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4月10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新闻链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离应用多远”,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一经发现,立刻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而且它可能用于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学器件,在未来电子学器件当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薛其坤(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我觉得直接的一个领域,就是可以大大地降低晶体管的能耗,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戴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它有可能产生最大的影响,就是设备新一代的这个集成电路,以后我们的电脑可以变得更快,可能是不会发热,也可以做得更小,这个手机的储存现在是几个G,以后可以到几个T。
解说:无能耗低热量,这意味着或许未来的计算机就不再需要风扇散热了。然而从理论发现到实际应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温度的束缚。
薛其坤:我们现在观察的温度是0.03开尔文,这个几乎是绝对零度(零下273.15度),是非常低的温度。那这应用是完全不现实的,这个温度如果提高到液氮温度(零下196度),甚至是室温的话,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谈到真正应用的问题。所以下面我们第一个研究的问题,就是尽量能把这个效应在更高的温度下观察到。
解说:虽然有一条很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在反常霍尔效应提出100多年后,他们终于在世界上率先找到,实现这一特殊量子效应的材料体系和具体物理途径。
杨振宁(清华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认为这一次的成功,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头所发表的第一次,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这一次的成功,所特别显示的就是中国文化传统里头,有一个比西方更多的团队精神,这个我想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所孕育出来的。所以中国的年轻的人非常勤奋,非常吃苦,而(且)能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