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学子:难忘周其凤校长

 学海长流 2013-04-07

再见,校长

(2013-03-22 22:51:38)
   本科的那几年,似乎在所有周校长和许爷爷同时出现的场合,那个满头银发的慈祥老者总能比他惯例般的收获更多掌声与欢呼。当时还常常戏言,要等到最后经历过许校时代的08级离校,凤哥才能从这阴影中走出来。

    今天,他竟也成了我们的老校长。曾经的戏谑如今都变成了怀念,满屏满眼都是他的笑脸,那被北大人熟知也让他在外面遭逢莫名毁誉的笑脸。很荣幸我的学位证上能由他签名,因为我人生最美好一段时光的大半,生活在他为之勤勉耕耘的那座园子里,尽管总有不如人意之处,可那毕竟是朝夕难忘的精神故园。当然希望恩哥能以更大的作为,扫除这座百年园子里的沉疴与痼疾,让她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可那毕竟"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印象中第一次见到凤哥是在09年的新年晚会。当时他对着卡拉ok机唱了一首歌。那会儿只道许爷爷开创了校长新年献歌的传统,殊不知这是凤哥作为未来著名独立音乐人的处子秀。记得他好像唱的是献给妈妈的歌,后来听说他事母至孝却由于公务繁忙多年不能膝下团聚的时候,不由得猜想他在一个年关时唱起这首歌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我相信一个人对母亲的情感是不会掺假的。不知道那些质疑凤哥哭跪母亲是作秀的声音,对人之常情是作何理解。

     后来不久,忘了是哪国元首来访,首次见识了凤哥牛叉的英文和不比不知道的身高。当时觉得他的声音很是清亮,和许爷爷一口绵软的吴侬软语相比颇有些雏凤清于老凤声之感。许爷爷银发儒雅,相比之下凤哥就带着几分喜庆和豪爽的自然萌。我一直不觉得表情丰富有什么错,即使不够四平八稳,在我们看来,却总比某面瘫要来的亲切吧。

     再后来听说了一些关于凤哥的故事。听说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和贫苦出身,他光着脚走向县城的求学之路,他如何纵横捭阖地解决吉大的债务问题。当然作为P大的学生,耳边和心里也少不了对他的一些批判和抱怨,可身边也确实经历着他带来的种种变化。虽然安空调,两卡合一,我与之还颇有些渊源的学生活动中心我都没有机会感受到,可学弟学妹们能够获益,想必也是极好的。有几次在种种场合见到凤哥,看到他鬓角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想想扛起这个园子的种种,还要周旋于各个压力场之间,躺枪膝箭,这担子该是有多沉重。勤勉于肩上责任孜孜不倦的人,至少应该是被尊重的。

     再再后来,我毕业了。毕业典礼上的种种细节记得清清楚楚:给许爷爷的欢呼和掌声,王诗宬院士和张泉灵学姐的致辞,各院高呼的口号和心中一刻不停的澎湃与激动。当然还有凤哥。记得他宣读每个院系获得学士的人数之后好似调动全身地大声说"祝贺你们!",导师帽随着震动滑向脑后。直接导致他在后来致辞时帽子好像随时都要掉下来似的。典礼结束,合影之后,他拉开自己的椅子让身后架子上的我们方便下来,还一直对我们说着同学们小心慢点,跟我们合影,给我们签名留念。

   这是我永远难忘的送别。

     凤哥这些年一直被黑,因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因为那些被断章取义的话,因为他的笑,甚至因为他对母亲的一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像是我们这儿的一种常态,P大总是在各种被寄望中遭逢鼻孔中冷哼出的暗箭:就像节假日里校园的某些游客,草草浏览一圈,挤出点评几句,甚至还留下一地垃圾——似乎这是某种时髦,能让自己显得有思想,懂批判。当在这里生活的人表示抗议的时候,还要摆出一副P大有什么了不起的神情。凤哥的被黑,恐怕也是如此。你只看到凤哥对领导的“谄笑”,却不知道那份笑容同样曾面对师生,面对食堂、物业员工,却不说他会为一名保安出的书亲笔写序,不说他在食堂的小鸡炖蘑菇大叔去世之后会给遗属捐款。世事即人心,不知道这种认为凡真诚背后皆虚伪,不惜歪曲事实来证明的思路,是一种怎样的偏执和心态使然。请不要总说北大怎样,胡适怎样,且先问问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否还有昔年的宽容、信念存在,是否还愿意去发现诚实、善良、本分与真性情,是否拥有足够多愿意明辨事实,愿意理性言说而非不假思索、戾气深重的人民。

    在这纷繁喧噪的舆论场内,凤哥还是展现了P大人的性情与风骨。他说,“这些事从不影响我的睡觉吃饭,如果说我这个校长有哪一点值得你们学习,就是这个。我对母亲,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我对学生,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哭和笑不伤害大家,更不会伤害全国人民,你们放心好了。这是我的情感表达,你不喜欢,没办法,我不是演员,你可以不喜欢我,也不需要你喜欢!”——不知道何时,不知道需要经历什么,才能拥有他这种面对无端非议时从容自信的气度。

 

    再见,我的校长。有些遗憾,我的下一个北大学位证书上,将写上另一位哥的名字。衷心希望凤哥能在卸下这幅重担后轻松一些,也希望媒体朋友们能长点心,某些评论家们长点别的也行。对于一位校长来说,最大的肯定,来自这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我相信以后,当凤哥以老校长的身份回来的时候,会得到不亚于许爷爷的热烈欢呼和掌声。这才是最为响亮的民意。

     毕业致辞的时候,凤哥对我们说,“北大是你们的背景”。我想,它之于我们,不是一块拿来炫耀优越感的金字招牌,甚至不是一种压力或标签。它就是我们所来自的地方,是我们的一段经历,一段人生。但它不停地滋养着我们,让我们像周校当年那样,不论有怎样的出身,都相信能够通过奋斗改变命运,乃至兼济天下,能以真诚的笑容迎接人生中的美好,以自信的笑容应对挖苦、不公和苦痛。用自己的行动,为母校正名。

      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这个地方,希望她变得更好。

      再见,我的校长。谢谢您,我的校长。

                                                                                                2013-3-22 

                                                                                                于南国燕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