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意新颖——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

 若愚老人 2013-04-10

立意新颖――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

何登保

考场作文的评判具有特殊性,一是阅读对象单一,文章只是写给一两个阅卷老师看;二是阅读时间短暂,每篇作文平均评改时间不超过一两分钟。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呢?显然,新颖的立意,会让阅卷老师摆脱审美疲劳,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是指文章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新鲜、别致、独到,能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富于独创性、突破性。 “新颖”的往往是“深刻”的,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没有深邃的见解作内核,就不能产生启人心智的力量。

例如,从下面的一则材料中,可以提炼哪些新颖的观点。

2012年1月20日下午,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央视财经频道大型公益晚会《春暖2012——特殊家长会》在北京举办。这台公益晚会用老师组织特殊家长会的形式,让长时间与家长没有见面的留守儿童,通过视频,通过意外的会面,使这些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通过展示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窘境,号召全社会奉献爱心,弘扬社会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让急迫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台公益晚会感人至深,受到各界好评,仅播出当天各界捐献善款1.4亿元人民币。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从这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谈关注留守儿童的意义,因为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稳定,关乎民族发展的后劲。但是,这些议论,究竟有些大而无当。我们可以对上面的材料,作深度思考:一是媒体在公益事业中的呼吁和推动作用——公益晚会以一种有创意的方式,为社会各界搭起了传递真情、汇聚爱心、共建和谐的桥梁,让社会各界倾听到留守儿童的心声,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二是对公益事业的更高期望——慈善来自于人类崇高的感情和利他精神,合理引导这种感情、阐扬这种精神,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要把一时的热情变成社会担当和责任,由“热情型”公益向“常态型”公益转变。这样思考,就能避开人云亦云了。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新颖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例如,写牡丹花,大多数诗人都写其娇艳,称牡丹为“帝王花”“富贵花”。晚唐诗人皮日休的《牡丹》就很有代表性:“落尽残红始吐香,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绝,独占天下第一香。”真是好话说尽!后来,明代有位诗人朱文康出来抬杠,写了一首很有识见的诗:“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微可作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竟空枝。”从与枣花桑叶的对比中说明牡丹徒有华美的外表而了无用处。对同一种植物,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态度。

阅读下面材料,从较新的角度,引发出新的道理。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老师办公室,想借个杯子喝水。老师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上课了,学生在下面写作文,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老师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以最快速度找出圆珠笔,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老师。还是那位课间向老师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老师的手中,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这是一个令人温暖的场面,按照寻常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淳朴与可爱,看出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但是,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学生向老师借杯子,老师不能亲自把杯子递给学生呢?老师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老师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我们进一步推想: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为什么上课前学生毕恭毕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甚至只是“嗯”一声?在这一番追问以后,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因此,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转换了角度看问题,原来那温暖的画面会让为人师者有些许的惭愧。

3.标新立异二月花――联想新颖

有的材料是比喻类,或者文题有比喻义或引申义,要使立意新颖,就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寻找与材料、话题相似的人事。联想的距离与本体越远,可能越有新意。

江西省的高考曾以“脸”为题让考生作文。面对我们熟悉的“脸”,如何写出新人耳目而又符合题意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围绕“脸”展开联想,把这个独词放开放大。可以想到王昭君的脸,“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可以想到包公的那张黑脸,关公那张紫脸,想到京戏中的花脸……脸只是思想起飞的线头,抓住它,就尽可放飞千姿百态风筝。有个考生别出心裁地把“老巷”当作故乡的一张脸:

十年之后的老巷依旧保持着沧桑的古建筑风格,剥落了朱漆的窗棂在寒风中一张一合,“吱吱呀呀”声中仿佛我的童年正一步一步从那儿走出。我抬头望见那座熟悉的二层小阁楼,墙壁上布满了密密的爬山虎,阁楼之上,檐角之下,藤蔓之后,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纸,我仿佛看见一张似曾相识的脸正远远近近地走来,那是谁?老巷吗?

这是一首游子唱给故乡的恋歌,以独特的视角写老巷之脸苍老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用虚拟手法扣合了话题。

北京有个考生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把“隐形翅膀”想像成是生活在北京、生长在优越家庭里拥有的“特权”:

我从来都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从上小学起,我就知道我会上北京大学,谁让我就住在它的隔壁。……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毫不意外地上了一个好中学……我和高中同学一块儿去奥体中心踢球,一块儿去颐和园春游,一块儿去国家大剧院看戏,我们知道我们肩负的使命,但我们并不为此感到不堪重负,因为从小开始,我们就是天生的赢家、胜者。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不必用力展翅就能在天空飞翔,这难道预示着,我一出生就是比同类更高贵的鸟儿?但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感到骄傲,相反却时时感到自卑?有一本书说过,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却破坏了这种平等。这“有些动物”,就是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人?

这是一双非常厉害的“翅膀”,它直接将同生于父母之身的孩子们的命运分了等级。比喻新颖,见解也很深刻,形象的语言直击当下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立意训练】

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充分发挥想像,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学生佳作】

心中的太阳

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22)班 郭蕾

推开依旧不甚让人满意的试卷,我抬起酸涩的双眼,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窗下的那棵银杏依然光秃秃的,沉睡在寒冷的冬夜中,路灯下显得有些瘦削,让人不敢相信短短几个月后将会在它们身上盛开那般浓密的绿荫。沿着银杏稀疏的树丫往上看,目光所及处便是孩子们的教室――灯火通明,偶尔有值班老师的身影在幽静的走廊中轻轻走过。

不知道孩子们自习上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不认真的?讲小话,看小说,浪费了学习时光下次退步可怎么办?打扰了其它同学可怎么办?这些孩子可都是家里的小天使小太阳啊,家长、学校把他们送到我手里,我就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我轻轻地走近窗户,教室外静悄悄的,窗户上也望不见什么摇头晃脑的身影。我会心地弯起了嘴角。当老师多久了?从当初比学生大不了多少的愣头小子,只怀着一腔对教书的热爱踏上讲台到如今两鬓微霜,批改作业本的右手早已磨出了一层老茧,是多久呢?忘了!只记得迎来一批批不谙世事的孩童,又送走了一批批踌躇满志的青年,三年又三年,早已不记得多少轮回了。只是习惯了满心满脑都是孩子们如花的笑靥,昂扬的表情,还有哭泣的容颜。

“老师,您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这是教师节孩子们送的贺卡上写的一句话,我把它摆在我的备课桌上。“做一颗太阳吧,就像现在这样,用自己的光和热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爱和希望,温暖每一个稚嫩的心房。”我常常会这样对自己说。孩提时代,老师就是自己心中最圣洁的太阳,现在,终于也完成了那句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像一颗不陨的太阳,照亮孩子们成长的路途。

然而,不同的是,幼年的我不会想到,多年以后,站在讲台发光发热的我,作为老师的我,心中的太阳却是底下这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我的学生就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当年的踌躇满志早已不再,如今的我永远只为一个卑微的理想而日夜奋斗着:孩子们,只要你们过得比我好!

夜渐渐深了。我拿起了椅子上的大衣,还是要去看看孩子们……

点评:本文的新颖之处有二:一是立意,赋予“心中的太阳”以丰富的内涵,“孩子”是家庭的“太阳”,“讲台”是教师播种“太阳”的地方,“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太阳”,“学生”又是老师心中永远的“太阳”。“太阳”与“太阳”相辉映,折射出人性中的美好。二是构思新,以散文的形式,优美的文辞,细腻地展现了老师的内心活动,朴实的话语显示了老师精神境界的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