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砧帝国

 无尽金刚 2013-04-09

铁砧帝国

 
冲突和混乱就成为发泄厌倦的途径——要么死亡,要么让别人死亡。戈培尔选择了后者

  【施京吾/文】纳粹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是约瑟夫·戈培尔。这位纳粹党宣传部长,在其罪恶的一生中制造谣言不计其数,可谓不折不扣的说谎大师和谣言专家。

  “二战”爆发不久,为制造亲赴战场的假象,他在发表广播讲话时,背景中不断传来枪炮声。被鼓噪得群情激昂的德国人,果真以为这位宣传部长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其实他正端坐柏林的直播间,编造着自己的英雄业绩。

  戈培尔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战争罪犯和杀人凶手之一,他与希特勒、希姆莱、戈林一样,是最邪恶的杀人犯。但与这些不学无术的罪犯相比,戈培尔却最具学者般的专业素质,他以文学起步,且拥有博士头衔。

  戈培尔于1921年毕业于海德堡大学,以题为《威廉·冯·舒茨:对浪漫派戏剧史的一种认识》的博士论文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他对此颇为自豪,每次签名时都不忘写下“戈培尔博士”。在进入政界,成为纳粹党领袖之前,戈氏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于1922年,并于19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迈克尔:日记记载下的一个日耳曼人的命运》,这也是他所出版的唯一的文学作品。但仅此一本小说,已足够让我们见识这位纳粹党徒的政治面目,如评论家斯蒂芬·斯本德所说,这部作品以文学形式表现了“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的所有征兆……与其说它是诉诸大脑,不如说是诉诸血液”。

  小说为日记体,摒弃了传统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几乎没有完整情节,由大段对白和独白构成。

  一个叫迈克尔的大学生爱上了女学生荷莎,两人在一起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是否可以同时具备诗人和政治家两种素质。由于荷莎有着鲜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迈克尔“诗人革命家”的表态视为一条危险的道路,从而不愿追随。两人分道扬镳后,迈克尔又遇到俄国学生伊万。伊万则具有高度的无产阶级革命热情,这种热情先是吸引了迈克尔,后来又引起他的厌恶。最后,伊万在一次政治谋杀中死去,而迈克尔不久也死于一场事故。

  关于迈克尔遭遇的独白和对话,构成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核心:和平须通过战争获得,它只能是剑而非棕榈叶;平等根本不存在,自然界就是反民主的。通过这种观点的表达,迈克尔发展出自己的反理性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反共产主义和极端反犹思想。他的世界观“不能用理性和逻辑掌握,只能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因此它能顶得住一切攻击”。迈克尔宣称:“基督不可能是一个犹太人。我不能用事实证明这一点,但我确定是这样。”——纳粹党从来没用事实证明犹太人存在过怎样的“罪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把600多万犹太人送进焚尸炉。

  该书准确描绘了德国人一战失败后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它导致迈克尔对世界的厌倦,冲突和混乱就成为发泄厌倦的途径。这种状态下,要么死亡,要么让别人死亡——戈培尔选择了后者。

  能够对迈克尔邪恶思想产生吸引力的是一个“伟人”来到他们中间,唤起了他们的斗争意志:“……听这个曾唤醒我的人讲话。现在他站在忠诚的人群中间。他的身材似乎更高大了。他充满了力量,从那蓝色的大眼睛里泛出一片光海。我感觉到他的力量充满了我的灵魂。这里就是年轻的德国,这些人正在铁匠铺里锻造新帝国。铁砧现在才有,铁锤早已备好。”

  这个“伟人”在第三帝国只能是希特勒。

  戈培尔的小说,几乎完全是他本人世界观的直接反映,而且,现实中的戈培尔比迈克尔表现得更加残忍和凶恶。他早年甚为看不起希特勒,甚至有过把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的想法,但聆听他的演讲后,又立刻为希特勒所倾倒。在权力欲望上,他与戈林、希姆莱完全可以并驾齐驱,而在政治立场上和对希特勒的效忠上,他更加坚定、更加具有理论色彩,也更加极端,直到希特勒自杀以后也没有动摇。最后的时刻来临,他强迫全家自杀——他和妻子亲手毒杀了六个年幼的孩子,无辜的孩子全部成为希特勒和纳粹意识形态的殉葬品。

  斯蒂芬·斯本德对戈培尔的这部书作出了十分准确的评价:“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戈培尔本质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纳粹。从他在海德堡大学当一名叛逆的学生,一直到1945年在帝国总理府戏剧般地死去为止,都是如此。”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