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的理想与虚无之境

 灵魂出窍KKK 2013-04-09
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纯是一种偶然,自然地生,自然地死,都由不得自己,再伟大的英雄,都只能顺其自然。像一条线段,起始都毫无来由,人类的繁衍虽然看似像珠链一样,有线可串,有缘可续,但作为生命个体本身,却无法透解这生存之谜,生命之源本身就充满了谜团。生命存在着的时候,更多的与意识相关,与意识相关的东西,不能完全受科学的支配。在意识中,把自己完全独立开来,就会有一种孑然于世的感觉,像离开铁器的一颗渺茫的火星,没有依托,最后陷入无边的孤寂和虚无。似乎只有哲学更能解释生命之困惑。
  人们往往把儿孙当作生命的延续,有了这种延续,才可免却生命的虚无感。有了儿孙,其实,也不可能真正完全摆脱这种虚无,自己是自己,儿孙是儿孙,不可能是一体,人从骨子里,是独立的,特别对一个生命意识较强的人,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为别人那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生命所代替,甚至不愿生存在别人的阴影中。虽然,活在世上不可能真正独立开来,有了儿孙,依然不可能免却自己的死,只是多了一种安慰,父母对儿孙,只能影响他们,不可决定他们。作为个体的人,都有生有死,有自己生存的轨迹,最后的归宿都会大致不差。就是皇帝,享尽了世界上的荣华富贵,虽福禄无尽,但生命有限,最后落得的不会是心满意足的欢笑,多半还是一声叹息,像秦始皇那样求丹仿仙也都摆脱不了这种结局,这就是生命的宿命。
  面对虚无,人们寻找的只是一份安慰,或是一份解脱。
  什么才算真正的解脱呢?信教吗?强行把欲望从肉体中驱赶出去,力求把自己置于超常的宁静中,变成自在的个体,四大皆空,并不是什么都不是,欲望和享乐是生命本能的需要,压抑会让生命变得高贵吗?驯化和教诲真的能让生命回归石头般的无为且无欲吗?看破红尘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欲”有时是令人痛苦的,压抑它难道就不会痛苦了吗?为何四大皆空会是修行人的渴望的境界,佛也是一种人生理想吗?有理想的人生会是四大皆空吗?或是把鲜活的肉体,捆缚在神秘的黑纱中,靠同样虚无的天堂来做一个长梦?要么醉酒,让自己在飘浮的感觉中,变成一团虚幻的气体,虚无到自大自狂的程度?要么自杀,掐断灵魂的喉管,让那生产灵感和思想、填塞欲望,也带来虚无的意识乘风而去,化作一阵风、一滴水、一片云,让肉体回归到纯物质的自然状态?要么无奈地活着,勉强地活着,不明白自己是谁地活着,不明白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甚至痛苦为何,欢乐为何,奋斗为何?
  生命的虚无感,会时时地困扰着人们,欲望的无止境,宇宙的不可知,生命本身的神秘,以及苦难的无处不在,等等一切,似乎都可以加重这种感受。特别在生命失意的时候,苦痛困扰的时候。我们生活于无处不在的矛盾中,宇宙是无限的吗,无限的东西,怎可以用非常有限的东西去证明,宇宙的无限只是一种经验的推断,甚至不是一种推断,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和证明,哪个更可靠,更值得信赖?我们获知别人的心思和感情,多半靠了直觉和别人的表情,因而,有人往往受骗。庄子说:“你看,鱼儿在水里,多么快乐!”惠施则反驳说:“你不是鱼儿,怎知鱼儿的快乐呢?”庄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在我看来,生命是可知的,但不能尽知。这就是人生的宿命,我们弄不懂的东西,又往往是与我们切实相关的东西,是我们最渴望弄清的东西,但谁也帮不了我们,生命有时是那样脆弱,那样无助。我们只是在做着无畏的抗争,丝毫不能改变什么,因而,我们都只得普通地活着。
  那样多才气横溢的诗人,走向了大寂大无的境地,雪莱、普希金、叶赛宁、朱湘、顾诚、海子,他们都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吗?我不知道,他们是在追寻那种永远的宁静还是在逃避着虚无?最完美的生命最需要用死来阐释,用永远的宁静加以保护?这世上,有人在自己的得失成败中感受了生命的虚无,还有的人则从理想的失落中认识了虚无。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面对现实的沦落,宁愿用死来捍卫理想的高贵,虚无是他们眼中的尘埃。如果你想认识所有的事物,掌握所有的知识,那你就最好自杀吧!如果你想享尽世上所有的荣华,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那你就最好自杀吧!如果你想要世界成为你心中完美的世界,成为天堂式的乐园,那你最好自杀吧!如果你想长生不老,成为自然法则之上的神人,那你最好去自杀吧!
  生命是有限的,因为生命的有限,与生命意识相关的可以获得的东西均会是有限的,你想超越有限获得无限,那是不可能的事,不可能的事,又最是让人们想入非非的东西,想得太多,就会带来虚无,虚无有时会是致命的毒药。
  有多少人充满了生命的幻想。创业者梦想着有一座自己的小洋房,那种带花园的小洋房,里面陈设着古朴或现代的精雅的家私,梦想着拥有美丽的小情人,像画中的梦中的美人一样,有灿烂绚丽的笑容、洁白如玉的肌肤、明目皓齿,让一个男人死了也值得的那种。一个写作者会渴望着写出让人看了就击节赞叹或心酸落泪的好文章,像《红楼梦》、《飘》、《廊桥遗梦》或是《泰坦尼克号》那样成功。一个士兵会梦想着,考上军官大学,而后一级一级地升,直到成为将军乃至元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何等气派!一个演员会梦想着鲜花和掌声,梦想着金像奖,梦想着成为公众场合的明星,大众情人,被追星族狂热地迷恋着的尤物。一个政客会梦想着青云直上九霄,成为权力之争中的常胜将军,弄墨如舞剑一样,能够呼风唤雨。
  但更多的人,只会有一些小小的愿望,渴望着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一个还算知心体贴的爱人、一个温暖如春的家、几个两肋插刀的伙计,连愿望也没有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乞丐的愿望会是顿饱饭、地上的一截烟头,连等死的人也是有愿望的,死就是他的愿望。
  理想是幻想的具体化,是愿望的高级形式,是对抗生命虚无的利剑,但并非灵丹妙药,往往有理想的生命会时常被虚无所困挠,因为理想的实现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的,值不值就有一个权衡,加之人们往往会对这种付出的意义产生困惑,再辉煌的业绩、再显赫的身世,都不可抗拒自然法则,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为的准则都会显得脆弱而渺小。
  一个人如果常常要去思索,就总会弄清一些事情。但也总会有一些弄不清的,这就会产生困惑,面对生与死,生存的意义,宇宙中宏大与微观中的东西,是困扰人的永恒之谜。在这些领域中,你永远只会知道其中的或多或少的一部分,也总有更多的东西,让你不明不白,你永远在创造一些什么,又在破坏一些什么,你总在观望一些什么,又在失望一些什么,就像一个奔走的人,登一座高山,出于一种雄心和求证自己的需要,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山腰,处于一种退亦难进亦难的境况,就会时不时地显出一种困惑,如果这座山的山高是一种无限的法,这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和意义就会显得那样虚无飘渺。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终极状态都大致不差——虚无的宁静,以及一堆黄土,一堆散落的骨灰。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仅仅只能看见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命运,一定会感觉到这种虚无的无处不在和紧紧相逼。生命的无意义会无时无刻不侵扰他的灵魂,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也不重视的话,那他会是一个麻木的人,甚至看起来是一个这种虚无就显得少之又少的人。一个人如果体会别人的感受,关注别人的生命,那他就会超脱虚无,变得从容起来。人活在世上,要么直面这种虚无,要么回避这种虚无,其实,回避与否多是出于一种无奈。一个人不为自己而活着,才可能真正找到一种解脱和安慰,超越个人的生命与得失,才可能超脱生命的虚无,变为积极的人生。要么无为,无为地生,也无为地活,最后无为地死,一切顺其自然,但这样是很难的,最需要阔大的胸襟。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2000/4/25于恩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