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识人头不可以吃饭

 trawu 2013-04-12
我的丈母娘是一个老派的宁波女人,她活着的时候菜做得绝顶好吃。人弄得三清四落,没读过什么书,但嘴里讲出来的道理是一套一套的。有很多歇后语。她最恨读书人粗鲁而没有礼貌。老说:书给他读到屁眼里去了。后来读到南怀瑾书里讲到:“仗义多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说处在底层的屠狗之辈,有时特别肯帮人,如果救人黄鱼车骑得比救命车快。有的读书人,书读的越多料越坏,人一阔脸立马就变。古代戏曲里的陈士美就是最突出的典型。
    
    南怀瑾说:“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人才到底是难两全的。”可见,有知识不一定有修养。没文化但质地好的人和他说话依然会让你感觉到如沐春风。这在古人那里就叫作变化气质的工夫。我们看南怀瑾就可知道他已“修炼成仙”了,书卷气袭人,说话轻轻的没有半点火气,俗云: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录,黄庭坚“少轻物”,常喜欢和人开玩笑并带轻慢之意,山东人赵正夫当丞相他也“意常轻之”,常用山东话嘲笑他,后来赵正夫对其“衔之切骨”,“其后排摘不遗余力”。现在想想曾国藩用人主张要带点土气是有道理的,所以他用的彭玉麟、左宗棠始终保持乡下人的本色。从黄庭坚曼妙无比的书法看来他适合当艺术家。像曾国藩选人一样,木讷一点,反应慢一点也未必不好。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几本刊物经常收到一位作者的来稿,文章写得不错可以用,但他在每篇文后都附了一信说自己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希望编辑能充分考虑这一点,编辑于是大发恻隐之心,赶快发排。但在发了他一批文章后,他的每件来稿后面还是附着那封信,编辑心里在嘀咕这个人还没死?但转念一想这种想法不道德,于是继续。等到很多年之后,直至现在那人还活得好好地且成了知名教授,才知道上当了。这就是不择手段。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是有的。现在看来叫作秀。唐朝怀素是一个闲不住的和尚,文化到了怀素那里变成了精明,按理说和尚应该很太平地呆在庙里修身养性的,但他到处投师访友,也会炒作自己,写字的时候请来十二个诗人(新闻记者)看着,为他作诗,他还跑到颜真卿那里搞访谈,这套把戏现在很多人还在用。有些人以此发家,为名家写文章自己也成了名家。有一点和古代不同,怀素那时是庙里往外跑,现在有些聪明人是往庙里跑,或者也出家当和尚,不愿了断尘缘的就弄个居士干干,沽名钓誉,装装清高,学学李叔同。
    
    英雄是本色做人,狗熊是忽悠别人,以前听我丈母娘就说过,“不识字可以吃饭,不识人头不可以吃饭”,如果连英雄狗熊都搞不明白,那苦头有你吃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