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刀人生

 萧萧秋叶 2013-04-10

文/杨民超

在乡镇邮政局上班,由于距离县城的家有一百多里,除了周末,很少回家。这样以来,下班之后总会有大量的时间,我特别喜欢利用午后的下班时间,在单位附近的乡村随便走走,我是以散步、散心为主,看看最近庄家长势,最主要的,我是想从平淡、无为、朴实的老农身上扑捉和吸取一点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思想粘惹一点粗俗、低陋的尘埃。

有次我在下乡途中,与一个卖戗刀磨剪子的艺人聊在一起,一路结伴而行。他有五十多岁的光景,长的高高大大的,赤黑色的脸庞上挂着乐观,满身的风尘,但人显的很木讷。我问他什么,他答什么,从没有过多的言语。他穿的衣服很简单灰暗,但很干净,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在与他断断续续的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家是附近太和县的,前几年在外打过零工,因没有什么知识,靠出卖力气干活勉强过得去,如今年岁大的,不想到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外边虽然可以挣几个辛苦钱,但总受不了别人的白眼和训斥,所以才想出一个自己为自己干活的办法,多挣多花,少挣少花,如今孩子也都渐渐长大了,经济上也不是很拮据了,想干我就干,不想干我就在小客栈睡到自然醒。

听了他的这种如无其事的介绍,我都有几分的羡慕和嫉妒起来,其实他虽然不能理论化的阐述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其实他就是在深刻的实践和诠释着这样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交流中,我进一步的了解中得知:他的生意已没有春节前后好了,那时的大多数年青人都在家,因为过节日都需要治理新家当,象这种剪刀生活用品之类的生活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年青人出手阔绰大方,也很少讲价格,每把刀的利润都可以赚到十几元左右,每天几百元的收入也很平常,所以那时他每隔几天就要到城里进一次货,也可以顺便回家看看。但他对打农村市场是掌握一定技巧的,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使他掌握了一些规律,也就是熟能生巧吧。他总是把自己的市场定位在陌生的地方,然后就每天悠然自得的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悠载游哉的在大街小巷的反复吆喝,等市场跑饱和了,然后再换一个新环境开始自己的剪刀人生。

我知道他这种销售方法属于终端销售,其实也就是销售专家所赞誉的“终端为王”这种销售方法。

我问他:“你这样的每天不断的跑,收入还好吧?”他憨厚的笑了笑:“如果不好,谁还象我这样活的象一个野人,在乡村东穿西跑的!”他还介绍说,做剪刀生意的人,大多数都是在街上或商店里等着叫卖,很少有人上门销售的。现代农村人,生活也渐渐条件好了,人都自在了,什么事都懒的去做,况且我还能负责修理和打磨,所以即使到了现在的淡季,每天还是有百十来元收入的,乡镇集镇的客房也很便宜,吃饭也还好。高兴时:想吃啥就卖啥,从没屈了这张口。一般在晚上,几盅小酒给自己助助兴,感觉每天过的挺开心的。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使突然大受启发,象他这样的剪刀人生,不正是也是一种上乘的人生?每一个人内心,淡然恬静的活着才是最幸福的。

从自己偶然与一个以卖剪刀的老艺人的交流中,让我突然感悟到: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不同活法和生存之道,其实人生没有真正最好的活法,只有最合适自己的活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