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八水绕长安 今朝再现水围城(多图)

 神禾塬 2013-04-11
回想往日长安,八水环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曾让西安人为之骄傲的八水胜景经历了尴尬,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如今,西安人再次用自己的信心和执著,努力实现着往日的八水绕城美景,同时,更多、更美、更清澈的水源将逐渐流入西安人的生活。
  
    回望昔日八水绕长安
  
    提起西安的水,人们总会想起昔日“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环绕长安而过。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古长安依山傍水,所以自古也成就了关中大地贤才辈出,仁者多、智者多的佳话,也彰显了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风貌。
  
    “八水”中河流规模最大的当属渭河和泾河。渭河,绕西安之北,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约为13476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102亿立方米。泾河,同样绕西安之北,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入渭河左岸。全长455公里,流域总面积4542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4亿立方米。
  
    除了泾、渭两条大河之外,其他六条河流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沣河发源于长安区沣峪,绕西安之西,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
  
    涝河,同样绕西安之西,古称潦水。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于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涝河全长82公里。
  
    流经西安城南的是潏河和滈河。潏河发源于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滈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河长67.2公里。
  
    滈河,发源于长安区石砭峪,全长46公里。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
  
    浐河和灞河则围绕在西安的城东。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浐水系的最大支流,流经西安东郊纺织城,在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全长70公里。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全长109公里。据史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折柳送别”的典故便是来源于此。同时,因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也就成就了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
  
    千年城市水利沧桑巨变
  
    西安的水系和水资源,支撑着西安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从古至今,聪明的西安人都没有停止过利用周边水资源改变自己生活,引水入城、修建人工河湖水系、创造优美水环境已是从古至今西安人的历史传统。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丰镐二京隔沣河而望,近郊有彪池和灵沼,为西周时期的农田灌溉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秦代开始,秦人开始在渭河筑坝引水,注入人工湖泊“兰池”,并以兰池为中心构筑宫殿和园林,成为当时宫廷园林水利建设的杰出作品。
  
    至汉代,汉长安城北傍渭河,西依泬水(潏河)。汉武帝时为解决长安城蓄水供水之需,在西南郊二十余里的低洼地带(今斗门附近)修凿昆明池,引高水和泬水入池。该池以三条渠道输入长安城,沿渠有23处湖沼水面,其中以建章宫太液池和未央宫沧池最为著名。据考察,昆明池景色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整个昆明池还是沼泽密布之地。此外,汉武帝还开凿了引渭水的漕渠,流经城北,直抵潼关。昆明池也有一支注入漕渠,起到补给渠水和冲刷淤积的作用,保证漕渠的持续通航。
  
    漕渠一直延续到唐代,用于航运和灌溉,支撑了汉唐盛世的发展,是汉唐长安城的生命线。西汉末年,汉长安城屡遭战乱,地面引水设施遭到破坏,地下排水管道宣泄不通,生活污水靠渗井、渗坑排除,水污染严重,汉长安城的水环境便日益恶化。
  
    隋唐时期,长安城从东南、西南先后修建了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和黄渠。西南郊昆明池经多次疏浚,供百姓游览;东南郊引义峪水入曲江池,水面达70万平方米。隋唐时曾重修漕渠,并经多次疏浚,对长安城的经济生活和中央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安史之乱以后,漕运断绝,渠道淤塞,引水中断,湖沼干涸。隋唐长安城供水系统虽以引水渠道为主体,但城中居民多饮用井水,水质甘甜,坊里院内渗井是当时主要的排水设施,后来引水中断,对地下水失去了补给调节和稀释污染的作用,水环境渐遭恶化。
  
    宋元时期,西安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周边水环境也远不能与汉唐时期相比。明代秦王镇守西安,重修引浐水的龙首渠和开凿引洨潏的通济渠,从东西两侧引水入城。清代由于秦岭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导致河水水量日益减少。居民生活所依靠的井水也因渗井等原因被污染。最终,城内以东西大街为界的“南甜北咸”的水质变化也开始显现。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西安城的水环境更加恶化,城壕内雨水污水混在一起变成臭水,城内饮水井和渗水井混杂,地下水苦涩难饮,城内居民不得不花钱从相对较好的西门瓮城大井和西南城角甜水井购买井水饮用。到上世纪40年代,在沣河和潏河交汇处的秦渡镇,从沣河引水的沣惠渠建成,至此,西安西郊和北郊2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有了保障。
  
    解放以后,西安也进入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期。许多中小型水库修建而成,对农田的灌溉面积也不断增加。随着城市用水的不断增长,相继开辟了市区深层地下水和浐、灞、沣、渭等沿岸地下水水源地,满足城市供水需要。
  
    
  
    说到水,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喝。是的,说到吃水,在经历了水荒年代的西安人,提起这个词或许心里会别有一番滋味。
  
    直到现在,很多西安人还对上世纪末期西安城的缺水情形记忆犹新,1969年的夏天,西安第一次出现水荒。据称,当时市区85%的地区自来水上不了楼,40%的地区实行定时供水,到处是排队等水的长龙。1995年是西安最后一次闹水荒。这一年夏季全市有几十家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减产,一些高等院校也因水荒不得不提前放假。或许从那时起,很多人开始真正意识到西安原来还是座水资源缺乏的城市。
  
    西安市目前有较大河流54条,其中渭河、泾河和石川河为过境河流,其余境内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北麓,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人均307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正常发展所需1000立方米的水量要求。
  
    黑河引水工程总指挥部办公室原副主任张世华介绍说,黑河引水工程实施之前,西安市主要是依靠开采地下水进行城市供水。但地下水长期开采以后,水位和水量大幅下降,逐渐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要。为了改变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1987年12月19日,黑河引水工程破土动工。早日喝上甘甜的黑河水,让西安人为之翘首以盼。
  
    1990年8月黑河引水工程石砭峪到西安的引水暗渠全线贯通,日净水60万立方米的曲江水厂建成,水库每天向市区供水8万立方米。1992年12月沣峪以东引水暗渠通水,沣峪径流引入市区。1994年12月田峪以东引水暗渠贯通,田峪径流引入市区。全长86公里的黑河引水暗渠全线贯通,黑河径流引入市区,西安人民喝上了渴盼8年的黑河水。
  
    1996年初作为黑河引水工程的主水源,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全面铺开。1996年6月28日作为西安城市供水调补水源的石头河西安供水工程全线竣工,石头河水库开始向西安供水。至此,黑河、石头河、石砭峪、田峪、沣峪五水并流,惠济古城,西安水荒基本缓解。
  
    2001年12月,经过6个寒冬酷暑的艰苦建设,体积相当于三个半西安城墙的黑河大坝,巍然屹立在金盆峡谷之上。黑河大坝和之前完工的引水洞、泄洪洞的建成,标志着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经胜利建成。魂牵梦绕15年,黑河引水工程建成后,西安水荒将成为历史。
  
    沣惠渠重新惠及两岸
  
    水,自古对于农田灌溉至关重要。上世纪40年代在沣河和潏河交汇处的秦渡镇,建成了引沣河水的沣惠渠,灌溉市区西郊和北郊二十余万亩农田。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起,借助当地丰富的麦草资源,沣河沿岸一时间大批中小规模造纸厂拔地而起。但由于规模和设备工艺所限,一些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沣河,进而流入沣惠渠。加之,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也源源不断注入沣惠渠。从此,沣惠渠原有的面目被遮盖,换来的只是渠内散发着腐臭气味的污水。灌溉农田,惠及沿岸村民的沣惠渠也终于成了人们的记忆。
  
    要治理沣惠渠污水问题,首先要治理源头的水污染。2002年,我市开始全面治理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几年间,我市造纸企业就从最高峰时的500多家,减少到如今的30多家。沣惠渠内的水质也随之开始转变,一股股清流水,让沿岸的农民看到,往日的沣惠渠水又回来了。
  
    多管齐下治理古城水环境
  
    说起水环境治理,很多西安人都会想起护城河清淤。作为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之一,护城河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历史的变迁,护城河也从最初的军事设施的组成部分变成了现在的城市景观之一。但历尽沧桑的护城河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时,河内淤泥堆积,水质污浊,让很多市民尴尬不已。为了能让护城河在新时代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市政府决定对护城河展开大规模清淤等综合治理。经过不懈努力护城河内淤泥被大量清除,清澈的黑河源水开始进入护城河。在经历了多年的污浊之后,护城河重新焕发容光,清澈的河水在河道内流淌,护城河边散步、小坐,又成了西安人的休闲时尚。“水清了,河里的鱼也多了,每天还能看见很多来这钓鱼的人。”住在红缨路上的崔志明老人每天早晨都要来护城河边转一转。就像崔志明老人说的那样,西安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有水就有灵气。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据悉,目前,流经我市的渭河城市段,将按照城中河标准综合治理,28.65公里长的河堤外侧将进行绿化和景观建设。工程建设范围西起西咸交界,东至高陵县耿镇,河道长度28.65公里,南至现有渭河大堤南200米,北至渭河主河槽。计划将用三年半时间,对渭河南岸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处理,对堤外200米进行绿化和景观建设,在堤内利用现有滩地挖沙形成景观湖。届时,西安人又将多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此外,位于我市北郊的团结水库综合治理也是近年来的一项大的水利工程。团结水库,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墙外东南角(其右岸紧邻北二环、朱宏路,左岸紧靠古汉城墙)全长6.2公里,原为汉长安城护城河。据未央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晓鹏介绍,1951年至1972年期间整修为团结水库,水面面积约为890亩,是我市五大城市排洪系统之一漕运明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区还承担着兴庆湖、护城河、老城区和西北郊区共计61平方公里的城市排污、城市雨洪水排泄任务。团结水库综合治理改造后,库区将从沣河引入清水,库区也将不再进入污水。库区周边绿化后,即将再现碧水蓝天、绿草如茵的城市美景。
  
    张晓鹏表示,随着近年来我市对城市水利治理投入的加大,滈河综合治理、北郊幸福渠综合治理、漕运明渠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也都纷纷展开,这些都让我市的水利资源变得更加富饶,变得更加环保。随着这些治理工程的完工,西安的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城市排污、雨水洪水排泄现状都将得到进一步改观。
  
    古城再现水生态之美
  
    水的作用很多,除了生活、灌溉之外,那就是供人观赏。经历了沧海变迁,昔日“八水绕长安”的胜景,正在如今的西安建设者手中一点点重现当年的辉煌。古城人在欣喜西安“八水”又逐渐回来的同时,还意外地发现西安又多了很多让人留恋的水景。说起这些,就不得不提起近年来为西安人所称道的浐灞生态区建设。
  
    2004年,浐灞生态区成立。区域内囊括昔日“八水绕长安”中的浐河和灞河。“浐”“灞”二河,虽说是“八水绕长安”中的两大水系,但在浐灞生态区组建之前,该区域洪水灾害频繁、水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围城、河床下切、沙坑遍布,一幅破败景象。
  
    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生态管理局局长孙小军表示,为做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浐灞生态区完成了六大重点水生态建设工程:建成百年一级生态化堤防36公里;新建橡胶坝4座,新增水面面积7000亩,累计形成水面1.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沿浐河两岸铺设截污管道21公里,封堵排污口25个,将排入浐河陇海铁路以上的污水引入市第三污水厂,浐河陇海铁路以下的污水暂时引至浐灞汇合口以下,使浐河城市段水体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达到地表Ⅲ~Ⅳ类水标准,浐河城市段的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桃花潭生态景观工程:就地改造米家崖垃圾场,在确保河床行洪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河心岛,新修堤防6公里,形成水面860多亩、岛屿220亩;雁鸣湖湿地工程:利用堤外原有沙坑自浐河引水,形成五个首尾相接的串形湖泊,形成全长6公里、宽0.5公里、总面积达1000亩的湖泊型湿地。广运潭生态景观工程:关闭了灞河沿线22个沙场,利用原有大片沙坑和河滩地,建设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泊,引入灞河水源;广运潭位于西安市区东北部灞河东岸浐河与灞河的交汇处。史称“灞上”地区,南起陇海铁路桥,北至北绕城高速,长8.1公里,东起灞河东岸,西到灞耿路,整个项目面积13.53平方公里。广运潭的湖面由得宝湖、永丰湖、兴成湖、归云湖、陇垣湖共5个小湖组成,占地面积共1100亩,平均水深1.5米,共蓄水110万立方米。广运潭不日将全面向游人开放,届时这个千亩大湖将让游人充分领略到西安的水美景观,同时也必将让世人彻底改变对西安这座内陆城市和黄土、干旱紧密联系的传统印象。
  
    浐、灞河既是自然的河流,更是文化的河流。从半坡先民到灞柳风雪,文化传承不断,唐代更有“浐灞之间,三辅胜地”之说。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浐、灞河已经开始重现当年辉煌,随着广运潭、桃花岛等一系列新的人工湖泊景观的形成,湖光倒影、垂柳掩映、游船划波的美景也呈现在世人面前,浐灞生态区俨然已经成为了西安人心目中欣赏水景、放松心情、享受水边生活的首选之地。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中池沼约有57处,主要集中在皇家宫苑和官宦、富室宅邸,以曲江池、兴庆池、太液池(大明宫)、昆明池、定昆池最为著名。其中曲江池和因其流传的“曲江流饮”的故事,最为后人称道。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古代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后因安史之乱,曲江池遭到严重破坏。
  
    时隔千年,曲江池在静静沉睡之后,已于近日重新注水。半月之后,跨越时空的曲江池将又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现它无比的灵气,与岸边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一起,重又让游人领略它无穷的魅力。
  
    别有情趣的小湖泊
  
    广运潭、曲江池成功蓄水后都是面积超过千亩的大生态湖。除此之外西安还有一些相对面积较小的湖泊,它们也已伴随着西安人生活多年。兴庆湖就是其中名气最大,也最为西安人喜爱的地方之一。
  
    兴庆湖,占地面积150亩,位于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起来的文化遗址公园——兴庆宫公园内。兴庆湖上荡舟,静观两岸景色已经是西安人平日里休闲放松的传统选择。
  
    如果您想在城外找个安静的地方游园玩水,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华清池。华清池又名华清宫,因宫殿建在温泉上,故名为“华清池”,是中国唐代华清宫内的温泉浴池。它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距市区30公里,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华清池因为有杨贵妃的故事而名扬海内外,也因此让华清池水多了几分浪漫传奇的色彩。
  
    城市水景的变化,也在逐渐改变着西安人的生活。相信在不远的明天,古城人在欢呼“八水绕长安”胜景再现的同时,也将看到古城又新增的诸多新水源,新景观。就像F1摩托艇赛事在西安浐灞举行时一样,世人也必将再次用惊奇的眼光重新定位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碧波八水绕古城,两岸美景是我家。”西安这座人美、水美的城市必将焕发新的容光,让西安人民再次为之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