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四大回音建築

 三味書屋754 2013-04-07
              中國四大回音建築

        ★★★《三味书屋754》2013年04月07日編輯整理★★★

                                       ★★★★★ 
北京天壇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築。
     
    1、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北京天壇回音壁

 
      天壇回音壁位于北京天壇公園內。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壹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壹、二百米的另壹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壹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爲“回音壁”。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圍牆的建造暗合了聲學的傳音原理。圍牆由磨磚對縫砌成,光滑平整,弧度過度柔和,有利于聲波的規則折射。加之圍牆上端覆蓋著琉璃瓦使聲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北京天壇的回音壁由于內側牆面平整光潔,使外來音響沿內孤傳遞,久久回蕩。如站在壁前輕輕哼唱,和聲隨之而起,深沈婉轉,娓娓動聽;如放聲喚之,則回聲四起,洪亮粗犷,萦繞耳畔,蕩人心懷。
     
     2、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山西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位于永濟市西北12公裏的蒲州鎮西廂村北隅普救寺內
 
     普救寺坐北向南,依塬而建,並逐級升高。坐落在兩米高台基地的三開間單檐懸山式的建築,即寺之山門。門正中懸挂匾額,上書“普救寺”三個渾金大字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寶。連同山門兩側“普願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屬”的楹聯,是趙先生欣聞這座文化勝地得以修複,興奮之余欣然命筆揮就,真乃筆力雄健,氣度雍容。
   
    普救寺塔在山西永濟縣普救寺內,又稱舍利音塔。塔身呈方形,有十三層,高50米許。登塔者,用石投地,回聲即起;投于前地,則聲在塔底;投于後地,則聲在塔頂。相傳爲工匠師築塔時安放了金蛤蟆之故,實爲塔身中空所致。又因古典名著《西廂記》源出于此,爲了紀念崔莺莺,因而又名“莺莺寶塔”。因當年張生待月西廂下,所以寺內每座建築幾乎都與《西廂記》有著不解之緣,使這座古刹竟成爲天下有情人向往的愛情聖地.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是寺內的瞻禮建築,因張生對莺莺的故事發生在塔下,人們俗稱它爲“莺莺塔”。此塔創自隋唐,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宋元時期均有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蒲州知州張佳胤介導重建。
          
    普救寺莺莺塔高40米,是壹座內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層四面錐型磚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曆史。此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爲壯觀,而且以其特殊的結構,精湛的工藝,具有奇特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而著稱于世。被譽爲我國古園林中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蟾聲”,給莺莺塔罩上了壹層神秘的色彩.
       
    傳說終歸是傳說,其實,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蟾聲”引起了我國聲學界人士極大興趣,經過科學考察和測試,“普救蟾聲”這壹千古之謎已被揭開。這是由于各層塔檐反射造成。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裏,都要俯首擊石,聆聽哇鳴。
 
    1986--1988年,國家對普救寺建築進行了複原。
      
   3、中國四大回音建築:河南蛤蟆塔
 
    蛤蟆聲塔在河南省郏縣境內,建于清康熙年間。塔身雖不高,卻以“奇聲奪人”而聞名于世。遊人若以掌擊塔,塔內會發出“咯咯咯……”的鳴聲,如有萬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妙不可言,發人遐思。
      
    蛤蟆塔是寶輪寺塔的俗稱。
 
   寶輪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西部陝州風景區,原爲陝州城內寶輪寺的寺塔。始爲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毀,唯塔獨存。此塔塔門面南,平面作正方形,爲13級叠澀密檐式磚塔,塔高26.5米,塔圍21.6米,用青灰條磚壹順壹丁壘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聖舍利寶塔”的塔銘,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抛物線型,用菱角牙子磚和叠澀磚層砌出塔檐,秀麗俊俏。每層塔身分別辟有半圓形拱券門、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風铎(鐵鈴),風吹鈴動,叮當作響。塔內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臨遠眺,觀賞“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壯景。
    
 遊人立于塔四周數丈,叩石、擊掌,會聽到“瓜瓜瓜”的類似蛤蟆的叫聲。叩石或擊掌越響、越快,這種蛤蟆叫的聲音也就越逼真、響亮,所以當地群衆俗稱其爲“蛤蟆塔”。其實,塔內蛙鳴之聲出自回聲原理。現爲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輪寺塔是我國現存四大回音建築之壹,沖著塔壁講話可以聽到類似蛤蟆叫聲的回音,所以該塔又有“蛤蟆塔”之稱。
 
 2001年06月25日,寶輪寺塔金代作爲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4、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四川大佛寺石琴

    石琴位于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右側的壹條上山石道中,有36級石梯,似壹把巨大的石琴,每個階梯猶如壹根琴弦,從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級石階,直到第十九級石階,凡步履所觸,會發出悠揚婉轉,音色頗似古琴的聲音。其中以兩側岩壁最高處的七級石階發聲最響。古人稱爲“七步彈琴”,並題“石蹬琴聲”四個大字于主洞石壁之上。

      

    其機理是腳踏石階産生強迫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

    

    明代朱孔陽有詩贊之:“琴到無弦,聽者自稀,上古遺音,造化玄機”。石磴建造者獨運匠心,因材施技,巧妙地利用涪江邊的石壁,在石磴頂部,開鑿了壹條長25米,寬3.2米的巨大石洞。並在壁頂兩側各植壹株古榕覆蓋。榕樹枝葉茂密、交錯,盤旋虬曲。石洞和榕樹就象古琴的共鳴箱壹樣,大大地增強了回音效果。同時,匠人又有意將每級石磴的高度鑿成25—35厘米厚薄不等,迫使遊人上下石梯時不得不輕壹腳重壹腳,回音也就富于高低變化了,形成了“石磴橫琴本無弦,高山流水步躞邊;琴聲壹動熏風起,解阜如聞弦上彈”的奇妙勝景。“石磴琴聲“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了,比北京天壇回音壁還要早104年。古往今來,石磴岩壁上留下了墨客騷人不少的題刻佳作。遊覽至此,細細品賞前人的奇麗詩篇,眼觀琳琅滿目的書法珍品,耳聞清幽飄搖的古琴仙樂,不禁心曠神怡,遊興倍增,頓生“萦回小洞底,豁然異塵環”的感觸。

    

    海潮音:“石磴琴聲”右側80余米處,有壹奇妙的回音岩。此岩陡峭、高聳,頂端有壹鷹嘴形的怪石橫臥,故稱鷹岩。肅立岩前,平心靜氣,聚精會神,便會聽到壹片海潮轟鳴之聲從岩崖深處傳出。其聲宏亮不絕于耳,似錢塘潮奔湧而來,似灘頭浪飛馳而去。奇異的是,離此範圍2米便杳無音息。


 
 
 
                                            
《歡迎進入三味书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