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宝宝几个月长牙很好奇?想知道宝宝长牙症状有哪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宝宝几个月长牙 >>>点击查看:宝宝长牙顺序图 通常宝宝会在7个月的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但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判断宝宝长牙的方法有:宝宝在吃母乳的时候经常咬妈妈的乳头,母亲会感到很疼痛,或是老喜欢吃咬别的东西;还有就是观察宝宝的口腔,上牙龈或下牙龈有发白迹象,有的还会白得厉害,这就表明宝宝要长牙了。 >>>乳牙的萌生和脱落时间表 虽然不同的宝宝表现也不同,总体来说宝宝长牙症状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1、疼痛:你的宝宝可能表现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迹象。 2、暴躁:牙齿带来的不适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和爱哭闹,在出牙前一两天尤其明显。 3、脸颊发红:你可能留意到宝宝的脸颊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 4、流口水: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让宝宝经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东西:把任何东西放到宝宝嘴巴附近,他可能会出现以上动作。 6、牙龈肿胀:检查一下他的嘴巴,看看牙龈上是否有点红肿或肿胀。 7、睡不安稳: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 8、体温升高: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 9、屁股疼痛: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经注意到,宝宝出牙时更容易患上尿布疹,并且可能大便会过稀。 宝宝长牙的症状 1、宝宝想去抠牙龈、喜欢咬东西(因为长牙时会痒)。 2、食欲下降,轻微腹泻。 3、哭闹不安,脾气比平常稍微暴躁一些。 4、口腔内有点红肿,有硬块凸起。 5、喜欢流口水。 6、轻微发烧:这是因为牙齿穿出口腔黏膜过程中,所引起的正常发炎反应。 7、注意异常症状:例如情绪起伏太大。 此外,若有腹泻、发烧超过38.5℃、脱水、起疹子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要先前往小儿科就诊,以排除其他感染。 宝宝长牙不适怎么办 小儿出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知不觉地自然萌出。但部分小儿在这生理过程中伴有局部发红、痒痒、流口水等现象,一般不必处理。 在婴儿4个月左右时可以给他一些饼干、干馒头片之类食物,让他去咬,即常说的磨磨牙,促进牙齿萌出。在萌牙时期,要注意婴儿的营养,长牙需要与骨骼发育有关的钙、磷质,这时期要注意饮食中钙的不断补充。在给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维生素D,因为只有有了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利用。 所以在4—6个月时要给孩子加维生素D和钙片,饮食中注意加蛋清、菜泥(各种绿叶菜、胡萝卜、土豆等)、果泥,也可加些芝麻酱、鱼泥、肉泥,排骨汤、烂粥、烂面、面包干、饼干、馒头片等。 宝宝长牙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 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 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方法 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会面临一个重要的“特殊时期”,即长牙期。这个特殊时期会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接下来将针对长牙期的生理特点,提供了护理方法。 宝宝的每个成长的阶段能带来喜悦,也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是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通常会面临一些“特殊时期”,包括长牙期、厌奶期、生病期、打完预防针期、学爬期、睡眠颠倒期,每个特殊时期都可能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 1、按摩宝宝牙床 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 2、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 3、给予适当“器具” 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 4、适时的呵护与关怀 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 宝宝长牙期间吃什么好 2颗牙期:宝宝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 在这个时期可试着给宝宝一些半固态食物,比如马铃薯泥、麦片粥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查看详细菜谱】 4颗牙期: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给予宝宝更多选择,比如肉泥、西红柿等。 但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查看详细菜谱】 6—8颗牙期: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查看详细菜谱】 8—12颗牙期: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值得妈妈去鼓励,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等。【查看详细菜谱】 12—20颗牙期: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可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等。 恒牙萌出期: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随着年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成长。【查看详细菜谱】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0-6岁宝宝发育指导的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