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科学家研制核动力火箭:30天即能往返火星

 天马行空asd 2013-04-12

原标题:火箭借核力 30天往返火星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今晨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太阳和其他恒星的动力源——核聚变,将来可用于助推火箭,使宇航员能够最快在30天内往返火星。而目前,往返火星的载人任务需要花费约500天的时间。

华盛顿大学的一位航空航天学教授约翰·斯劳说:“利用现有的火箭燃料,人类基本不可能探索地球之外的太多宇宙。我们希望研制一种更强大的太空动力源,有朝一日使星际旅行变得不再稀奇。”

而就在9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再次一语惊人,称人类要“逃离脆弱的地球,否则难以度过下一个1000年”。对此,《赫芬顿邮报》称,“太空探索,是拯救人类的关键”。

一分钟一次快速聚变 就能提供强大动力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和一家太空探索公司MSNW称,他们即将研制出可用的核燃料帮助人类探索更广的太空。

斯劳教授和其领导的小组进行实验室测试后发现,可通过在强磁场下压缩特殊研制的等离子材料至高压状态发生核聚变。一小堆这种材料所能提供的动力就相当于目前使用的火箭燃料。

为了使这种材料能够提供足够动力,小组称需要利用强磁场,使巨大金属环在等离子体材料周围被压碎,以加压到聚变状态,这种状态仅持续几微秒。快速聚变产生的能量会把碎金属环加热并离子化。

然后,这些炙热、离子化的金属被高速喷出火箭。每分钟进行一次这个过程就能为火箭提供强大动力。

飞火星 500天缩至30天

报道称,目前,往返火星的载人任务需要花费约500天的时间。斯劳教授和他的同事计算,通过核聚变作为火箭动力,宇航员可以在30天或90天内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

新提出的“核子火箭”计划将在未来空间探索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其效能至少是当前化学能火箭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前往火星的探索之旅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可以为宇宙飞船配备更强的辐射屏蔽装置,从而有效地抵御宇宙射线,保护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的核工程师马克·豪斯表示:“前往火星之旅需要核子火箭,尤其是载人的火星探索任务,因此这个项目的启动吸引了多项深空载人计划。”鉴于核子火箭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比传统的化学能火箭更能胜任火星载人探索,这很明显是一个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目前这个项目已得到美国宇航局“先进创新理念”项目的资助,并于今年3月已经得到了第二轮的援助。

霍金:1000年内 人类赶快逃离地球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11日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9日在洛杉矶西达斯西奈医疗中心再次一语惊人,称人类要“逃离脆弱的地球,否则难以度过下一个1000年”。而这样一句话也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太空探索,是拯救人类的关键。”《赫芬顿邮报》称。

西达斯西奈医疗中心拥有一个干细胞实验室,进行卢伽雷氏症的相关研究。霍金身患卢伽雷氏症,也前来造访。现年71岁的霍金,当天发表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讲话,听众多为医生和护士。

讲话中霍金称,如果“不逃离我们脆弱的星球”,人类将无法在未来1000年里幸存下来。他同时表示:“如果你明白宇宙是如何运转的,你就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它。

而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霍金第一次说出这番惊人之语。

“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人类未来将移民火星……”早在2012年1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就称,霍金在70岁大寿来临前发出如此惊人预言。

确有此言 但是多年前的预测

今晨,霍金发言人蒂姆·霍尔特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霍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不过,这个观点和理论都是霍金教授从前表达过的,而非新观点。

霍尔特称,霍金非常着迷于太空旅游和探索,他始终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太空的开发程度。他向记者解释说,其实,早在2000年,霍金就曾说过,人类有可能在这个世纪飞往火星。2006年,他表示人类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能否在宇宙中找到新的家园。

而2010年开始,就有媒体陆续报道霍金关于1000年内陆球毁灭的“预言”。

千年末日说 霍金也拿不准

那霍金此言的依据是什么,又为什么是1000年?

霍尔特称,对于这种1000年末日预言,霍金教授表达的意思是“存在此种可能性”,而不是“基本可以确定”。

对于,霍金这一言论的理论依据则为,地球过于娇贵无法继续承受人类摧残。霍金认为,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温室效应。“万一地球毁灭,人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

而对于1000年的年限,他表示,这是霍金根据自己的计算,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法则并未向记者透露。

记者 蒋伊晋 徐晨晗

(原标题:美国科学家正研制火箭核燃料:30天即能往返火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