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院士报告团“坚决走出校门”

 武汉人文 2013-04-09
武汉“读书之门”开启一年间


    武汉是高等教育重镇、院士扎堆的地方,每年吸引了很多院士专家开坛讲学。4日,杨叔子院士对记者说,武汉要建“读书之城”,可以与这个平台积极联系,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人们通俗所说的“院士报告团”,全称是“‘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发起,并与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6家单位共同主办。其主要形式是在全国各地开办讲座,将院士和专家请到社会公众面前,畅谈各领域最前沿科技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释疑解惑,互动交流。


    10年多来,在汉院士参加过“院士报告团”的有杨叔子、殷鸿福、李德仁、宁津生、熊有伦等人,有时在武汉、有时去外地开讲。巡讲团不设固定周期。


    有的院士喜欢就本专业、本领域的前沿课题发言。比如李德仁,谈论最多的是遥感科学,他的老本行。有的院士会在探讨专业课题之外“发散思维”,涉足人文、社科领域,比如,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巡讲过“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开口就向学生剖明心迹:“我从小没有做官的概念,也从不奢望一定成为什么家。”


    院士们敞开心门谈人生,往往带给学生新鲜的见解、深刻的感悟,是寻常课堂所无法得到的。院士们参与巡讲,还带给年轻人一种开放、自由、和谐的精神风貌。讲座完毕后的互动环节,更可以刺激年轻人积极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杨叔子建议,“院士报告团”的报告者范围可以扩大,没必要局限于院士,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以加入;受众更要扩大到普通市民,“坚决走出校门”。

院士报告团“主将”杨叔子:“读书之城”要汇百川成大海
    3日,清明假期前一天,记者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给杨叔子院士家打电话,他夫人说:“还没放假呢,去办公室找他吧。”


    杨老精神矍铄坐在案前,桌上资料成堆,鼠标拖动繁忙。


    他是已历十年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的热心参与者。这个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共同主办的“高端报告团”,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由院士主讲,为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今年9月,杨叔子将度过他的80岁生日。即将迈入“80后”的他对记者说,今后只要身体允许,“还要去讲讲”。

大中小学生都听得懂 

去年底,他冒着严寒前往位于新洲的“问津学堂”开坛首讲,向现场观众推荐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写作的《〈论语〉与算盘》,介绍孔子“见利思义”的思想:人在求利的过程中必须追求“信义”,才能将自己的财富事业做得长久,做大做强;而最大的义,就是为国家民族谋取最大的利。他向记者表示,这种“义利合一”的思想,属于老少咸宜的精神食粮,尽管是老生常谈,但仍值得再三强调。


    他对当下学生重应试学习而忽视母语经典的现象一直很痛心,去武汉一中、二中、六中作报告时,都呼吁孩子们多读书、读经典。“千百年大浪淘沙的典籍是人类最可宝贵的智慧,学了永不过时”。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主办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院士们的发言结集出书,其中收录杨叔子发言的文章有《民族文化教育与自主创新道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等。


    杨叔子自嘲,这些文章的标题有些“学究化”,是对口语化发言的再包装。实际情形是,他的发言无论让大学生听,还是让中小学生听,都很简单明了。

给年轻人拨一拨心头迷雾

    不谈专业谈人生


    “在武汉地区的院士里,我算是参与报告活动最多的人吧。”十年多来,杨叔子不记得自己做过多少次报告,但是他肯定地告诉记者,他的足迹遍布武汉高校、高中和初中。


    他犹记得8年前的初夏,前往武汉科技大学讲演的情形。那天晚上,杨叔子没有谈论自己的专业和艰深的技术话题,上来就和学生们交流朴素的人生道理,而且一点也不避讳谈论“成功学”。他甚至以自己为例,总结人究竟该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从只读一年小学就跳到中学,到夫妇二人为了省出时间搞科研,在大学食堂吃了30年饭;从他10年发表300多篇论文,到破格提升为教授,到他所带领的机械学科平均4年走出一位院士……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学生:踏平坎坷,成人成才。


    那场报告会,学生反响强烈,很多人站起来问这问那。也正是在那前后,他出席报告会,主题都会集中到《论语》、《老子》上来,和听众分享他学习研究中国人文古典的心得,“科技难题你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导师了解,而报告交流之类的活动我们索性专门来交流交流做人的道理。年轻人,尤其理工科的年轻人经常会感到迷茫,有时候会丧失方向感,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拨一拨心头的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