闭嘴·三类人无须警惕反意志力意志力

≠自控力:方向错了,即使奔跑也没用·意志力=抑制力·让“意志力”组织充血·不要随便惹前扣带皮层第七章

天庭饱满真的是福相:前额叶给阿姆斯特朗相个面:哇,这绝对不只是猩猩!未来会缩水:人人都有点儿分裂·人

人都是先知:你看到的,都能实现·行动力:为什么拖到明天不是后天·自我形象与红楼诅咒:我不是陈晓旭,我

是林黛玉我还有一个苹果·说谎的价值:神经病和梦想家的区别·量化生活能量争夺战:奉承白痴上司如何影响人

的免疫系统·纠结:坏人会不会早死·决策疲劳:尊重人和把人逼疯的区别·“装”有装的成本·提高心智能量第

二部分:实践自控:先立竿见影,再长治久安第八章七层自我模板:瞬间遏制和摆脱纠缠瞬间hold住如何摆脱纠

缠第九章吃货:身体和大脑的对抗第十章拖延:为什么我们进入不了状态拖延的价值成功恐惧症:保护心灵的策

略入睡困难户和起床困难户:启动为什么这么困难怯场、怯生、怯女人:这可不是因为缺乏自信第十一章远期目

标的完成第十二章如何迅速进入深睡眠失眠:潜意识拒绝上岗引诱潜意识上岗导入睡眠第十三章控制失控的情

绪:获得淡定的力量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内心淡定泻火:如何应对慢性压力和情绪言灵:骂人的价值第十四章约

束注意力:获得专注的力量第三部分:透心儿亮看世界第十五章那些与自控有关的事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官二代为什么这么横用台灯把老公换了爱情的长度和强度峰终理论:你幸福吗?超自然现象:我上辈子来过这儿彼

得原理

作者简介

菲尼克,自控术的实践者及导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畅销心理学著作译者,多年的专业翻译与心理咨询经历,

让他不但获得理论体系的支持,还拥有临床实战经验,同时深谙国人精神与心理的变化。作者认为,自控术真

的可以改变生活。因此,他从实用、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打造了这本符合中国读者需求的、本土化的自控力操作

手册。

前言

只要是地球人,意志力就是有限的。着眼于意志力,问题就永远停留在了待解决阶段。自控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

而是怎么办(how)的问题。先确定你是否需要它外企的福利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有

些外企要么专门配备心理咨询师,要么寻求外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咨询师。粗略算来,也差不多快五年了,看着

不同的人焦虑地来、高兴地走,我很欣慰。但是,他们在我眼里,不太像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倒更像是一拨儿

一拨儿的人,甚至可以说,就像一个人,因为他们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生活失控,寻求自控

力。于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同样的“药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当然,收入还蛮高的,因为我的“药方”

确实还算管用。而且,如何帮助人们提高自控力,也是我的乐趣所在。但是,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使我觉得很无聊,每天都滚瓜烂熟地重复着同一个程序,让我感觉生活有点儿僵化。我想,我也算是个资深的心理

咨询师了,不如写本书,把“自控术”这件事儿向大家彻底说清楚,谁需要就自己拿回家去照做好了,这样也能节

省我好多精力。而且我发现写东西比做咨询还有意思。于是,我就开始动手写了,不小心就写了这么一大摞。

在我的眼里,来咨询的人可以细分成几类,首先看看我每天都接触到哪类人吧,编号如下:A太太很苦恼,逼

着A先生来做咨询。A先生最近因为抽烟,导致咳嗽越来越严重了,虽然A太太每天都会在他耳边唠叨抽烟的坏处,

可A先生每天还是要抽两包烟,这种情形持续了快二十年了,一边后悔一边猛抽。这不,又点上了一根。B女士

总觉得火气上蹿,遇到芝麻大点儿事儿也会火冒三丈,和同事的关系也很糟糕,“后悔”从来没有阻止过她的火

气,回家后情况更糟,好像老公的每句话都能激起她无限的斗志。C小姐最大的“爱好”就是失眠和迟到。每

天早上醒来时,其实她心里清楚只要再赖在床上五分钟就会迟到,并会接到一张处罚单,然后被上司叫去“喝

茶”。但是C小姐在谴责了自己一句之后,倒头又睡了个回笼觉;到了晚上,她知道如果不早睡,第二天早上肯定

又得痛苦地挣扎一番,但还是忍不住地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最后锁定《甄嬛传》,躺在床上熬到半夜一点,一边

后悔一边看,第二天依旧是继续后悔、继续看。D小朋友心里清楚还剩两天就要考试了,但当他一坐下来打开

书,就会发现桌子太脏了需要擦一擦,擦完桌子又会发现房间好像不太干净需要整理一下,整理完又会忽然发现好

久没给姥姥打电话了……等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他才意识到,是不是已经太晚了,该睡觉了。E女士知道

吃完饭立刻洗碗会比较妥当,但每次吃完饭就懒得去洗,于是她每天都下决心:下次一定改!F小姐知道爬楼

梯可以帮助自己减少肚子上的赘肉,可是每次经过电梯时,都忍不住按下按钮;晨练的计划一直于筹备阶段搁浅,

但她每天都坚信,明天早上一定会去公园的。G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日益临近截止日期,他也明白自己必须要抓

紧时间了,可是微博的粉丝不能无视,最近又听说出了部新电影,不看就对不住自己了。…………这就

是我遇到的怪怪的人们,他们乐此不疲地做着自己认为不该做的事情,一边后悔一边继续。吸烟、酗酒者一般会自

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们非常清楚吸烟会让他们咳嗽得厉害,喝酒会让他们痛恨自己,但是他们仍是管不住自己,

行为完全不受自己约束。问犯罪分子为什么作恶,大部分都明白其原因是管不住自己。当然,他们都知道后果的严

重性,但仿佛又有什么力量鬼使神差地驱使着自己去干。这种解释,并不是借口,而是事实。他们被迫做,不是因

为意志力不够强大,而是感觉自己仿佛被另外一个人控制住了。那个控制住他们的另外一个人很坏,老让他们

干坏事儿;同时他又很强大,超乎人们的驾驭范围,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眼瞅着这个强大的坏人干尽丧尽天良的勾

当。最可悲的是,人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既然如此,那不如我们就把他叫作“X”吧。这个邪恶的、强大的

X,最可怕的地方是:做坏事的是他,负责任的却是别人!X每天都在放纵、逃避、拖延,在他追求自己的快乐的同

时,让别人为他的快乐埋单。比如X觉得吸烟实在有意思,但是得肺气肿的却是A先生;X总想痛快痛快嘴,见人就

想骂,见事儿就起急,但给他“擦屁股”的却是B女士;X躺在床上拒绝入睡,C小姐在白天却困得要死;X拒绝进入

状态,喜欢在网上耗着,D小朋友的老妈却会对他说:“放着正事儿不干,天天瞎折腾”……而且,人们一致

认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记忆力日渐衰退,慢慢变成了一个健忘的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注意力像脱缰的野马一

样不受约束;正是这个X让他们莫名其妙地“压力山大”,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而且干什么事儿都虎头蛇

尾,难有长性……他们认为这个X是自己。于是,他们自责、自轻、自贱,骂自己是个孬种。但我得说,X可不

是孬种。如果你也有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就要先知道这个X是谁,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否则,认不清

敌人的模样便开打,就好比打蛇却不知道蛇的七寸在哪儿一样,难以击中要害,因而无法一下子将它制服。不

过,在说知识和讲方法之前,我要先做两件事:第一,因为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是学术类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我

把那些专业术语都变成了通俗的语言,可以帮助你更容易理解;第二,我要先纠正一些来自于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你

自己的错误观点,正是那些普遍流行的谬论,让人们陷入失控的状态之中而无法自拔,那些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之

一就是人们经常用来评判自己或他人失控的理由:缺乏意志力。努力反向效应若想获得自控能力,其前提

是首先要放弃意志力这个东西。这不是说意志力不可以培养,不可以训练,而是因为存在“努力反向效应”(the

LawofReversedEffort),意思就是说,越努力越做不到。凡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而

告终。这个效应很简单,理解起来也不费劲儿。“意志力”的定义是什么?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The

traitofresolutelycontrollingyourownbehavior),基本等同“抑制力”“自制力”等。人们一般认为,意

志可以战胜一切!但是我想说:意志在“期待”面前,就像影子见到了光,不堪一击,一击即溃。什么叫“期

待”?这里的期待不是“希望”,而是满脑子在想什么。比如你害怕自己会发胖,那么你满脑子都是“胖”,

“胖”就是“期待”;如果你担心自己睡不着,那么,你满脑子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是“期待”;如果

你怕自己上讲台后会“忘词儿”,那么“忘词儿”就是“期待”……总之,满脑子想什么——无论你是“希望”它

出现,还是“担心”它出现,或是别的什么,你都是在“期待”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用来观

察和解释这个世界,当你开始用自己的哲学来解释这些行为,请暂时抛开。在通俗心理学中,这叫“努力反向效

应”,起作用的力量是“期待”,与努力一点儿都不搭边儿,跟意志力也不搭边儿。只要意志和“期待”发生

冲突,行为的结果就一定是意志的反向,所以我们才会禁不住去做那些自己竭力反对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越努力

可越做不到,而“缺乏意志力”是最方便的解释,同时也最具误导性,它让我们永远停留在“意志力待开发”阶

段,问题也就永远解决不了。我们还可以引用别的案例来证明,就拿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回忆一

下,你就会发现只要意志力介入,通常都会失败,仿佛意志力总在火上浇油。我们用失眠来举个例子:如果你

不逼自己睡觉,那么便自然而然地睡着了。但是,你用意志力强迫自己睡,比如你要求自己在半夜十二点之前必须

睡着,往往是越努力地睡,却越加睡不着。假使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你会毫不怀疑地认定是由于紧张或焦虑在作

怪,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努力反向效应”的媒介,其实真正起到作用的力量,也就是导致“紧张”的原因,还是

“期待”。你越是动用意志力去逼迫自己睡,就会越是加强“睡不着”的“期待”,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还

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刚学骑自行车或是第一次练习滑板时的情景。路上,你远远地看到一个障碍:一块石头、一个水

坑或是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人,你告诉自己,我不能撞上去!你对那个人大喊一声:“别动啊!”但是,你越努力想

避开,却偏偏越是撞个正着。我想那人爬起来之后会大加赞叹你的技术:“我说为什么不让我动呢,原来你是把我

当靶子了,真准呀!”这时候你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会解释说:“我不想撞你的,但就是撞上了,我控制

不了自己。”这根本不是你的错,更不是意志力的错。假如你根本不去在意自己能不能睡着,或者会不会撞上

去,那你就会睡着了、撞不上去了。而一旦意志力参与进来,就会调动相反的“期待力”,此刻“期待力”不仅把

意志力瞬间击溃,同时还会让意志力为虎作伥、为所欲为,让相反的结果更快出现。我还可以举出几千几万个

例子来,但尽管例子再多,其证明的道理也只有一个:意志力越强,与之抗争的“期待力”就越激烈,意志力就越

快被摧毁,坏结果也就越快出现。其实,如果把努力反向效应分解出来,其实也就这几点:1.决定人行

为的,是“期待”的力量,而不是意志力。2.每当意志力干涉行为时,那么意志力就一定会失败。你越想那

样做,就越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3.意志力越坚挺,结果就越糟糕。意志力会助长“期待”的能量;意志

力涨一倍,“期待”的能量就涨两倍。因此,“你就是缺乏意志力”“你应当努力”“要有毅力”“要坚持”

等指责,都是不负责任的。正是这个指责,把人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不管这指责来自于自身还是来自于

他人。你可能仍然对意志力抱有一丝幻想,因为你联想到了很多通过坚强的毅力做成了很多事情的人,比如

《荒野求生》里的贝尔,比如屡遭拒绝却坚忍不拔直到建立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有小时候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的潘

石屹,还有……如果你的意识里保留丝毫类似的想法,相信“意志力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

功”之类的鬼话,那么,你已经被洗脑、被忽悠了。“意志力”这个东西仿佛很有贵族范儿,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资

格谈论它;意志力是一道佛光,仿佛一个人只要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儿,就必须把它归功于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如

果一个人的成功没有来自于意志力,那成功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这是整个世界给我们传达的最错误、最有误导性

的一个论断,就拿贝尔来说吧,他是靠意志力才到荒野里去求生的吗?错!那是他的爱好,他喜欢冒险;那是他谋

生的需要,他能因此获得不菲的收入;那是他的工作,摄像师在旁边跟着,他要停下脚步,整个剧组就都得被拉后

腿……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完全消除对自制力的幻想,必须认为意志力一点儿用都没有,我们才有继续

的必要。自控就像打蛇,得先知道“七寸”在哪儿自控不仅仅是一项心理能力。很多到这儿咨询的朋友,

都不是第一次找心理咨询师了,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找人咨询,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不起作用的建议,

除了“缺乏意志力”之外,还有很多伪命题,都是些普通人认为绝对正确的谬论。这一堆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让

人乍一听会感觉特别有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永远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比如“发火之前

必先数五个数,就能减弱火气”“抽烟之前必先停十分钟再抽,就能消除多巴胺,大大降低烟瘾”“暴饮暴食之前

必先告诉自己有关身材苗条的好处,就会减少食量”“大骂自己是混蛋就能逼迫自己起床”……为什么这些是

伪命题?是的!因为:1.自控策略不能以我们“已经有意志力”为前提。而这些所谓的自控练习,恰恰是在

“我们已经有意志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必须首先要抑制自己的火气五秒,才能抑制发火;我们必须首

先抑制烟瘾十分钟,才能抑制吸烟;我们必须首先抑制自己的食欲,再去少吃……2.用克制自己、侮辱自

己、鼓励自己的方式,妄图重新掌控生活,把它从不知道什么人的手里夺回来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有些效果,但很

遗憾,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难以持久,第二天就完全失效了。不仅如此,反而还会出现报复式反弹。3.

客观目标管理只能增强意志力,从而导致降低自控力。之前提过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关系,例如:不吸烟或不酗酒有

很多好处、不乱花钱有很多好处、不随便发火有很多好处、不拖沓有很多好处、锻炼身体有很多好处……这些就是

客观目标管理。一个“老烟枪”在另一个心理咨询师那里就会忍不住大发雷霆:“戒烟有什么好处难道我还不知

道?用得着你说?直接告诉我怎样戒就行了,少说废话!”罗列吸烟的坏处和戒烟的好处,确实能增强意志力,但

是不可能有效果,因为意志力和自控力基本上是反向对抗的关系。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掌控自己呢?咱们举

个例子说明:陆游教自己的儿子写诗的时候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一手好诗,就不能学

习韵脚、平仄、遣词造句什么的,那都是皮毛功夫,关于作诗的真正的功夫,恰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按照“功夫

在诗外”的理论,要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就不能从生活入手;要改变行为模式,就不能从抑制行为模式入手;要

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向心理学寻求解决方法,更多的是要从外部寻找原因,这并不是为了取悦

任何人,而是因为从内在寻找原因的手段是无效的。失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理和环境,不能把自控力全都归结为

心理学问题,从而用心理学方式解决。如果躺在床上想想就有了自控力,那么人们干吗还要挣扎?仅用心理学来解

决自控问题,不仅我没遇到过成功案例,估计你也没遇到过吧?所以,我们必须得做些什么才行,只用思考,就没

法解决问题了。因为,如果把问题都归结于心理问题,那么到最后就有一个结果:“没意志力”“缺毅力”“重在

坚持”。问题是,怎么才能获得这些东西呢?突破不了心理学层面,就无法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便你说得

再动听,那么也只是动听的胡扯罢了。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而失控的自我,就是你不了解的自我。综合神经

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之后,你会发现,人其实分成七个层面(有点儿像《盗梦空间》里的调调

儿,不过我估计那作者也是个不安分的心理学家,受了神经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吧):第一层,多巴胺-ATP(腺苷三

磷酸)系统,它主管短期能量的爆发;第二层,肌肉组织系统,它主管长期能量的储存;第三层,情绪脑,它产生

各种情绪,以应对危险;第四层,神经链系统,如果“百分之九十八的大脑没被激活”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休眠的

大脑被激活后的主管人就是它。它负责惯性,比如每天早上会在什么时间醒来;第五层,镜像自我,它主要负责把

环境变成“我们”,又叫作社会脑或环境脑;第六层,自知力(这可不是自制力),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未来是成功

还是失败;第七层,专门干坏事求乐子的自我,这个自我和意志力是一对,构成一个层面的自我,但是因为意志力

是我们已知的自我,所以可以将意志力暂且抛开。人就是由这七个层面的自我组装融合而成的,但每个层面的

自我,都有一个“七寸”。不知道这些层面的自我,就不知道对手是谁,更不知道对手的七寸在哪儿,也无法击垮

对方。所以,本书的重点就是这两部分:对手是谁,七寸在哪儿。认识了这七个自我,掌握了这七个自我的弱

点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完全掌控自我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

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在七层自我当中,意志力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一

个侧面,所以说,马云、潘石屹这些人的意志力不见得比你强大多少。那么他们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

他们学会了协调这七个自我,让自己不和自己打架,所以成功控制了自己,并成功控制了环境。协调好这七个自

己,这样就能一个人顶七个人,就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能让一个团队给自己的成功加分。但是,成功并不是全部

的结果,因为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广泛、有经济保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是自控的副产品,自控的主产品,

是存在感、价值感和通体透亮的幸福感。好了,我们就要去精确捕捉失控的根本原因,并科学地实施自控方案

了,你准备好了吗?

插图

精彩书摘

爱情制造程序:为什么错恋比正常恋爱更加热烈2006年5月初,德国明斯特尔动物园里来了一只黑天鹅,湖上

有一只供游人游湖时用的白色塑料天鹅船。黑天鹅很快就注意到了白天鹅,并立刻陷入爱河。它化身为白天鹅船的

护花使者,每天都围着它游。白天鹅船开往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不离不弃;即便周围有真的

天鹅,它也视若无睹,始终对白天鹅船情有独钟。每当人们想靠近这艘船时,黑天鹅便发疯似的拍打着翅膀,企图

把人赶走;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就把头藏在翅膀底下,在白天鹅船的旁边睡下。这只情窦初开的黑天鹅,

傻乎乎地爱上了这只白色的天鹅船,这才是真正的情痴啊。它每天形影不离地跟着天鹅船,发出兴奋不已的叫声。

它声嘶力竭地呼唤求爱,力量足以冲破所有姑娘的心房,但白天鹅却一直保持沉默,倔强地不予回应。因为它没有

感情,它只是一只塑料制成的脚踏船,永远感受不到来自黑天鹅的呼唤,更无法回应它。但黑天鹅不在乎,只想痴

痴地跟着它,享受与它朝夕相处的乐趣。因为人们不知道这只黑天鹅的性别,于是给它起了个男性化的名字——彼

得。明斯特尔动物园的生物学家狄克认为,黑天鹅的这种行为说明它正处在发情期,黑天鹅发情期只有5月到7

月,所以,这种热情能维持多久很难说。但是,夏天过去了,冬天到来了,它还是不肯飞走。11月的时候,由于脚

伤,彼得被强行带离了。离开白天鹅船后,它离奇地陷入了悲伤,这使得工作人员不得不把白天鹅船一起带来。

后来经过性别鉴定,人们发现彼得是一只雌性黑天鹅,于是把彼得改叫皮丽娅。为了让皮丽娅和真天鹅相爱,动

物园工作人员曾为它介绍了几只真天鹅,可皮丽娅根本不理睬它们。它就这样一直苦苦地守候着它的“白天鹅王

子”,虽然不曾得到一句甜言蜜语或一个温暖怀抱,但它始终不离不弃。2007年,它们在湖上又幸福地度过了整个

夏季,直到这年冬天,湖泊改造时,白天鹅船被挪走了,黑天鹅才终止了这段动人的“错恋”。要说到错恋的

生理学基础,就要说到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Milner)所做

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当时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是没有痛感的,于是,他们把电极埋进小白鼠的脑袋里,想知道电

流刺激会不会让它们产生厌恶感。大多数白鼠都产生了厌恶感,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鼠的行为却很

诡异,它不仅不讨厌电极,反而好像很喜欢它,它不停地按动电钮接通电源,直到精疲力竭而死。这引起了奥尔兹

和米尔纳的兴趣:难道这只小白鼠有自虐倾向吗?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以便进一步测验。他们做

了一个横杆,可以控制电流刺激,只要小白鼠一按这根横杆,微电极就会产生电流刺激大脑中插着电极的那部分。

结果,小白鼠们一学会按压横杆,就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来刺激自己。每只老鼠都以极高的频率按压横杆,平均频率

为六次/秒,连续按十五个小时到二十个小时,直至筋疲力尽,呼呼睡去。但一醒来,就又会去按压横杆。为了进

一步搞清小白鼠对这种刺激的迷恋程度,他们特意在小白鼠旁边摆上食物,并在老鼠和横杆之间放上一个强电流铁

架,但小白鼠们竟然对旁边的食物置之不理,不顾触电的痛苦,拼命爬过铁架,扑向那根能刺激它们的横杆。后来

这个实验在医院脑外科病人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病人特别喜欢这种刺激,如果把开关交给病

人,他们也会疯狂地按压按钮,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伤痛,直到自己被制止时仍然极力反对结束实验。由

此,奥尔兹得出来一个结论,这部分大脑一定是一个产生快感的中枢,他把它叫作愉快中枢(Pleasure

Center)。原来,这个不小心被插错电极的地方,叫作伏隔核,是中脑的一部分。只要小白鼠按一次按钮,大

脑就会因受到刺激而聚集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也是高成瘾性药品(如可卡因、安非他命)的作用媒介。但是奥

尔兹错了,后来的科学实验和病人体验证明,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这种情绪。“我并不感到快乐,而是极度的焦躁

不安、极度的兴奋和极度痛苦的混合感。”一个病人说。多巴胺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小白鼠

忘记食物、忘记休息,一心只想去体验、去行动,直到自己筋疲力尽、饥饿而死呢?难道真的有一种“极乐”的感

觉,让小白鼠们冲破电流去行动、让人们忘记食物去刺激自己?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多巴胺是干什么

用的。原来,多巴胺分泌以后,会瞬间水解细胞中的葡萄糖,使其转化成ATP,而ATP很不稳定,或者说,就是必须

马上被用掉的能量,不以这种形式消耗,就会以别的形式用掉,否则能量就会堵塞,会让人失去对它的控制能力。

这就像已经冲破堤坝的洪水,必须有所归属。所以ATP产生后,人倾向于行动。必须立刻行动,以爆发式

的行动消耗掉ATP这种瞬时能量。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忍不住”做什么事的时候,比如爱上一个人,比如发火,

比如吸烟,比如突如其来的饥饿感,你就应该知道,这是多巴胺-ATP系统在勤奋工作中。多巴胺-ATP的整

个链条是这样的:外来刺激→多巴胺→葡萄糖→ATP,简化后是某种刺激→ATP。如果该链条被激活三次,并得到强

化,就会形成惯性,也就是你会爱上这个刺激。如果这个刺激是按钮,小白鼠就爱上了按钮;当这个刺激是天鹅

船,黑天鹅就爱上了天鹅船;当这个刺激是同性,人就会成为同性恋;当这个刺激是一个物体,人就会得恋物癖;

当这个刺激是一个行为,人就会得强迫症;当这个东西是微博,人就成了微博控;当这个刺激是吸烟、喝酒、暴饮

暴食、上网等,就产生了各种瘾症……要对付多巴胺系统,心理治疗根本就不管用,因为多巴胺产生的同时,

夹杂的极乐感可以冲淡任何痛苦,夹杂的极度痛苦感可以让其他痛苦感失效。错恋是如此形成的,自然正常恋爱也

是这么产生的。美国的情场浪子有一个招数能够搞定很多姑娘:利用多巴胺。比如一个小伙子酒吧遇到一个姑娘,

可以礼貌性地给姑娘买杯饮料,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杯子里放一些多巴胺。三次之后,这个姑娘就会爱上这个男

人。而且这种爱,是根深蒂固的爱,这可不是上完床就分开的那种。因为小伙子(刺激)→多巴胺→葡萄糖→

ATP系统,经过三次激活,已经让她爱上了他,这可是妥妥帖帖的“爱情”,扎扎实实的、真正的身体反应啊!

你说,这岂不是有很大的风险?不,多巴胺这种东西,无毒无色无味、易溶于水更易溶解于乙醇(酒精),对方

很难察觉。这不犯法吗?被警察抓到怎么办?当然不犯法啦!这一不是毒药,二不是迷药,三不是春药。而且,如

果你给酒吧服务员几美元小费,他会替你这么做的:不伤害身体、撮合鸳鸯还能赚点儿外快,何乐而不为?不过,

这对女性来说,确实很被动,因为她产生的爱情是实打实的爱情,而情场浪子的目的却是上床之后赶紧脱手!为什

么美国人离婚率那么高?我感觉,可能这是部分原因,爱情其实是可以制造的。一个异性出现(刺激)时总能

激活某人的多巴胺分泌,并且出现三次以上,那么,对于这个人的恋爱神经链就会初步形成,你就会觉得自己爱上

了对方。欲罢不能:人为什么会对折磨自己的东西乐此不疲有很多关于多巴胺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本来

就是多巴胺分泌的结果。不过,多巴胺分泌的并非是甜蜜素。正如夜莺经常被比喻成恋爱的使者,它的歌声就像是

恋爱——没有欢乐,全都是酸涩、焦虑、期待、揪心之类的感觉。对了,这就是多巴胺的效果,它带来的并不是快

感,因为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如果多巴胺-ATP能量不降解,或者恋爱不能实现,会出现什么结果?能量会被

不断积累,无处发泄,所以会形成更加强烈的欲望,这就像不能被泄流的洪水最终会拥有毁灭的力量一样。

话说,如果小白鼠真的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它就不会一直按电极直到杀死自己了;如果瘾症(烟瘾、酒瘾、赌

瘾、网瘾等)和强迫症(微博控、BBS控、网络游戏控等)、错恋(同性恋、恋物癖等)真的得到了满足,那就会

像正常恋爱一样随着多巴胺的消失而消除了。但关键是,它们都没有得到正常的满足。因为指向错误,所以多巴胺

根本就不可能降解,能量不可能被释放,于是,这些“爱情”的时间长度超越了想象,其牢固性令人惊叹,热烈的

强度也不正常了。所以,“得不到”和“已失去”就会一直刺激多巴胺-ATP系统不断持续升温,还会持续很久。所

以“爱情使人消瘦”这句话不科学,可以改为“得不到的爱情使人消瘦”。综上所说,ATP能量是需要发泄

的,不能用意志力来抑制它,否则就会被“得不到”和“已失去”持续刺激,积累更多的能量。所以戒烟的人会脾

气暴躁,节食的人会成为购物狂,同性恋迫于社会压力反而会更“坚贞”……而且,如果强加抑制多巴胺系统,这

部分能量又已经形成,它就会转向破坏其他方面。毕竟能量已经出现,不以这种形式消耗,就必须用另一种形式得

到宣泄。所以,爱发火的人却老憋着,就会破坏身体内部组织细胞;强迫自己不上网,就会憋出毛病来;戒烟方法

不当,就会容易和人发生龃龉,所以我们强迫不了自己去做任何事情。虽然知道美德标准、意志力、改变习惯

的众多好处,而这些都不可能也不应当让多巴胺系统冷却下来。即使强迫成功,也会“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而

且,这敌人还是你自己,也就是当你打败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的多巴胺-ATP系统的时候,会自损一万八。这就是前进

了一小步后退了两大步,得不偿失啊!……

点击此处获得更多内容

献花(0)
+1
(本文系巍巍青山09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