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真实与作家使命

 冬天惠铃 2013-04-10

寻找真实与作家使命

http://www./ 2013年04月10日07:48 梁 帅

  1916年,一个小伙子有幸见到高尔基,给他看自己的作品,高尔基觉得他很有潜质,就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并让小伙子到“人间”中去锻炼锻炼。小伙子一去就是7年,在此期间,他当过兵,后来还干过前苏联的“契卡”。1920年之后,苏波战争爆发,这个怀有革命理想的年轻人,成了一名战地记者。1923年,前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参加完这次战争之后,他写了一组非常简短的小文,一共30多篇,后来结集出版,起名《红色骑兵军》。

  这个人就是《红色骑兵军》的作者:伊萨克·巴别尔。

  因为《红色骑兵军》的发表,骑兵军的统帅布琼尼将军指责巴别尔丑化了红军的形象;而高尔基这个时候站出来,为他的学生进行辩护。“他的不避污秽的写法,让我们一起体味了真实及其带来的艺术力量”。高尔基说。

  我们都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战争都被分成正义的战争和邪恶的战争。巴别尔跳出这种观念,在他的笔下,既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给英雄唱起的赞歌,但他写出了战争残酷的真实,以及在战争这种特殊环境下人的真实心理,某些篇章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比如他的开篇之作《泗渡兹勃鲁契河》,结尾一段:

  “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这篇文章就1000多字,却产生了一种令人悲伤的震撼,更令人震撼的还有那种残酷。在《一封家信》中,他用一个儿子给母亲写信的方式,讲述了战争中父子相残的故事。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父子相残这是何其残酷啊。但作者写得很冷静,让人不寒而栗。

  这部小说中的很多篇章都值得反复阅读。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骑兵军》做到了。卡尔维诺在他《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的序言中说,巴别尔这部书是“本世纪写实主义的奇书”。

  从技术上说,巴别尔有“自然主义”倾向,他太直接反映真实了,因此,他的作品特别有力量,加之,他的语言不仅有暴力,而且也有节奏和美感。博尔赫斯说,“他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风格,与几乎难以形容的残忍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是这种对照的表现方式,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巴别尔的作品相对于俄罗斯小说庞大笨拙的文体,应该属于异类,但总体上说,巴别尔还是相对写实的作家。在前苏联文学史上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提供了作家反映真实的另一种途径,或者说另外一种技术手段。

  他就是我喜欢的布尔加科夫。

  1919年,他毕业于高加索的医学院,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大夫,但他在文学上有抱负,于是弃医从文,在后来20年的写作实践中,他写下了令整个俄罗斯文学感到骄傲的作品。他的作品总是讽刺社会,几乎从1927年到1930年,他的作品都无法发表,甚至当局不让他出来工作。1930年,他给斯大林写了封信,请求说:如果苏联不能使用他的讽刺文学才能,请让他移民国外。斯大林本人给他回了电话,拒绝了他出国的请求。但也让他在莫斯科一家小剧院找了一份打杂的工作。

  布尔加科夫又开始写《大师和玛格丽特》,他知道这是一部注定在当时无法发表的作品。确实,一直到1940年他死去,不仅《大师和玛格丽特》没有发表,这10年间他写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发表。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前苏联小说。这部作品,在布尔加科夫死后26年,才出版了删节版。1967年在法国出版全本,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和讨论。

  在斯大林时期的高压状态下,用一种曲折的方式反映现实中的真实,这就是布尔加科夫在小说上的智慧表达。小说写得很魔幻,他讲述了撒旦来到莫斯科,化为一只大黑猫,捉弄文联的官员和一个诗人。还写到玛格丽特在撒旦那里得到了超自然的能力,捣毁了一个批评过大师的评论家的房子。最后撒旦答应实现玛格丽特的所有愿望,玛格丽特要求将大师解救出来,并从此和她生活在贫穷和爱情中。撒旦最后把大师和玛格丽特都带走了,当太阳升起时,莫斯科陷入一片火焰,他们飞翔着离开。

  这是一个很魔幻的小说,甚至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布尔加科夫成了一名伟大的作家。他一定觉得在当时苏联的环境和社会现实中,如果他再用托尔斯泰的写作技术,已经完全表达不出内心对这个世界真实的判断。因此,他选择了一种在他之前别人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那个魔鬼横行的世界。在今天看来,布尔加科夫写作《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这种文本,更接近当时社会纷乱中的真实。

  那么,什么是真实?如何才能判断真实?

  因为这个时代有点复杂,有点“乱”,眼花缭乱的事情太多,头绪太多,诱惑太多。大众传媒已经深刻、无孔不入地影响和破坏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各种各样的信息,用碎片化的方式灌满了我们的大脑,让人分不清什么才是真实。

  有一个相对好用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在文学史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因此,作家必须了解文学史,世界的、中国的,我推崇读文学史上比较经典的那些书的同时,也要看一些被文学史忽略的作品。阅读经典,不是一定要照着他们的写作模式去写,而是通过经典看到方向。经典会在作家写作的时候营造一种气场,不至于让我们的文学品格太低级。

  这可能是寻找并判断真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虽然从技术层面上,前辈作家已经做了很深入的探寻,创造出了陌生化、意识流、黑色幽默、拼贴、戏仿等等技术范式,我们似乎无法超越这些,但我相信小说有无限可能,我从不敢轻易对别人说,你这不是小说,或者你这样写是不对的,因为我相信,即使他不对,也有不对的道理。(梁  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