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互包容是建立优秀团队的根本

 子鹫安德 2013-04-10

团队精神是战无不胜的法宝

《团队精神演讲稿的重新整理》

相互包容是建立优秀团队的根本

包容字面上就是宽容、容纳。就是宽容大度的意思。对人而言,包容就是“仁”,就是对人亲善、宽厚、关爱,用心去爱每一个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听到“不成功便成仁”这样的话,意思就是用生命来报效国家。其实凡是做大事的人,都冒着失败的风险,如果不成功,但却成就了“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发展进步的基石,只是不少人都忘了,被物欲冲昏了头,因而只想到了自己,学会了与人计较,自然就没了包容,这是可怕的。

和谐的前提就是相互包容;相互包容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我最近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地板上铺上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对司机说:“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你是怎样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象垃圾堆。地板上净是烟蒂和垃圾,座位和车门把手上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的东西。我想到,过去老家来客人前父母总是把屋子收拾干净,屋子脏了,一方面是怕客人笑话,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会为别人着想一点。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了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查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收拾的十分整洁。我的出租车回到公司时仍然是一尘不染。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个烟蒂要我拾捡,也没有花生酱或冰淇淋蛋筒,更没有一点垃圾。先生,我觉得,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的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送进垃圾箱。”环境优美室内干净就是对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好意思到处乱扔东西呢?随手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是对环卫工人劳动的尊重,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有的人不知道尊重别人,到处扔东西,不分场合随地吐痰。更有甚者,整天阴沉着脸,好像别人都该他八百吊钱似的,别人和他打招呼,而他待理不理,对人缺乏起码的尊重,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尊重。人在社会上生存,都想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谁愿意整天憋屈着看人脸色呢?要学会尊重人,尊重能消除和缓解交往中的矛盾,尊重能增进交往中的感情,尊重能让许多能办成的事办得更好。只有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自私的人无非就是想占别人的便宜,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人要不要试图报复呢?我认为还是不要理会这样的人为好,要是你跟他一样了,可能对自己的心理伤害更大。你一旦产生了仇恨他人的心理,实际上相当于送给对方一种无形的力量了,这种力量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睡眠、健康、快乐。不仅没有伤害对方,还让我们自己活在地狱中,真的是很不划算。著名诗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不要因你的敌人而燃起的一把火,最终却烧伤了自己”。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害人就等于害自己,多少年来很多人就是没有转过这个弯。下面让我们看看害人又害己的一则寓言。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行驶着一艘轮船,在这艘轮船上住着船夫,和一只老鼠。老鼠不仅偷吃船夫的粮食,还咬破船夫的衣物,船夫恨的咬牙切齿,发誓要抓住这只老鼠,把它扔进大海里。老鼠知道后,便发挥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挖地洞。它想在船舱底下打一个洞住到里面,还想把船上的食物搬进去留着过冬吃。但是,老鼠的美梦落空了。由于老鼠挖的洞,海水涌进了船舱,船沉了,老鼠也因此葬身大海之中。

伤害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难免不受伤及。现实生活中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命案的事例也不少。前不久,两个退休老人乘公交车,为了争抢一个座位大打出手,其中一个当天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个连气带伤一周后死亡,前后不到半个月双双损命。为了桥底下一小块栖息地,一个农民工把另一个同伴活活打死。之所以发生这种恶性事件,原因就是缺乏相互包容的结果。“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这句话是老祖宗千百年来经验的结晶,后人应使之转化成自己的智慧。

人们生活在当下的地球村,一方面要抵御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一方面还要预防禽流感、SARS等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瘟疫发生。本来生活的就很不容易,相互之间何必自相残害呢?让我们相互间多一份理解吧!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快乐就多一份健康。让理解万岁!

包容就是理解别人的过失,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人无完人,在一起共事难免产生误会。牙齿和舌头一出生就在一起磨合,有时牙齿还咬舌头呢,如果相互谅解,展现胸怀,就不会形成矛盾。

大家都看过:“廉颇蔺相如传”。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如果两个人都没有相互包容的胸怀,自己内耗就能把一个小小的赵国消耗掉了。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这门学问,是来自内心“慈悲喜舍、善良仁爱”的自然流露!

  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

  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

  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

  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度过。

  包容是赢得朋友的保证。学会包容他人,就是学会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包容他人曾经的过失,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敌视、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

  包容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在不尽的愤恨和埋怨中挣扎着过;有的人在快乐幸福中沐浴着过。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众生的错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万事都由因缘生,缘生缘灭、缘来缘去,人生本来就坎坷,岂能尽如人的意?我们何必怨天忧人?何必去痛苦烦恼?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难道不是吗?

  世界上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又何苦去唠叨世态炎凉、世风日下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万物都有其不足的一面,我们为何不以一颗火热的包容之心,来体察它的另一面呢?也许别人万恶不赦,但请不要抱怨,好坏善恶,自有公论。

  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的过错,也不是成就别人去犯错、鼓励别人去犯错,而是允许别人的过错,让别人更好地改过,而不是对他的放纵。包容他人不等于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味地迁就、去包容,就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一种玷污和歪曲!

  包容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举,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人在一起共事难免发生误解和矛盾,你不大度,不包容永远处在痛苦之中。我们都在向坟墓走去,一路上还唧唧喳喳。作家 马长山《 把话说开》那本书里的一句话,我们的终点是相同的,都是坟墓;不同的是走的路以及路上的同伴。

      我一直很欣赏两句话:“优雅地老去”,“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老去是必然的,优雅却很难,优雅是一种姿态、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境界,或许优雅本身需要生活的积淀,那么就让我们越老越优雅!能够有人和你一起相濡以沫、慢慢变老,这条路就不会孤单、寂寞;老去的路是那么漫长,我们不必匆忙,我们一起分担风雨、分享快乐,就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争吵是必然的,因为不可能没有矛盾,同事、朋友、亲人之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利益、观点冲突,所以争吵必然充斥整个路途,主要是我们是否被争吵所困扰。我们经常用“好人自有好报、恶人自有恶报”自我安慰,其实好人、恶人与我何干?报与不报结果又有什么不同?结果不都是坟墓!有句话说得很好:庸人自扰。我们不是庸人,就把争吵作为调节路途寂寞的调料,何必太当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