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里老宅:留耕堂

 苏迷 2013-04-06

 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位于西圩南旗杆,共有房屋3组,每组五至七进,3组房屋东部各有一条备弄,分别称东弄堂、中弄堂和西弄堂,在中弄堂和西弄堂之间沿街一至三进共平屋6间是王氏宗祠。第一至二进各横式平屋1间,第三进平屋4间。留耕堂房屋1970年时共156间3051平方米,是一个明清建筑群,占地将近十亩。

  1986年批准的吴江市级文物控制单位留耕堂包含师俭堂和敦厚堂两处,三处老宅紧靠在一起,以备弄为界,房主都姓王,同里人将三条备弄合称为“王家三弄”。东弄堂及东弄堂西房屋是王有庆在遗老堂的遗址上创立的师俭堂(遗老堂详见本卷《历史古宅》)。王有庆字君隆,号养讷,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不求闻达,明代后期迁到镇上。中弄堂及中弄堂西房屋是始创于康熙年间的敦厚堂。西弄堂及西弄堂西房屋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举人王文沂始创的留耕堂。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举人王时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举人王堡,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举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戴亨榜进士、嘉庆己未年(1799年)授浙江按察使的王锟(字振伯,号翠庭)等人都世居于此。 

  留耕堂是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王绍鏊故居,王绍鏊在此出生、居住和求学。他在留耕堂有祖传房产,民国时期用王恪成名字登记用地两块,面积分别为4分1厘3毫和5厘6毫。至文革前在王绍鏊名下有房屋17.5间226平方米,房屋的西部有一个花园,称王家花园。1970年房产列入私有房屋改造(以后简称“私改”),至1980年产权全部发还。发还房屋后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出售给吴江石棉制品厂(即吴江新型建筑材料厂)、吴江电机厂和吴江航运公司。余下三间半平屋72平方米,原打算在1989年出售给苏州求精机械厂,由于王绍鏊长子王辅世出面并经民进中央给吴江县政府发公函“为保留仅有的王绍鏊故第,不同意出售”,才得以保留。2003年,这三间半房屋是王绍鏊2子3女的共有产。

  现同里历史文物陈列馆内房屋共21间,房改前是王震生和其妹王玉珍的共有产。民国时土地权状上为王震生与王恪成(绍鏊)共有。 

  因房屋成片危险,东弄堂和中弄堂的第二、三进在1978年由房管所翻建成两层8开间砖混结构房屋一排。翻建后中弄堂不通,第一进弄堂用于居住,后面的与西弄堂打通,从西弄堂出入。 

  西弄堂内由吴江新型建筑材料厂于1981年翻建五楼五底砖混结构的职工宿舍。翻建后王家花园就名存实亡,但此地仍叫王家花园。

  留耕堂第五进是房厅,立帖式砖木结构房屋保存较好,通面阔17.85米,进深10.63米,高5.21米,房厅对面有门楼一座,也是留耕堂现存的唯一一座门楼,上刻“忠厚贻谋”四字。 

  留耕堂内因房屋翻建和建造小屋等房产数量增加,至2003年有私房12户1003平方米;优售房19户1118平方米;单位所有房产5处364平方米;直管公房2403平方米,租户37家。共有房屋4888平方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