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货商之女,改变一个国家

 yagi1 2013-04-09

撒切尔夫人坚持不给「白吃的午餐」

小货商之女,改变一个国家

一二年初,由奥斯卡影后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的传记电影《铁娘子》 (The Iron Lady)在伦敦首映,片中描写的主人翁,正是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今年已高龄八十七岁的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

综观英国政治史,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撒切尔夫人创造出更多的「第一」:

她,是英国男性沙文主义最浓厚政党—— 保守党的第一位女领袖。

她,是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她,是二十世纪英国第一个蝉联三届、任期长达十一年的首相。

她,是英国史上第一个政治人物推行的政策被冠上「主义」、「革命」等封号的人物,就连最著名的英国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都无法和她相比。

一九八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主张要和苏联共产主义妥协,当时担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却力主对抗苏联。苏联官方媒体因此封了她「铁娘子」这个有贬义的外号,主要是拿她和十九世纪普鲁士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相比。

来自敌人的奚落,却正确的描绘出撒切尔夫人的性格。

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她才能以一个平凡的小杂货商女儿,不靠丈夫庇荫,在英国这个重传统、讲门第的政治圈里,打出一片天。

不免费供牛奶,被骂吃人魔鬼
「就算被贴标签,我也要坚持下去」

这个本名叫玛格莉特?罗伯兹(Margaret Roberts)的女性,自小就被读书不多的父亲告诫:「凡事要有主见,不可人云亦云。」二十四岁,她代表保守党参加议员竞选,当时她批评对手工党的企业国有化政策,力主民营化,但当时选民不吃那一套,两次选举都让玛格莉特败下阵来。

一般政治人物若知道自己政见不合时宜而落选,多半会见风转舵,但玛格莉特却未如此,她的主张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一九五一年,她嫁给一个油漆公司总经理,从此玛格莉特被称为「撒切尔夫人」。名字虽变,她的信念依然不改。一九七年保守党组阁,撒切尔夫人被任命为教育大臣(教育部长)。

她上任后第一件事,是推翻过去工党执政时留下的「大政府」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宣布政府不再免费供应小学生牛奶。

这种做法引起民众谩骂,她被冠上各种难听的绰号——「牛奶刽子手」、「吃人的魔鬼」、「英国最不受欢迎的女人」。她到学校演讲,当场被台下群众大骂「滚出去」,还被石块攻击,只能狼狈离开。

这件事引起轩然大波,但撒切尔夫人不为所动,她说:「大多数父亲都能支付得起孩子的牛奶费用。因为牛奶问题,人们把我贴标签,不过,我还是会坚持下去。」

「牛奶事件」是撒切尔夫人从政以来面对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不只舆论对她恶评如潮,连丈夫都劝她要急流勇退,女儿在学校也被同学欺负。撒切尔夫人事后回忆,也承认当时她差一点就要垮下去,甚至私底下也曾哭过。

但是,「铁娘子」没有被这件事击倒,在公开场合,她照样对记者谈笑风生,坚定推行她的主张。凭着坚强的意志,她终于得到了胜利:后来英国教育法修改规定,政府不用再向学生提供免费牛奶,就是来自她的创举。

当保守党大选失利,她辞去教育大臣时,一位传记作家对她在教育部的工作如此总结:「虽然被主张平等的狂热者围攻,她仍在重重限制下促进了保守党对自由的理想。当她周遭的人失去理智而攻击她时,她始终保持冷静。」

不搞福利国,《金融时报》批无知
「没努力就没回报,不能妥协的」

辞去政务官之后,撒切尔夫人开始专注为保守党提出政策,她主张政府应该减税,以医治当时通货膨胀攀高、政府赤字庞大的「英国病」,而不是像工党一样,对人民加税,然后再扩大政府支出搞「福利国家」。

撒切尔夫人的主张,和二战后英国长期以来流行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潮流完全相反,当时工党政府批评她「疯了」,包括《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在内的舆论更骂她「无知」。面对外界无数批评,有记者曾问她是否会重新检讨政策,撒切尔夫人明确回答:「不,我的政策是不能妥协的。」

事实上,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始终来自极为简单的理念:英国应该要恢复到「没有努力就没有回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凭自己的努力和节俭就会得到回报。撒切尔夫人的父亲,也正是靠着这样才挣得地位。

她反对工党的「福利国家」,是因为这种政府发放「免费午餐」的政策,严重伤害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只会让每个人坐等政府救济,最后让英国一蹶不振。

她说:「我的政策不是根据什么深奥的经济学理论,我和其他数百万人一样,相信的是:诚实的工作一天,就获得一天诚实的报酬;在你能力范围内过活;要未雨绸缪,要准时付帐单。」

撒切尔夫人的这些主张,被称为「撒切尔主义」、「撒切尔革命」。一九七九年五月,她代表保守党胜选,成为唐宁街十号(英国首相官邸)史上第一个女主人。她就任首相时明确表示:绝不走过去保守党前任首相的「中间路线」。她不会在「国有化」与「民营化」间摇摆,她要全力捍卫一个私有制的民主政体。

不干预经济,人民怒上街头
「要转你们自己转,老娘绝对不转」

当撒切尔夫人上任之际,英国正值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居高不下,她认为应该要恢复企业活力,英国才能走出衰退谷底。因此她推翻过去工党「政府干预」为主的政策,全面推动经济自由化,包括减税、国营事业民营化、缩减社会福利等。

这种不讨好人民的政策,自然遭到极大反弹。

她执政第二年,通货膨胀率未下降,失业率又攀高,即使英国皇室为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举行婚礼,也无法冲淡人民怨气。当时抗议队伍不断上伦敦街头,加上此时北爱尔兰也不断出现恐怖攻击,保守党党内大老更公开批评她的政策「太强硬」,此时她可说是四面楚歌。

但撒切尔夫人毫不退缩,面对外界要求她政策转弯,她强硬回答:「要转你们自己去转,老娘绝对不转!」(You turn if you want to, 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她在各种场合反覆告诉大家:「这像病人吃药一样,会有痛苦,要忍受折磨。『英国病』已经很深,只有一直吃药,才能去除病根。」

一九八三年,服下撒切尔夫人这剂苦药的英国,终于有了起色,通货膨胀率从她上任之初的二%,下降到五%;企业投资成长,民间消费也开始回温。当年的大选,在野的工党卷土重来,企图推翻撒切尔夫人的路线,她提醒选民:「英国现在走的路是正确的,绝不能退缩。」

在当年大选时,一家英国报纸形容撒切尔夫人:「这个女人在英国正掀起一场革命,不是因为她常常引起争议的政策,而是她百折不挠的意志。」

一九八三年大选,撒切尔夫人连任成功,她持续推动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到了一九八六年,成果更加明显:通货膨胀率降到三.九%,英镑开始受到国际投资人青睐而升值,当时在已开发国家中,英国经济成长率仅次于「亚洲奇迹」日本。

反对用欧元,党内大老逼下台
「将和这主张斗争、斗争、再斗争」

当时,有人评论撒切尔夫人恢复了英国的信心:「过去英国人是打肿脸充胖子,现在英国人脸上终于有了点肉!」一九八七年第三次大选,撒切尔夫人再度连任,成为二十世纪英国第一个连做三届的首相,胜选之时,记者问:「妳希望人们如何评价妳?」

她回答:「我们有勇气处理其他政府不敢碰的问题,因此把一个走下坡的国家,转变成一个能再度为自己创业精神自豪的国家。」

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欧债危机蔓延欧洲各国,英国却能置身事外,这或许更该归功撒切尔夫人。当年欧洲各国为建立共同市场而努力时,撒切尔夫人就反对英国加入,即使当时英国舆论都主张英国应该加入欧洲共同货币,撒切尔夫人斩钉截铁的说:「我将和这种主张斗争、斗争、再斗争。」

然而,她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货币的主张,却成为后来保守党内部「逼宫」的导火线。在党内大老不断有人辞职逼迫下,一九九年,「铁娘子」辞职,结束了她十一年的首相生涯。

撒切尔夫人虽已下台二十多年,她执政时对英国的改造,至今依然可见其效果:她大砍社会福利,英国如今才不致沦为人人只等政府救济的国家;她大举松绑金融市场,为伦敦今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打下基础;她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英国如今才能免受欧债风暴拖累。

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在二○○六年票选「谁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能干的首相?」撒切尔夫人高居第一,连邱吉尔都瞠乎其后。

然而这些政策的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撒切尔夫人坚毅的「志气」。她不搞民粹发免费午餐讨好人民,即使舆论反对,仍始终坚持理念。她曾说:「我身上唯一不缺的东西就是勇气。」当大多数人都攻击她的政策路线时,她说:「我即使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也不会轻易改变政策。」当今国内外政治人物或只开支票贿赂人民,或理念前后矛盾,撒切尔夫人为政治人物树立的典型,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