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骨草

 昵称11844703 2013-04-09

鸡骨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鸡骨草  
鸡骨草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又称广东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鸡骨草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鸡骨草煲汤作食疗。
中文学名: 鸡骨草
拉丁学名: Abrus cantoniensis
二名法: Abrus cantoniensis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属: 相思子属 Abrus
种: 鸡骨草 A. cantoniensis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鸡骨草

  鸡骨草

广东相思子木质藤本,长达1米,常披散地上或缠绕其他植物上。主根粗壮,长达60厘米。茎细,深红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7~12对,倒卵状矩圆形或矩田形,长5~12毫米,宽3~5毫米,膜质,几无柄,先端截形而有小锐尖,基部浅心形,上面疏生祖毛,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叶脉向两面凸起;托叶成对着生,线状披针形;小托叶呈锥尖状。总状花序腋生,花长约6毫米;萼钟状;花冠突出,淡紫红色;雄蕊9,合生成管状,与旗瓣贴连,上部分离;子房近于无柄,花柱短。荚果矩圆形,扁平,疏生淡黄色毛,先端有尾状凸尖;种子4~5粒,矩圆形,扁平,光滑,成熟时黑褐色或淡黄色,有明显的种阜。花朋春、夏。
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鸡骨草。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JīGǔCǎo
【英文名】:Abrus Herb
【药材学名】:Herba Abri
【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基原】:该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Hance 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凉;无毒
【归经】:心;肺;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凡虚寒体弱者慎用。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收,一般在11-12月或清明后连根挖起,除去荚果(种子有毒)去净根部泥土,将茎藤扎成束,晒至八成干发汗再晒足干即成。
【相关药品】:鸡骨草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鸡骨草肝炎冲剂 鸡骨草肝炎丸
【禁忌】:本品内服常用量15-60克。果夹有毒,用叶去果夹。凡虚寒体弱者慎用。孕妇慎用。[2]

编辑本段药材及产销

鸡骨草Herba Abri cantoniensis主产于广西南宁地区及广东的宝安、东莞、顺德等县。远销全国。毛鸡骨草Herba Abri mollis主产于广西玉林、梧州等地区。多自产自销。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鸡骨草

鸡骨草(5张)
全草粗皂甙水解产物含多种三萜类皂甙元:相思子皂醇(abrisapogenol)A、C、B、D、E、F、G,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A,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光果甘草内酯(glabrolide)。还含相思子皂甙(abrisaponin)1,胆碱(choline)和相思子碱(abrine)。
根中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编辑本段历史

两广民间用鸡骨草来治疗黄疸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岭南采药录》、《岭南草药志》、《广东中药》II、《南宁市药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等书中均有记载。随着这种民间草药的发掘,自50年代以来,临床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广西玉林、南宁及广州等的制药厂已制成各种剂型、广西玉林制药厂生产的复方鸡骨草丸,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有销售。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编辑本段制法

除去杂质及荚果,切段。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鸡骨草

  鸡骨草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轻粘土、pH5-6.5的环境为适宜。
【栽培技术】:
在生产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繁殖,也可以用直播及分根繁殖。种子采用磨擦法和热水浸种法处理,以提高发芽率。2-5月播种,点播或撒播。点播株行距2cm×3cm,播后盖1cm厚的砂土或火灰,喷水保温,并盖稻草一层。1h㎡播种量为150kg。
【移栽】:播后4-7d出苗,出齐后10d施1次人畜粪水(每1kg兑水20kg),或施用少量的复合化肥,30-45d当苗高10-12cm时即可移植至大田。行株距为30cm×40cm或30cm×30cm,栽后及时淋水,每月除草、松土1-2次。鸡骨草生长前期约4-5月,每月施肥1次,以尿素0.1kg或硫酸铵0.2kg,兑水50kg以促进苗生长;生长中期约6-8月生长旺盛,以磷钾兼施,每月1h㎡用氮、磷、钾复合肥75-120kg兑水或尿素1.5kg,或硫酸铵3.0kg,兑水1500kg粪水进行沟施。生长中后期即9月以后,配合有机肥,1h㎡施过磷酸钙375-450kg,猪牛粪3750-4500kg,当茎藤蔓高30cm时(4-6月),在株间插好支架以利蔓茎攀援。
病虫害防治
① 根腐病:注意雨季排水,撒施草木灰,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1000倍多菌灵防治。
② 炭疽病:雨天注意排水,发病时用1:3:300波尔多液喷洒,或用150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
蚜虫: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编辑本段性状

该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
鸡骨草

  鸡骨草

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10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 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1.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编辑本段鉴别

(1)该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单细胞,先端尖或长尖,长6
鸡骨草

  鸡骨草

0~970μm,直径12~22μm,壁厚3~6μm,层纹明显,有疣状突起。气孔平轴式。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圆形,直径16~40μm,有的壁稍厚。木栓细胞黄棕色。草酸钙方晶直径5~11μm。
(2)取该品粗粉约10g,加70%乙醇10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分成二份,蒸干。其中一份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0.1%三氯化铁冰醋酸溶液2ml,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2ml,接界面即显红棕色。
(3)取鉴别(2)项下另一份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滤过,残渣加10%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 1ml使溶解,加醋酐19份与硫酸1份的混合液1ml,即显黄色,渐变为污绿色。

编辑本段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3],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

15~30g。

编辑本段选方

1.治黄疸:鸡骨草二两,红枣七、八枚。煎服。(《岭南草药志》)
2.治瘰疬:鸡骨草六斤,稀莶草四斤。研末,为丸,每丸重一钱。日服三次,每次二丸,连服二至四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鸡骨草

  鸡骨草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取干鸡骨草全草2~3两(儿童1~2两),瘦猪肉2两,加水1000毫升同煎。沸后文火再煎至300毫升,每日3次分服,直至痊愈为止。治疗44例,治愈42例,治愈时间平均为21天。黄疸消失平均为15天;肝功能恢复一般为18~21天;肝肿大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恢复正常。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对慢性肝炎效果不佳。曾报道1例重症肝炎(严重黄疸合并昏睡)患者,服鸡骨草煎剂每次60毫升,日服3次,4天后,神志开始清楚,小便增多,第5天自觉症状显著减轻,第14天自觉症状消失,黄疸不显,第19天一般情况恢复正常,停药观察,肝功能逐渐恢复。住院共38天痊愈出院。

编辑本段注意

该品种子有毒,不能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

编辑本段贮藏

置干燥处。

编辑本段摘录

《中国药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