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潭学习网

 紫罗兰琪 2013-04-08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猪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

2011-2-14 15:42:41  作者 陈常健  编辑:龚浩敏 来源:
      调研组对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是大而不强、多而分散,生猪产业上下产业链链条断裂。要实现生猪产业现代化,不单纯是拉长生猪产业链条,而是应该将生猪产业相关的产业(如饲料业、加工业、贸易业等)链接起来发展,形成生猪产业集群,才能改变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大而不强、多而分散的状况。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链接好生猪产业链条,推进生猪产业集群发展。

      一、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及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关文件精神,市畜牧水产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支持力度,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产值不断增长。已形成了以生猪生产为龙头,集生猪产业上游产品的种苗供应、产中饲料、兽药、疫苗供应到下游产后猪肉加工贮运、皮革加工、副产品利用及有机复合肥生产的产业链条,生猪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8%,初步显现出生猪产业集群的雏形。

      二、形成生猪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在全市畜牧业人的努力奋斗下,推动了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的生猪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迈进全省和全国先进行列。在生猪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形成生猪产业集群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还存在传统生猪养殖方式。虽然,我市农民养猪已摆脱由改革开放前“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油盐钱”的家庭副业养殖方式,但是,目前以农户分散饲养和小规模户的传统生猪养殖方式还大量存在农村。一是人猪混居,猪舍简陋,猪屎粪水随意排放,个别村环境污染严重,甚至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二是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疫条件,给防疫带来很大的隐患;三是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往往依据市场价格波动跟风饲养,在生猪市场价格上涨阶段盲目扩大生产,结果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难以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但不能使农民增收,还有可能使农民重新陷于贫困。

      (二)生猪产业上下产业链链条断裂。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生猪养殖业处于多而散的状态,上下产业链链条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生猪养殖的上游饲料产业,根据我市生猪养殖规模所需的饲料需200多万吨,而近90%饲料供应都来自外省市,本地生产的饲料供应仅占10%的份额,而我市的饲料加工企业所生产饲料又大部分销往外地;如生猪养殖下游加工产业,我市生猪加工达300多万头,去年全市出栏肉猪543万头,其中75%生猪外调,出现生猪加工企业在外市调进肉猪加工的现象;又如我市的皮革加工与生猪加工企业之间、兽药加工企业与生猪养殖业之间、生猪养殖与生猪加工业之间、生猪加工业与贸易业之间、生猪养殖与贸易业之间,仅仅都局限于一般的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利用产业链“对接机制”(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三)生猪加工附加值低。我市的定点屠宰场至今一直保留着“凌晨杀猪,清晨卖肉”的传统方式,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加工方式。去年全市出栏肉猪500多万头,其中75%的活猪被销往广东、深圳,过去那种用一车活猪换一车“水”格局仍然存在,充当发达地区的菜篮子,“别人吃肉,自己闻猪屎臭”。全市生猪及相关产业产值120亿元,生猪加工产值仅20多亿元,且生猪加工企业都是以生产分割肉、中乳猪等低附加值的产品,生猪精深加工企业几乎为零。对当地的财政贡献率也很小。

      (四)销售市场有待扩展。我市生猪加工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局限于广东、港澳和国外销售市场以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没有面向国内其他省市或开拓全国销售市场,更没有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网络体系,连锁经营和定点的肉类营销模式也刚刚起步。缺乏战略性眼光,根据全国市场资源广度和密度去占有和控制基点布局。网上电子交易市场也没建立。这也与全国生猪生产大市称号不匹配。

      (五)缺乏科研机构支撑。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所有生猪及相关生产厂家都没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研发队伍,生猪良种繁育几乎都要靠引进美国、丹麦等国外的种猪,在围绕消费转型,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技术都要靠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这种产、学、研的结合,也是一种松散型的结合,他们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利益整合体。我国一些肉食加工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和队伍,如双汇集团就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有一支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支撑着企业的迅速发展。

      (六)缺乏集团式的龙头企业带动生猪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我市有伟鸿、港越、三旺等19家肉食加工企业,过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有10个,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但大而不强,其中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伟鸿公司,去年也只实现产值10.2亿元。这19家企业没有一家拥有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加起来产值也不及株洲的一个唐人神集团公司的1/3的产值,比起江苏雨润集团(每年屠宰1800万头猪,销售370亿元。)和河南双汇集团(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产值400多亿元。)相差甚远,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既然我市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市,更需要有像唐人神或雨润、双汇这样的集团公司来引领和推进全市的生猪产业集群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的农产品竞争将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没有资源的整合就没有真正的竞争。

      (一)建立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扶持资金不足和融资难仍是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近三年,国家每年下拨我市扶持资金约7000多万元,主要用于母猪补贴、母猪保险、良种繁育体系等方面补贴以及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和规模养殖猪场,其中有约400万元用于冻肉储备(由市商务局掌握使用);市本级财政安排扶持资金500多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品种改良约60万元、畜禽动物防疫约200万元、用于肉食加工企业约240万元(由市乡镇企业局掌握使用);县(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约200万元,主要用于畜禽动物防疫。这些(8000多万元)扶持资金除去用于畜禽动物防疫部分资金后,累计还有约7000多万元用于生猪产业发展方面,但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扶持资金用途的政策,在动用扶持资金时,各个局都有各自扶持的渠道,再加之要扶持的点多面广,难免出现将扶持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真正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就微乎其微了。市政府应加大生猪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并尽快出台建立统一的生猪产业扶持资金用途政策,将有限的扶持资金,除去用于动物防疫外,建立生猪生产发展基金,将其基金重点扶持1—2个龙头企业(捆绑后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凡是与其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关系的规模养殖场,才能享受扶持政策。其扶持资金用途要由市财政局和畜牧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管理使用,要对扶持的龙头企业进行目标考核,改奖代带扶、带投,扶持资金使用后,审计局要进行项目跟踪审计。这种目标考核奖励方式,其优越性是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可迅速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壮大规模养殖队伍,淘汰散户和小户养殖。另外还要开辟多元融资渠道,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银行放宽信贷条件、将强强企业(像华菱集团)捆绑上市融资等。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要鼓励和支持肉食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加快开发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加大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沙子岭猪的保种选育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湘鹏”高产猪配套系和“湘沙”优质猪配套系,打造中国种猪产业基地,创建“中湘”种猪品牌。要依托现有饲料兽药龙头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加快绿色饲料、添加剂和绿色兽药的研发步伐,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大力发展生猪生态规模养殖。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模式来发展生猪养殖业,实现生猪规模化养殖。去年我市出栏的生猪中有50%是散养和小户养殖的。我市生猪养殖协会多(农村专业协会属于社会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生猪养殖合作社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是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并按照成员出资额和交易量分配盈余,属于典型的营利性组织。),应多支持和鼓励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伟鸿公司积极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猪产业化运作模式,实行“两保、七统一、三奖励”的方式,带动了生猪规模养殖,农民尝到了甜头,并取得很好的佳绩,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其模式。

      规模化养猪能够很好的保证生猪质量安全,但应规范规模猪场的管理。建立规模养殖场建设审批制度,按照市畜牧水产局制定的《湘潭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讨论稿)》(该规划对生猪养殖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详细规划了限制养殖区、退出养殖区、适度养殖区)进行选址建场,同时环保要“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着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将湘潭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生态养殖示范市。

      (四)培育集团公司推进生猪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也是农业产业的主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集约式产业化经营,是要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相关作业的进行有效整合。产业链各环节间必须建立合作,优化物流环节,交换商业信息,公平分享成果。

      我市生猪产业有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8个省级龙头企业,21个市级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都“大”而不强。建议市政府将具有经济实力、规模较大、产品有市场、企业发展有潜力、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相关的龙头企业进行整合,组成1—2个集团公司(像华菱集团),聚集优质生猪产业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提升我市生猪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地链接生猪产业链条,产业链整合还应包括链条上各环节内部各种职能和资源如物流、信息流的整合与协调,以及与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外部整合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调物流环节、共享信息等。在外部整合方面,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帮扶养殖基地、提供系列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促进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集团公司应突出肉类产品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做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市畜牧人的努力拼搏下,生猪产业集团公司一定会迅速走向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