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解读10

 钟家台 2013-04-07

诗经解读10

木瓜 真爱就是别问值得不值得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晋朝的美男子潘安,每回上街都会造成交通阻塞,满大街的女人们,甭管是妙龄少女还是半老徐娘,乃至老眼昏花的老太太,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手拉着手,围着他转圈,朝他车里扔水果。

这场面,很喜感,也很疯狂,作为彼时平民偶像大众情人的潘安,还能否保持玉树临风的姿态?强作从容的脸上,当有几分啼笑皆非的尴尬,以优越打底的无奈吧?

他的发小张载很艳羡,也跑到大街上转悠,结果一个小酸枣没捞到,倒招来顽童的一堆板砖,只得“委顿而返”。唉,谁让小张同学生得太早,来不及听到那句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跑出去吓人肯定是你不对了。又可见,早在古代,相貌协会就已是一庞大的组织,连小屁孩们都是它的会员。

更多的男人,没有潘安那么幸运,老少通吃,也不像张载那么倒霉,人人喊打,他们默默无闻地走在大街上,但在长街的某个拐角,没准就会跟谁对上眼神,接过一双玉手递来的青瓜或梨枣——以瓜果传情达意,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里就有文字记载了。

《诗经·木瓜》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朱熹释诗,说是“言有人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报也,但欲长以为之好而不忘也。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相对于“美桓公也”之类的牵强,这解释已经进步很多,但我还是只能同意最后一句,而不能同意所谓的以“重宝”报“微物”。

“报之以琼琚”的“报”,是回应,“匪报也”的“报”,是回报,诗人说得很清楚,纵然以琼琚回应木瓜,亦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永以为好也”。木瓜亦或琼琚,都不过是这悠长情意的载体,并无太多区别,当然说不上什么“报”或“不报”的话。朱熹所言以“重宝”报“微物”,眼里只有木瓜与琼琚的身价,未免把那份情意看得太轻。

倒也不能说朱熹俗气,《大雅·抑》中讲述诸种美德,其中一项便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权衡得非常清楚,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法则。比这个再高级一点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回报严重大于当初的所得,也不能说很不划算,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是为知恩图报的美德买单。

能做到以上两种,便可称为君子了,但在我看来,那种交往太紧张,收到对方的好意,来不及感怀,就要想到回报,内中有口不能言的设防,回报,不但是一种美德,亦是一个简洁的手势,要把对方刚刚发出的情意,在一来一往间,结束掉。

而《木瓜》里说得多好: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是一种绵绵无期的念想,一种又天真又松弛的期待,看上去很简单,在世间却很珍稀,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因为紧张,我们总是不容易相信对方的感情,又担心自己的感情被对方赚了去,物质损失还在其次,我们更加不愿意的,是被对方暗笑为一个孱头。

曾听人说过一个段子,京城有一大款,闲来无聊,喜欢在美女身上花俩钱,厮混一阵子了事,不想那次,他遇上的那美女比较有脑子,拿到钱没有立即跑去血拼,而是向高人请教去了。高人说,这些钱,穷不了你也富不了你,你不如拿它做件大事。美女听从了高人指点,买了个礼物回赠给大款。大款万花丛中过,就没有遇见这样的,大感动之下,将美女升级为正式的太太,说段子的人评价:从此这美女就算落了停了!

大款与美女交往的第一阶段,不过“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没有感情含量,对于司空见惯的大款来说,连个小酸枣都算不上,第二阶段,美女回赠的礼物,就其物质价值,在大款心中也不值什么,但是,它却说明了美女不慕钱财,更说明美女对自己的深情厚谊,这是大款从未收到过的“木瓜”,他感动到报之以婚姻的“琼琚”,想“用永以为好也”了。若他知道,这本来就是个“木瓜换琼琚”的案例,背后有策划大师支招,会不会悔断肝肠?便是我这局外人听了,也由不得悚然心惊。

人心似海,总有些想以四两“博”千斤的主,利用那份信息不对称,久而久之,人人都变得警醒,从身体到心,都跟他人保持距离,这种距离感是如此深刻,连真爱都无法将其消弭。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康伟业与林珠也算轰轰烈烈地爱过一场,她送他一只玉佩,他送她一套房子,那时节,他们只想为爱付出。这段爱最后曲终人散,林珠远走他乡,康伟业发现她连房子都已卖掉,虽然当初说好了是送她的,但她真这么做了之后,他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不是心疼那套房子,而是随着那套房子被变现带走,猜疑的裂痕突然呈现,他怎能确定,她真的是爱他这个人?说到底,谁的感情能有那样一种力,逃过扰扰红尘的干扰?即使如醉如痴之际,能将尘世规则放下,待到一转眼,物是人非,那爱情仿佛一场幻梦,真金白银却清晰如砥。

之后的康伟业,便只是逢场作戏了,明码标价,决计不吃暗亏。这不只是生意人的精明,还有受伤者的自我保护,行走江湖,真心难以完好无损,伤了几次之后,就舍不得老拿出来了,即使遇到貌似可以付与真心的人,也会打量了再打量,一旦起了打量的心,疑窦就一定会生出来。

和人对饮,你会注意不要比对方喝得更深,给朋友回信,你会注意不要写得比来信更长,爱着的时候,你会注意不要比对方爱得更多,你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唯恐让感情和智商一道受辱。拿琼琚回应木瓜实在冒险,你更能接受的,是张衡《四愁诗》里的交换: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美人赠我琴琅,何以报之双玉盘。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虽然我不知道金错刀和英琼瑶价值几何,不过听上去金碧辉煌的,起码比木瓜换琼琚靠谱,就算有朝一日一拍两散,也基本上收支平衡,不用怀疑自己在物质和感情都吃了亏。

说起来比较完美,可是,首先“美人”也不是傻子,不会无缘无故先送你一个金错刀,其次,怎知那金错刀就不是赝品?不错,你是可以拿去请专家鉴宝,但有多少感情就经得起这辗转路途上的流失,就算最后确定那是一只正品的金错刀,可以掏出英琼瑶了,但,一场感情的呼喊与回应,早已变成以物易物的交易,是谁说,真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一问,就是错。

因此,对于《木瓜》里那位“很傻很天真”的主人公,我有着不可企及的羡慕,羡慕他的内心有一种力,使他无视俗世里的交易法则,保持孩子式的漫然,随心所欲,选择最近的路途,直奔主题。而包括本人在内的其他人,却挣扎在俗世的网中,南辕北辙,左突右冲,手持琼琚,无人可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