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美

 浅行漫步 2013-04-11

自然美

由于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美的本质和特征的不同理解,自古以来,不同的学者对美的划分就各有不同。

例如,古希腊柏拉图把美分为形体美、心灵美、知识美和理念美;英国的哈奇生将美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德国的黑格尔将美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还有很多学者将美进行了各种分类,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系列课程根据审美现象的存在状态、存在方式以及美的本质的表现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把形形色色的审美对象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等五种形态。本讲课程主要学习其中的一种美,自然美。

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看待了。春秋战国时收集编撰的《诗经》里已有直接赞颂自然山水之美的诗行。

到了魏晋时代,自然已经除去了神秘色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此时不但出现了以自然本身为审美对象的山水田园诗,而且自然事物也成为对人的审美评价的标准。

在《世说新语》里,人的美与自然山水之美相互衬托,往往以自然之美来形容、比喻人的美。山水之灵秀成了人的精神风貌的比拟和见证,同时也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源泉。自然本身不再作为某种道德品质的比拟,而是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进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

在这时的中国人眼中,自然不是生存资源的提供者,不是改造的对象,更不是与人为敌的不可知的神秘力量,而是人依赖与亲近的生存环境,是人精神和灵魂的归宿,同时也是人的审美对象和诗性源泉。对自然的赞美与亲近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成为文学和艺术的灵感之源泉,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农业文明的主旋律。

在本讲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自然美的特征,欣赏自然美的方法以及如何赏析自然美。

第一章  自然美及其特征

第一节  自然美及其美育意义

 什么叫自然美呢?自然美的定义在美学界是有很大争议的。在本讲课程中,我们这样定义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它是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中的感性显现。

自然美的领域十分广阔,例如日月星辰、云霞雪雨、山河湖海、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等,真是随处可见、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自然美在审美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自然美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祖国山河和民族风物的了解,认识到祖国的富饶美丽,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然美可以展示大自然的奥秘,吸引人们去探寻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特点和变化规律,使人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触发灵感,增长智慧。 

自然美还可以使人热爱生活,开阔胸襟,净化心灵,陶冶性情。

下面我们集中分析一下自然美在陶冶性情方面的作用。

首先,自然美会使人精神愉快。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工作或学习感到疲倦时,或遇到挫折感到压抑苦闷时,如果到郊外、公园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观赏自然美景,就会感到心旷神怡,疲劳和烦恼顿时全消。

第二,自然美会给人增添生活情趣。

清早,在花前树下晨读,会感到格外清新舒服;傍晚,一边漫步一边观赏落日晚霞,别有一番情趣。至于平时,或植花弄草养鱼,或拍摄珍藏几张风景照,则更能平添几分生活的意趣。

第三,自然美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发展。

北方草原的开阔壮观,塑造了北方人粗犷、豪放、直率的性格。江南水乡的秀丽宜人,使得南方人机灵、活泼、细腻。

花卉的秀雅、清香,会使人经常处在舒适、平静、和谐的氛围中,容易养成恬静乐观的性格;悬崖峻岭,急流险滩,能激励人们增添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胆量和勇气。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非常苦恼的时候去林中散步,刚好看到一只凶猛的老鹰正要捕捉一只小麻雀,而这只麻雀鼓起小胸脯,勇敢地对着老鹰不停地叫。看到这一幕,他得到启迪,感觉到自己“有了胆量,有了勇气”。

第四,自然美可以使人避免冲动和鲁莽,较为理智地处理问题。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失恋后决意施行报复,他带上枪,乘上去巴黎的马车,准备去杀死从前的恋人以及她的母亲和她现在的丈夫。一路上,月亮皎洁,山影朦胧,马蹄声和车轮声组成一首动听的乐曲,在美丽而宁静的自然风光抚慰下,他消除了心灵深处的伤痛。后来,他在中途下了车,在风光如画的尼亚住了下来,创作出著名作品一一《李尔王》序曲。这是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巨大收获。

第二节  自然美的特征

要想理解自然美与其他形式美之间的区别,大家就必须掌握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具有四个特征。

一、自然美具有客观性和自然性

自然美的客观性,是指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不光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当它们具有审美属性的时候,它的审美属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某个人的好恶为转移。

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具有审美属性的时候”就是指自然界与人构成审美关系,充当了人类的审美对象的时候。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本身所固有的发生、发展和运动的规律。

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云卷云舒、松傲三九、梅开严寒……这些现象都是由自然界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需要补充一点,当然自然物光有自然性还不成其为美,只有当它以愉悦人的感性形象显现出来时,才成其为自然美。也就是说,自然物、自然现象的某些自然属性是自然美存在的必要条件。

自然物、自然现象都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如质料、形状、线条、光泽、色彩等等,这是构成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使自然美具有不同于社会美的质的规定性。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各有其美,原因就在于自然属性的不同。拿我国的名山来说,泰山天下雄,是因它四壁陡立,山脊高而窄;峨眉天下秀,是因它山脉绵亘,曲折如眉,草木葱郁;青域天下幽,是因它丛山深谷,恬静幽邃;黄山天下奇,是因它七十二峰千姿百态,云海变幻,古松奇特,巧石怪异。如果没有这些与众不同的自然属性,也就没有它们独特的美。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虽然自然美的本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自然属性,但自然属性的确是构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自然属性,即自然物本身的质料、形状、光泽、色彩等等,自然美也就不存在了。

二、自然美具有多方面性和二重性

自然界与人类的联系是广泛而复杂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们所呈现的美的形态也不是单一的,所以,自然美也就具有多方面性与易变性。

比如鲜花,不同的鲜花有不同的美,同一种花在不同侧面也有不同的美,它可以色彩艳丽而美,可凭仪态万千而美,还可因香气馥郁而美。

又比如水,有时碧绿如镜,是宁静美;有时奔腾飞泻,是动态美;有时清澈见底,是纯洁美;有时微波荡漾,是婉曲美。

再如黄河,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它是民族的摇篮,是历史的见证,是祖国的母亲河;从形式上看,它九曲连环,气势磅礴,波涛汹涌,同样能给人多方面的美感。

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其中有的属性是美的,另一些属性是丑的,这就是自然美的美丑二重性。雷鸣电闪非常有气势,能给人以豪壮、惊赞的审美感受,但它们可能毁坏建筑物,甚至对人造成伤害。在动物界,蝴蝶、青蛙、老虎、毒蛇等都具有美丑二重性,如蝴蝶,既因其翩翩的舞姿和斑斓的色彩而具有美的属性,又因其幼虫喜欢糟踏庄稼,是可恶的害虫而具有丑的属性。

植物中,也有许多种类具有美丑二重性,非洲的一种食人树,平常像一朵莲花,但它可以置人于死地。夹竹桃枝叶茂盛,花色鲜艳,但它的花毒性很大。上山采野蘑菇,越是色彩艳丽的蘑菇越有毒。自然美的美丑二重性是多方面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三、自然美是重在形式的美

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自然美的形式因素都较清晰具体,能以其自然属性的形式和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如月光皎洁、群星闪烁、麦浪滚滚、红梅傲雪,都是以形式和色彩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第二层含义是指自然美的内容比之其他形式的美来说,比较朦胧和模糊,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以形式和色彩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但是从内容方面看,为什么美,则是非常隐约模糊的。

自然美内容的不确定性,既与自然美主要以其自然属性的形式因素取悦于人有关,又与自然美具有的多方面性和二重性有关,还与欣赏者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关。不同的人欣赏同一自然美,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出不同的评价,获得不同的美感。

同是杨花,在北宋词人章质夫笔下是:“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呼起”。在苏轼眼中是“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而在清人张惠言的词作中则是:“寻他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三人所描述的杨花,有相同相似的一面,又有不同之处,形象各异,感受不一。由此可见,自然美内容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明显的。

四、自然美一般具有全人类性

自然美多属共同美,它虽然与人类生活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与人类之间是一种自然关系,一般不受时代、民族和阶级的限制;而且自然美重在形式,其功利性主要表现在观赏方面,不涉及民族、阶级利益关系。因此,青山绿水这类自然美,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阶级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同一自然美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不就说明了自然美也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么?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疑问,是由于他们没有把自然物的审美属性和人们对自然物的审美感受区别开来。人们欣赏自然美时的感受,的确存在着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乃至个体的差异性。但是自然美本身并没有这些差异。同是唐代人咏菊,李白是:“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以菊自喻,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白居易是:“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流露出安乐适的闲情逸趣;黄巢却是:“飒飒西风满院栽,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的菊花成了遭受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的化身,表达了诗人立志推翻李唐王朝,让劳苦大众平等生存的抱负。

这三首诗的情趣很不一样,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菊花的美是各不相同的。其实上述作品中的菊花,已经是经过诗人心灵化的菊花,而不是自然形态的菊花了。

作为自然形态的菊花,虽然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获得审美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是哪一个特定的时代、民族或阶级所赋予的,而是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人化”的结果。因此,就自然美本身来说,它更多地具有全人类性。

第三节  自然美的创造

自然美是客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自然生成,未经艺术加工的美,它是一种独立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自然界种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由自然物的诸种属性所决定。它不存在于人的审美意识之中,不以人的主观审美意识和变化为转移,人们不能凭借主观的意识对它加以改变或否定。但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自然美的创造与社会美,科技美和艺术美不同,它是以保护自然,不断发现自然美和创造自然环境等方式进行的。本章从这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一下自然美的创造。

一、自然美与保护自然

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情况复杂,范围广泛,层次多样的自然存在的美。

例如,在自然风景中,人们可以倾听到泉水潺潺,鸟鸣关关的听觉美;可以看到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的视觉美;可以捕捉到云卷云舒、兽走鸟飞的动态美;可以感知到“明月松间照” “鸟宿池边树”的静态美……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生物因素之一,而大自然所含有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各物种和各种群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构成自然生态平衡。大自然中的各个因素都按照美的规律自动调节,自由运行。

如果人类为了眼前利益,只顾向自然随心所欲地索取,使绿色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行为只会破坏自然美,使自然变得丑陋,更会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如今,人类开始觉醒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自然,已成为一项反映现代进步和现代文明的新兴视野。

二、自然美的新发现

人类创造自然美,除了保护好自然,不让自然物种灭绝,并积极为之创造自由衍生繁殖的环境外,努力开掘新的自然美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既能从宏观上探索,又能从微观上观测,以期从更广、更深的范围内去提示出自然的神秘美。

从宏观上看,人类首先善于在自己生存的地球上“探宝”。由于海陆空的紧密配合,经过深入勘探、考察和研究,现在对陆地和海洋的自然资源已基本查清。但是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们不断发现新的奇观。

例如,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就是20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现开掘的,堪称全国一流的洞景。洞穴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宛如地下宫殿。洞内景色瑰丽,异彩纷呈,特别是其中被称之为“瀛洲华表”的那支石柱,更是精美绝伦,高达9米,地下泉水三起三伏,泉水流声清脆悦耳,如同琴笛一般。泉水喷涌而形成的高大水柱,巍然壮观。此外,在开发海滨的海洋风景资源上,也都有新的进展。

从微观上看,由于近代物理学与生物学、化学、数学、医学等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对分子、原子和各种基本离子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式,体现了自然美的规律:两条互补的细长的核苷酸链,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起来,很像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由于每条核苷酸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当两个相连的互补碱基A连着PG连着C时,宛若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排列美观,十分奇妙。

三、新物种的创造与自然的美化

根据科学家考察,地球上原有生物物种的数量要比现存生物物种多得多,最多的时候,大约有2500万种。由于大自然历经沧桑,不少物种在大变迁中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被大自然本身所淘汰而灭绝了;

还有不少物种是遭人为破坏,生态失去平衡时灭绝的。据统计,最近两百年间,动物就少了1000多种,每年平均要减少五、六种。所以到目前为止,地球上还留有约1500万种。

人类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美化自然环境,把大自然打扮得更加五彩缤纷,以满足人类不断提高了的需求,由人类自己去努力创造出更新更美的物种,已成了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和奋斗目标。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使新物种的创造成为可能。

从植物方面来看,部分植物的基因被克隆和进行序列测定后,已具有了抗病、抗虫和抗旱等性状。另外,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种类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特别是花卉中稀有品种的创新,将使大自然变得更加艳丽妩媚,婀娜多姿。如月季花,除了大红、深红、粉红、紫红、橙色、大黄,白色等普通颜色外,现在又有了黄和平、绿萍、香咖啡、蓝月亮、黑桃皇后、紫雾等花形大,芳香浓,富有丝绒光泽的名贵品种,增加了鹅黄、淡绿、蓝黑等新颜色,使月季家族更加花色繁丽。

从动物方面看,卵清蛋白,胰岛素,脑激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均取得了突破,对抑制病毒和提供新型食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来供人们观赏和食用的动物品种将更加繁多和美味可口。

微生物方面,单细胞蛋白的生产不仅解决了当前饲料紧缺和粮食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起到废料利用,消除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多种作用。另外,用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等办法来创造新的生物物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至于,新的非生物物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一定会不断出现。

总之,新的物种会使自然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将来,人类的智慧在创造自然美中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美势必会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理想和美好愿望。

第二章  自然美的形态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自然美,可以发现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在本章中,我们从“我国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空间特征”、“自然物质的分类特征”、“自然美与人类实践的关系”这三个角度来介绍自然美的形态。

 

第一节  从我国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空间特征来分析自然美的形态

我国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一、雄伟型景观

二、险峻型景观

三、奇特型景观

四、秀丽型景观

五、幽深型景观

六、开阔型景观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我国的雄伟型景观。雄伟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体积厚重、山势垒积、巍峨矗立。代表景区有山东泰山、四川剑门、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等。

二、险峻型景观

  险峻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坡陡路险、山脊高窄、斧削峻峭。代表景区有陕西华山、云南昆明西山、四川峨眉舍身崖等。

三、奇特型景观

奇特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姿态万千、奇特巧妙、变幻莫测。代表景区有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重庆芙蓉洞、云南石林、贵州安顺龙官等。

四、秀丽型景观

秀丽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山形柔美、水光映照、色彩葱茏。代表景区有四川峨眉、广西桂林、浙江西湖和千岛湖、长江小三峡等。

五、幽深型景观

幽深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层多景深、视野狭窄、幽雅静谧。代表景区有四川的青城山、九寨沟林荫等。

六、开阔型景观

开阔型自然景观的特征是视野宽阔、一望无际、空旷辽远。代表景区有大海、草原、雪原、湖南洞庭湖、云南滇池等。

任何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个性,有自身的特色,以上形态只是粗略地划分出来的,一处具体的景区可能兼有多种景观类型的特征,如华山以险峻为主,在山下仰视西峰,顿觉巍峨雄壮;山顶奇松怪石云海皆有,则兼奇特之妙;山腰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又当秀丽无愧。以上六种类型也并未包容所有的自然景观,如宛曲海岸、南海椰林,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节  从自然物质的分类特征来分析自然美的形态

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物质进行分类,有很多种分法。在本讲课程中,我们将自然物质分为动植物类和无机物类。下面我们分别从动植物类的特征和无机物类的特征来分析自然美的形态。

首先来看看动植物类的自然美。动物的美在于形态和特征。

从形态看,各种动物都有各具特色的姿态,鸟的羽翅、兽的皮毛、鱼的鳞鳍、蟹的钳脚,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给人奇美的感受。从特征看,许多动物以独特的声音,动作或性格吸引人们。如百灵的歌唱、鹦鹉的学舌、杜鹃的啼血、猴子的机敏、燕子的轻捷、海燕的矫健、骏马的奔腾、熊猫的憨态、企鹅的笨拙、河马的怪相、黄牛的勤劳、猛虎的勇武……均能给人以感悟和愉快。

植物的美在于形态和生气。植物的形态体现在干、枝、花、叶、果的空间造型上,例如,树干,有的伟岸挺拔,有的虬枝盘曲;叶子,有的长如飘带,有的阔似羽扇。植物的色彩更是万紫千红、灿烂缤纷:杜鹃似火红,梨花如雪白,形色配合,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植物美还有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生气美。人们喜爱鲜花,就是爱它的生气与活力。尽管塑料花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人们仍然更喜爱和珍惜鲜花。春夏的山野是一片绿色世界,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绿油油的稻田,青翠葱茏的树林,使人感到生命的自由可爱。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自居易诗中的离原上草,饱含着多少顽强抗争的奋斗精神。从光秃秃的山崖石缝中扎根求生的苍松,在枯木桩上伺机冒出的含苞新芽,给我们昭示了多少人生哲理,带来了多少美的享受。

我们再来看看无机物类所表现的自然美。

无机物类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动态美和静态美。动态美是无机世界在运动变化中呈现的美。如奔腾飞泻的瀑布、变幻蒸腾的云海、扑朔迷离的海市蜃楼、万里雪飘的冬景,无不令人们陶醉神往。

静态美是无机世界在相对静止状态下表现的美。许多无机物在结构和外观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呈现圆形、方形、直线、曲线、云纹、水纹等直观形态,通过七色五彩的巧妙点染,或对称、均衡、参差、和谐,或紧凑、舒缓、幽静、雅致,或妩媚、含蓄、明朗、绚丽,构成多姿多彩的复合美,给人以多样的美感。

第三节  从自然美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分析自然美的形态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自然美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人类开发改造的自然美;另外一类是未经人类开发改造的自然美。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经过人类开发改造的自然美。人类劳动实践,给自然界留下了许多“人化”的痕迹,甚至完全将自然界变了个样,即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界加以美化,形成了自然美。例如:山林,因人类砍伐树木、走出小径,不再是原来的山林;草原,因人类放牧,帐篷和牛羊点缀其间,增添了生气和活力;江河经人类疏浚,通航引流,变成了为人类服务的对象。至于梯田层叠、公路盘山、千里麦浪、万顷稻香,就更是人类劳动的杰作。这些都是“人化”的自然美。

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更注意将局部的自然“艺术化”,创造出园艺、盆景、假山……使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其次就是未经人类开发改造的自然美。这类自然美是自然界天然的、原始形态的美。如原始森林、戈壁沙漠、旭日晚霞、云雾星月等等。它们之所以美,当然与它们自身的天然形态和属性有一定关系,但是关键还在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自然对象上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本质力量。如太阳和江河,最初是作为人类的对立物而存在的,所以有九羿射日和大禹治水的传说,那时它们都还没有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而现在这些自然对象已经由威胁人类生存转变为由人类主宰和利用的对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力量日益增强。越是把握了解自然对象的奥秘和规律,就越来越觉得自然并不神秘可怕,越有可能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也就会将越来越多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

第三章  自然美欣赏方法

我国对自然美的欣赏很早就开始了。相传尧舜时代君王就登临泰山祭天,在《诗经》中有很多对自然美欣赏的例子,自秦皇统一中国起,历代帝王更是对全国名山胜水巡游,而魏晋南北朝时宦官、士子、百姓也已普遍以游览为乐事,并把对自然美的观赏作为修炼品性、陶冶精神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在这方面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节  欣赏自然美的具体方法

通过对本讲课程中第二章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欣赏自然美可以欣赏“江山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类的静态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类的动态美,“烟笼寒水月笼沙”一类的朦胧美,另外也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获得形体、色彩、光泽、声响等等形态方面的美感。

欣赏这些自然美的形态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四种欣赏自然美的方法。

一、注意时间推移变化对自然美的影响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美,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特性。一年内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然景物和风光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和特色。一天内朝暮时辰变化,会使大自然表现得多彩多姿。如果联系环境随时间变化对景物产生的影响和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世界。

例如,在欧阳修笔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是朝暮之更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则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的变换,而这些都是“乐亦无穷”的。

在小说《明姑娘》中,赵灿这样给先天失明的明姑娘介绍绿色:“拿杨树来说吧,早春的杨树叶子会闪出银灰色薄绸般透明的光泽,以后不知怎么那银灰就变成嫩绿了。到了夏天,会呈现出青铜色浓重的油绿,秋天又会闪出辉煌耀目的金光……就是同一个季节的同一棵树,也能随着蓝天白云,火红的朝霞,淡紫的晚霞,灰色的阴霾或者浓重的乌云,而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却又显得那么和谐美好。如果下过一场大雨,天空挂着彩虹,那就更不得了!树上如同挂了满枝纯净的碧玉,闪光的翡翠,奇异的绿宝石,把你的心都会引得荡漾起来。”

这番描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显得多么丰姿绰约,多么富有诗意!

欣赏自然美还要注意从更宏观的时间角度进行分析。在古人笔下,古长城的悲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妩媚,“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的清静,显现出历史的审美积淀;而当今“层层梯田稻花香,麦浪滚滚金光,高峡平湖树映水,公路盘山岭让道。”则透出强烈的新时代的审美气息。

欣赏自然美的第二种方法是注意景物的位置变化和空间特征。

第一,自然美景点一般都是不规则的形态,要注意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欣赏,注意观察的远近、正侧、俯仰等变化,观察点不同,其审美感受就会不同。正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浙江雁荡山的剪刀峰,万山丛中一峰独立,正面看去,实由两峰并拢构成,在天空背景下,由峰巅至山腰,一条窄缝透亮,整个山体犹如一把巨大无比的剪刀。但沿山脚右侧朝大龙方向由外朝里边走边看,这剪刀峰又渐次变为“啄木鸟”、“昭君出塞”、 “熊岩”、“桅杆峰”等景观。清代钱宾王赋诗赞叹道:“百二峰形各不同,此峰变态更无穷。”

桂林阳朔的月亮山,顶部石壁如一屏风直立,当中洞穿透,既圆且亮,形如明月。旅游车在赏月路上缓缓行驶,游客在车上尽情观赏,那“明月”便随着视角的不同,由圆变缺,再由缺变圆,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第二,欣赏自然美还要注意风景区的空间特征。

泰山山势垒叠,体积厚重,称为雄壮;黄山奇松怪石,云雾变幻,故曰奇特;华山悬崖绝壁,陡峭艰险,当属险峻;峨眉山势蜿蜒,青翠葱茏,实为秀丽;青城古木浓荫,林静山幽,可算幽深;洞庭茫茫无边,浩浩荡荡,堪称开阔……这些千姿万态的大自然美景,都主要是从自己的空间特征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欣赏自然美的第三种方法是动静结合,领略自然美的奇妙景象。

自然界的景物有动也有静,风戏杨柳、喜雨跳珠,属动景;峥嵘山石、缓坡幽谷,是静景。山中赏瀑布,远望如白练悬空,恰似静态;近观则飞流直下,充满动感。

动景与静景既是相对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人动物静,人静物动。“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即是描述的动静相生的景象。动景与静景往往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构成美妙无穷的画面。如镜的湖面,是静景,但其中有鱼虾游动,微波轻漾,静中有动。轻风吹过,树摇叶晃,但树干和树的位置未动,动中有静。

朗朗秋夜,天高星稀,是一轮明月在云中穿行,还是悠悠白云在月下涌动?神奇迷人的大自然,正是在动与静的相互作用下才显现得那么协调,那么优美。我们欣赏自然美,就应当充分注意自然美中的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尽力领略自然美景的妙谛。

四、联系自然美的相关知识欣赏自然美

欣赏自然美,要了解欣赏对象的有关知识,包括欣赏对象本身的自然属性,相关的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掌故、传说,以及诗文、美术等艺术作品,这样易于领略到欣赏对象更多的层次、情趣,进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首先,我们可以联系自然属性欣赏自然美。

我们以欣赏梅花为例。欣赏者若了解各种梅的区别,感受就会更加深入:朱砂梅如胭脂坠珠,枝头争俏;宫粉梅似红妆轻描,报春最早;龙游梅是铁骨虬枝,风飞飘洒,垂枝梅则枝垂若柳,姿态婀娜。梅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风姿。若依石而立,显得高洁芳雅;若傍水而植,便有清丽潇洒;在红霞紫烟中传神,在月色细雨里迷人。

其次,我们可以联系历史文化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是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就不免要留下人类实践创造的印记,要与人类生动丰富的历史文化相联系。欣赏自然美也不要忽略结合历史文化进行。欣赏者必须有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和理性思维能力。欣赏主体的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就能更敏锐地发现美,更深入地体味美。

例如,对于一个见识贫乏的人来说,泰山固然也会让他感受到壮美,但毕竟是肤浅的。游历一次他就会感到满足,第二次来,不会再有新鲜感。但如果具有地貌知识,熟悉泰山变迁,饱览名山大川,那么他对泰山的美,大至厚重的形体,飘忽的云烟,小至秦汉碑碣、奇松怪石,都会百看不厌,兴味无穷。

联系历史文化欣赏自然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联系有关典故、传说与神话。

如大理风光因有关蛇骨塔、蝴蝶泉、苍山玉局峰的神话,而增其神奇迷人的色彩。

巫峡神女峰,也因一个妻子望郎不归终化为石头的美丽传说而招引国内外众多游客。欣赏中结合分析,可大增其审美情趣。

二是要联系有关的人物事件。如游长江三峡中的三游洞,就应了解:唐代文学家自居易、元和白行简三人因调迁赴任,中途相会夷陵(今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遂由此得名。

北宋苏氏父子三人从四川眉山赴汴京应考途经夷陵,同游洞中,也各题诗一首,书于洞壁之上,称为“后三游”。欣赏这样的渗透历史文化的景观,别有一番风味。

又例如,我们在赏梅的时候,除了可以联系梅的自然属性外,如果再联想起北周信的《咏梅花》、唐代张渭的《早梅》、宋代林的《山园小梅》、苏轼的《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直到毛泽东等人的梅花诗词,以及石涛、金农等历代著名画家的梅图,那么就更会了解梅的品格,获得更丰富的享受,达到更高远的意境。

三是展开想象,探寻自然美的象征意义。如桃花的艳丽,象征美女的容颜;松苍劲挺拔,象征刚强不屈;竹中空柔韧,象征虚心顽强;梅傲立冰雪,象征纯洁高雅。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象征母亲与摇篮;月亮时圆时缺,异地共赏,象征团圆、思乡、孤冷凄清等。通过联想与想象,将自然景物的形象与其象征意义联系起来欣赏,就会对自然美景深刻难忘。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点的就是欣赏自然美还要善于从中发现人的生活,甚至悟出某种哲理,这就能逐渐进入审美超越的境界了。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善于欣赏自然美的人,往往恰到好处把自然物的特质同人们的志气、品行、节操联系起来,同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从更深的层面上去体味自然物所能包容的美的意蕴。

如王安石游览杭州北高峰塔顶,千里风光尽收眼底,他就感悟到高瞻即可远瞩,透过扑朔迷离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写诗道:“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游华山,也不停留在游览本身,而得出了“之奇伟、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精辟见解,用以激励自己的不畏艰险,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

第二节  自然美赏析举例

在第二章的内容中我们讲到,从我国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空间特征来分析,可以将我国的自然景观分为:险峻型自然景观、秀丽型自然景观、雄壮型自然景观和奇特型自然景观。

在本节中,我们将分别从这些不同类型的景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赏析。

一、险峻型自然景观美欣赏

险峻型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是山脊高窄,直刺青天,万仞绝壁,陡峭惊险,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例如瞿塘峡口白盐山壁上奇险难攀的孟良梯,在滇池旁兀立千仞的西山,峭壁摩天令人望而生寒的峨眉舍身崖等。

在这里,我们着重赏析华山。陕西华山亦称“西岳”,最具险峻特征,号称“华山天下险”。它西眺昆仑,北黄渭,东视岱,南连秦岭。共38峰,主峰朝阳、落雁、莲花、云台、玉女五峰,分列东南西北中,鼎峙环抱,浑然天成,远望似蓓蕾初绽,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其主峰山势拔地而起,如擎天巨柱,直冲霄汉,四面皆绝壁接天,猿猴也难攀援。

华山自古一条道,从北麓上山,经陡峭的沙萝坪,曲折的十八盘,危崖峭壁前的回心石,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百尺峡、老君犁沟、猢狲愁,便到达北端的云台峰。然后继续攀登,南上擦耳崖、天梯、苍龙岭,到金锁关,便可分别上到最高的东、南、西三峰。

登山道大都只容一人过,上下复道,各走一边,均须攀着石梯旁的铁链,援索而上。石级窄而高,脚须横放,后人在前人脚底。登天梯和云梯,均是在约90度的绝壁上,踏着凿出的一个个石窝,攀索移步。苍龙岭左右皆绝壁,形如刀背,行人只一心挽索前行,左右不敢下视。

传说韩愈登山到此,两腿打颤,再也不敢往上攀登,遂坐下大哭一场,便投下一书,乃抱憾返回,现此处辟有一台,日:韩退之投书处。

登山到东、南、西峰顶部,犹如置身云端,探身下视,但见万丈绝崖,深不见底。遥望远处,云海茫茫,大小山峰,形如群岛浮出云雾间。山上奇松峭崖到处可见,险峻中亦不乏奇观。

二、秀丽型自然景观美欣赏

秀丽型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是,山形曲折柔美,山色青翠葱茏,水光碧绿青澄,给人以秀美宜人之感。如瑰丽清幽的青岩山,山清水秀的富春江,山脉绵延如眉、清秀葱郁而被称为“天下秀”的峨眉山,“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等,都以其秀丽著称于

本课将选取秀丽型自然景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山水来进行赏析。

桂林山水也具有典型的秀丽特征。桂林的岩溶地貌风光堪称世界之最。石灰岩质的无数山峰,不是垒叠在山脊坡岭上,而是皆于平地拔起,显得小巧玲珑,秀丽葱郁,奇峰罗列如春笋、如翠屏、如牛马、如玉女,形态万千,绮丽秀美。

特别是漓江,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江段,一步一换,处处是美景,人称“百里画廊”。坐在游艇上顺流而下,在青山绿水之间,流泉飞瀑,绝壁深潭,奇峰连绵,山依水,水傍山,水光山色,交相辉映,群峰倒影,美不胜收。奇秀的青峰与澄澈的碧流组成一幅瑰丽多彩的锦绣画卷,衬以沿江翠竹绿树、村舍田畴,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韩愈有诗赞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西哈努克亲王曾感叹道:“我游览过世界各地名胜,无一处可与桂林相比。”桂林山水真不愧“甲天下”。

三、雄壮型自然景观美欣赏

雄壮型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是山势垒积,山体厚重,巍峨矗立,磅礴高耸,给人以雄伟壮美的感受。如雄踞华北大平原东边缘的泰山、壁立千仞而号称“天下壮”的剑门等。

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也以雄壮险峻著称。江两岸崇山峻岭,高入云端,峭壁摩天,恰似劈刀削而成。著名的自甲、盐山两岸对峙,气势磅礴,厚重雄壮,山高峡窄,仰视碧空,惟见一线云天。

瞿塘峡西端入口处,两岸峭壁断崖巍峨矗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如门户,故日门,素有:“门天下雄之称。万里长江水浩浩荡荡,由此奔腾呼啸入峡,门如咽喉,扼紧江流,使之水深流急,波涛汹涌,令人动心惊,产生雄伟、惊赞、豪壮的审美感受。

四、奇特型自然景观美欣赏

奇特型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是千姿万态,奇特巧妙,鬼斧神工,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的奇景很多,如峨眉的佛光、蓬莱的海市蜃楼、安顺的龙官、桂林的象鼻山、承德的棒槌山等。重庆芙蓉洞内的石花,或雪白或鹅黄,有的形似塔笋,有的若桃花,有的细如兔毛,,奇美至极。安徽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和千姿百态的七十二峰,堪称奇景的杰出代表,人称“黄山天下奇”。

云南石林是我国奇特型自然景观中的代表,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云南石林的奇景。石林风景区在昆明东南,距昆明129公里,包括大石林、小石林、狮子池、莲花池、剑峰池、外石林等景点。石林形成于古代,是典型的岩溶地貌,灰色的石灰岩形成石柱、石峰、石芽、石笋、石钟乳,奇峰危石,千姿万态。一支支巨大的石柱、石峰拔地而起,直刺青天,遥看群峰耸立,峰外有峰,犹如一片莽莽黑森林,颇为壮观,并因此而得其名。

细看石柱石峰,有的如莲花,有的如蘑菇,有的似姑娘,有的像僧人。“凤凰灵仪”、“万年灵芝”、“双鸟渡食”、“踞石台”、“书生赶考”、“母子偕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一石名为“阿诗玛”,一泓碧潭旁边,石峰颀长高挑,风姿绰约,衣襟头饰,清晰可辨。后有一石连体,宛如一位背竹篓的少女正回首凝望。

有一石名“孔雀梳翅”,在一垒积的石山上,有很多细小的石洼石鳞石峰,恰似孔雀屏羽。再往上,沿水平方向横生一石隙,分隔出上面的翅膀。前端光滑圆满,犹如孔雀丰满的胸脯。顶端石峰生得特别奇异,为一弯钩状向后伸出,尖尖的雀嘴,朝向硕大的翅膀,像正精心梳理着羽翅。

这样的奇柱美石真是数不胜数,可与艺术家精心营造的雕塑媲美。总之,石林以它天然质朴而又意趣盎然的姿态,充分显现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力量,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

第四章  重点问题示范分析

在本讲课程中,有几个问题是重点,在本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试以月亮的形状、亮度和象征性三方面的审美意义为例说明自然美的多方面性。

我们都知道自然美的多方面性是指自然对象的不同侧面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属性,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意义。

例如月亮,从形状看,有时浑圆如玉盘,有时半圆像豆荚,有时弯曲似吴钩,一天一个样子,显现出不同的形态美。

从亮度来看,有时皎洁明朗,有时阴沉晦暗,有时银辉遍泻,有时斑驳朦胧,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意趣。

从象征意义看,“一弯冷月”,道出夜晚的凄清和死寂;“月是故乡明”,则在月中寄寓着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怀想和眷恋。在古典诗、词、文章中,借月寄情象征抒怀的篇章真是数不胜数,带给人们无限的幽思和遐想。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或带着不同的心境去赏月,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审美感受。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学士观月、赏月、叹月,咏月……从月中获得寄托,获得美感,获得启迪和领悟。这足以说明自然美的多方面性所显示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第二个问题,老虎会吃人,性情凶残,它能否给人以美感?

   老虎会吃人,性情凶残,有暴虐丑恶的一方面,但它又能给人以美感。这是因为:

    第一,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属性或特征,其中有的属性或特征不具有审美意义,甚至是丑的,但有的属性则具有审美意义,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物的美丑二重性。老虎本性凶残会吃人,但它矫健、勇猛,是强者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又是美的。

第二,自然美重在形式。老虎从形式上看,它结实壮健的体形,斑斓多彩的皮毛,英武灵活的姿态,能使人受到振奋,获得美感。

第三,老虎的特征如威武雄壮、生命旺盛等等,能使人们产生联想,人们就经常以老虎喻人,借以歌颂人的力量和生气。如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

第四,老虎给人的美感是由逆受反映引起的。人们将老虎作为崇高形态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是在动物园铁笼内,在绘画作品中,或在电影电视里。在这些场合,虽然能直观到老虎的威武形象,但欣赏者是安全的。

康德在《判断力的批判》中说:主体面对崇高,“假使发现我们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那么,这景象越可怕,就越对我们有吸引力”。当然,如果是在原始森林中遇见老虎,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不会将它作为审美对象,它也就不会给人以美感了。

    三、塑料花的色彩和形态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人们为什么仍然更喜爱和珍惜鲜花?

塑料花与鲜花的色彩和形态都是美的,但是它们有一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无生命,而后者生气蓬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虽然花木随四季变化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和姿态,如春天叶嫩花繁,夏天浓荫繁茂,秋天叶落枝瘦,冬天干枝劲挺,但是它们都含有勃发向上的生机。特别是越是严冬越显精神、“喜欢漫天雪”的梅花,更显出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人们尽管能买到姹紫嫣红、仪态万千的塑料花,但是仍然要流连忘返于花圃、花坛、花园,仍然要陶醉于鲜花盛开的大自然美景中,仍然要像对待宝贝一样喜爱和珍惜鲜花。

四、试分析莲花、白杨、小草的自然形象美。

莲花、白杨、小草因其特征与人的某些美好品质相似,通过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赋予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莲花:粉花碧叶,淡香素雅。宋代哲学家周敦颐誉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是“花之君子”。人们常用莲花象征那些正直、不与世俗合污的人。

在茅盾笔下,白杨树是“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连“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挺立……对抗着西北风”。由此可看出,白杨树的形象是伟岸、挺拔、团结、上进。

    小草:没有花之香,没有树之高,小草在人们心目中最普通,最不起眼,但它又是最坚韧和顽强的。不论是被人践踏,抑或是遭人焚烧成一片焦灼,只要得到春雨和春风的滋润,它又以不可阻挡之势生长起来,碧澄青翠,一片新绿,蓬蓬勃勃,透出无限生机。小草多么平凡,又具有多么倔强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