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精神境界之我见

 韧草 2013-04-09

   在人性分类方面,中国人大多是感性的偏私,西方人大多是理性的自利。比如中国专讲政斗谋略的《战国策》首篇即《郑伯克段于焉》,讲的是郑庄公玩弄“纵擒术”打败其亲弟段叔的故事,起因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这兄弟俩都是这个妇人的亲身骨肉。按照人之天性,本来母爱对诸子应是同样不分彼此的,而且做母亲的还应努力防止骨肉相残;即使在政治上有所厚薄,按当时“长子为大,嫡长继承”的传统,她更应维护自已的长子。但这个妇人对其合法继承王位的长子郑庄公自始就讨厌甚至憎恨,百般地想扶持其次子段叔篡夺王位。究其原因,竟然是当初这妇人生郑庄公时因难产而痛苦不堪,并差点死掉;而生其次子段叔时则很顺利,基本没有痛苦。尽管头胎生育难后胎生育易这是自然规律,也尽管郑庄公对其生母绝对孝顺,但无法冲淡她对难产痛苦的切身感受,她终身讨厌这个长子,处处袒护其顺利生下来的次子,进而惹出了一曲政治谋篡和骨肉相残的低劣悲剧。妇女难产只还过一个偶然事件,因难产而痛苦只不过是个难以完全避免的感性经历,很多中国人会因这种极端随机偶发的感性事件而产生极端偏狭的待人处事心态,并影响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思考和判断,我称这种心态为“庄母心结”。任何现实社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政治生活中万难避免矛盾、纠纷和令当权者个体感觉不爽的事件,但中国不少强权人物理智上不对这种极端随机偶发的感性事件进行合理适当的抽象、归纳和概括,一味地带着这种原始本能的“庄母心结”来治国理政,对国家民族命运会产生极大灾难性影响。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在中华历史上表现得相当突出,因很多历史悲剧都是些无谓事件引发的,有些学者却津津乐道,论证其历史必然性,这实在有点可笑。

根据我的长期研究发现,按照人类学理论,中国人在人种进化程度上的确比西方人低很多,社会发展长期起作用的因素一是自然地理二是人种特性.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跟汉人整体进化程度较低有极大关系,很多汉人心智构成中感性成份太重,理性精神严重不足,大多数人一生只跟着感觉走,当然作为个体,只跟着感觉走也能活得下去,而且能活得很好,但整个民族感性至上就是个致命弱点.
   
理性是冷静思考的结果,可绝大多数中国人丧失了思考能力
   
人一生短则几十年长还过百把年,对于漫长的人类史来说只不过短暂一瞬间,在这个短暂的时段,对于个体生存与发展来说,的确仅靠感觉和感性就可以满足需要,但对于民族整体的长远发展来说,只靠感觉和感性就完全满足不了需要了,最需的是理性的超越和思维的发达.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就是理性,西人从此战胜感性社会转轨入理性社会,大脑也从条件反射进化到思维功能。中国缺少启蒙运动这一课,多数人丧失思维能力,也不知理性是什么东东。
   
感觉感性这东西还或多或少带有综合性概括性,虽然这东西在人类心智结构中居于低级层位,但和理性和思维功能一样,只属于人类所独有,而低等生物普遍只有一种更低级的适应环境本能,生物学上叫剌激感应性.而没有人类学意义上的感觉和感性。这种剌激感应性更零碎更敏感更短暂更直接更具表象性、具体性和短暂性,而且绝对是现场性的,它针对外界大量随机偶然现象和事件的反应特别有效,对于揭示事物的深刻本质和普遍规律则基本上无效,中国人身上有更大成份的刺激感应性,这种低级本能还上升为若干思维法则,如中共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语"到什么山上喝什么歌"之类的教条就是这种生物低级本能的典型表现.林语堂说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最大特性就是"俏皮老到圆滑"在很多人身上,这种特性实则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本能使然.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的说法,也是这种低级本能不过稍带点文气的翻版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