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白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07
总是想得太多
黑白
戴蓉
  ◆戴蓉

  这次回家翻拍了几十年前的一张全家福,拿给别人看。虽然时日久远,他还是认出了照片中的我,他说:“你的眼神跟当年一模一样”。黑白照片的表现力果然是不一样的,忽略了色彩和花哨的细节,看照片的人自然就把注意力放在人的眼神,抿得紧紧的双唇或者嘴边腼腆的笑意上。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季泽“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让人读着眼前就浮现出一幅黑白画面来,是东方人才能一点就明的情态。

  朋友在丰子恺故居买了几幅丰先生画作的印刷品,我问她有没有“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一幅,最好是黑白的。她不解地问:“彩色的不好吗?”确实在杂志上和网上看过彩色的版本,半卷的竹帘是豆绿的,空的藤椅和新月处理成淡黄,桌上的茶壶和杯子是浅蓝。可在我看来,黑白更能贴切地体现画作的寂寥之美。竹帘和新月用几根墨线一钩就足够传神,柱子、方桌和茶具统统画成黑影。人散后的白月光,就该是这样的。

  把徐渭的画册翻出来找春天的花儿看,最简单悦目的是《玉兰》。玉兰盛放时没有叶子,几根枝桠,两三朵花和蓓蕾,用墨直接钩出轮廓,黑白互相衬托。蒋勋的书里这样写“白”:“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中国人的白,早已走出了视觉,径直往心里去了。唐人张若虚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不必看,用心感觉就是。

  至简至繁的黑与白,是离了繁华耀眼的安静与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