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平篇之《立园的故事》

 月未圆书斋 2013-04-13

开平篇之《立园的故事》

时间:2012-10-10   来源:中国侨都  作者:李兴发

    立园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北义乡,占地面积11013.99平方米,它集碉楼、别墅、园林于一体,是开平碉楼的精品。2011年,到立园参观的游客达 80多万人次。
    立园分为别墅区、小花园、大花园三个部份,其间用运河、人工湖、迴廊、围墙、桥亭连接,有景点几十个,堪称为开平版的“大观园”。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碉楼、别墅和开平的“大观园” 

     立园有一座碉楼叫做乐天楼,它坐落在几座别墅之间,面对村前的开阔地,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门窗设有厚钢板,窗户安装粗钢枝,异常坚固,各层均设有对外、对下射击孔,备有弹药库。碉楼后面的立园大牌坊下,还建有一个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地下室,内置机关,有地道与碉楼及各幢楼房相通,在运河边设有出口,平时养鸭以作伪装,如碉楼守不住,可由此撤退。如此结构,在开平诸碉楼中,别无第二。
    立园是1926-1936历时十年兴建的,耗资26万银元,面积26多亩,为别墅区、小花园、大花园三个部份。据说,谢维立在兴建立园时,是仿照《红楼梦》里大观园的意境建造的。
    别墅区内建有四层高的居楼6幢,分别命名为泮立、泮文、晃庐、炯庐、明庐、稳庐,均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上面盖中国重檐式绿色琉璃瓦,地面、楼梯及扶手铺意大利彩色水磨石米、瓷砖。顶层为祖先堂和小阳台,其余各层均分隔为客厅、主人房、佣人房、厨房、浴室等,还设有壁炉、浴缸、抽水机等设施,前后排别墅间用花圃、草地相隔,布局合理、适用、现代化。
    立园的大花园内建有花藤亭、鸟巢、毓培别墅、修身立本牌楼、打虎鞭(避雷针)等,小花园则建有挹翠亭、长春亭、共乐亭、小雷锋塔和荷花池等。大、小花园之间以运河相隔,以玩水、观澜两桥相连,桥上各建有一亭。两园建筑物周围遍植树木。
    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立园各亭台阁榭除了造型别致、建筑精巧外,还用楹联、绘画、诗文点缀其间。挹翠、长春、共乐等亭名雅俗共赏,而楹联则点景抒情,如毓培别墅三楼的楹联是“晚亭夜寂自有琴棋助雅兴,幽室秋深还持诗画伴遐思”,花藤亭的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千秋不朽,园梅园松园竹本素无寒”。小小的立园,居然有19副楹联。亭台楼阁、花园水榭,组成了开平版的“大观园”。

乐天碉楼与炯庐

立园的爱情故事

    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立园也曾发生过感人的爱情故事。
    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顺娣是他的大学同学,后来患了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他又怕子女遗传有精神病,便有意再娶,但知音难求,多年仍未觅到意中人。
    都说是姻缘天注定。话说谢维立奉父命回乡建园,一日,往赤坎墟回来,适逢大雨,谭玉英刚好路过,用雨伞帮他遮了一会,两人遂生情愫。经人撮合,结为连理。谭玉英是赤坎人氏,出身书香门弟,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夫妻俩可谓志趣相投、两情相悦,花前月下,形影不离。婚后两个月,谭氏有了身孕,恰逢谢父来信,要火速返芝加哥打理生意。谢生走后,每个黄昏深夜她都独自于花园内借着月色弹奏月琴,一曲凄婉的《郎归晚》如泣如诉,寄托着对夫君的思念。
    当维立闻讯玉英要生产而赶回来时,玉英却因难产而死,相悲痛欲绝的维立不禁黯然神伤,整个人变得意志消沉,郁郁寡欢。深深的自责使他无法自拔,因而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消愁,面容日渐憔悴,亲朋好友费尽唇舌劝解开导都无济于事。为了纪念爱妾谭玉英园主在立园的西南角修建了一栋别墅作为纪念,该楼为四层的塔式别墅,名为“毓培”。这座别墅仿效中国古式,日本寝式,意大利藏式,罗马宫式的建筑风格,小巧玲珑,精美别致,与立园主体别墅大小疏密相映成趣。 
    谭玉英嫁入谢家后,需要增加人手,余瑶琼便进入了立园,专职服侍谭玉英。谭玉英逝世后,谢维立精神颓丧,余瑶琼想起谢生喜欢听少奶弹琴,便在月色下弹起了《郎归晚》。
    听到琴声,谢维立冲出房门,从背后抱住她,连声喊道:“玉英,你回来了!”半晌,才发觉抱的是余瑶琼,追问缘故,余女把自己的初衷说了,并竖起受伤的手指,说为了能接近少奶的琴韵,自己已苦练多日,希望能帮老爷解到忧。
    谢维立听后十分感动,想不到这个婢女竟这样用心良苦,便答应重新振作起来。此后两人便经常在一起,日久生情,两人便在立园举行了婚礼。

立园

     然而红楼梦未断,数十年后,立园又撮合了一段美好姻缘。
    话说谢维立有一个堂侄叫谢龙海,是他的堂弟谢维晃的儿子,原住在立园的“晃庐”。1946年,谢龙海以自由移民身份,前往美国投靠伯父谢维立。
    谢龙海后来在美国成家立室,并育有5个儿女,31岁时,妻子舍他而去,亲友都劝他续娶,一些少妇也欲投怀送抱,他都不为所动。2001年夏天,谢龙海受回国办理立园的托管手续,一些人见他身壮力健,劝他再娶。他听后哈哈大笑,指着晃庐门口的铁树道:“若要我再婚,除非这棵铁树开花!”
    谢龙海第三次回来时,伯母娘余瑶琼托他带一些钱给她的侄女谭杏梨。谭杏梨年近四十,生有一子一女,可惜丈夫早逝,生活自然困难一些,也没有改嫁的念头。两人在三埠华侨大厦见面,四目相接,居然碰出火花。此后几日,两人相约饮茶。陪同饮茶的亲友见状,便想玉成其事,杏梨也没意见,但海伯却说:“我是发过誓的呀!”
    天早晨,海伯被一阵嘈杂声吵醒,出来一看,原来门口那棵铁树居然开出了两朵花,海伯不觉笑了起来,在场的人们纷纷向他祝贺:“海伯,你又做新郎了!”谢龙海忙拱手向众人致谢,感慨道:“如果没有立园,我就不会回来,我不回来,就见不到谭杏梨女士,也就没有这段姻缘,真是天意呀!”

鸟屋

房和鸟屋

    别人种花,都是用花盆种,而谢维立却建了一间“花房”。
    立园兴建过程中,谢维立原先考虑园内绿化要多年才能成形,便预早购买了一些花卉回来培植,内有昙花一盆。一天早晨,谢维立见谭玉英独自伫立花丛,原来她半夜起床,想亲睹“昙花一现”。见谢维立走来,便问:“这花靓不靓?”谢维立说“靓,不过在你面前就不靓了”。“靓有什么用?红颜薄命,不如牵牛花,生命力强,四季常开”。“好,我就建一个花藤亭,让你种牵牛花”。玉英说,“一种花不好,太过孤独,还要种金银花、禾雀花、龙吐珠,红黃白绿紫,五彩缤纷,这才好睇”。“叫五子登科,将来你要帮我生五个儿子”。谢维立马上着手设计、建造花藤亭。他特意把观花亭做成一顶西式皇冠样的大房子,好让他的爱妾坐在那里,就像英国女皇那样,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皇冠,上面长满了鲜花。
    别人养鸟,都是用鸟笼,而谢维立却建了间“鸟屋”。在花藤亭的旁边,有一座四周用圆铁围起,内有一座罗马式的建筑,这便是谢维立的鸟屋。谢维立养鸟很特别,他不把鸟关死在笼子里,而是实行开放式养殖。他按照四季特征和鸟儿的生活规律,设法弄来一些颜色、体型各不相同的鸟儿,先放在鸟屋内的小笼饲养作为“雀媒”,招引林中的同类鸟儿在笼外飞来飞去。养熟了,他便叫婢女每天把鸟笼门打开,让它飞到林间与同伴嬉戏、觅食。傍晚,鸟儿又飞回笼内,有些还带着它的同伴回来。当时的立园,每天百鸟合鸣,好不热闹!

谢维立塑像和虎山

毓培别墅

读书亭和对联聘师

    读书亭是立园最早兴建的建筑,原先是打算作为学校的正门使用的。亭虽小,倒也精致,上盖绿色琉璃瓦,飘檐,亭前蹲着两只石狮子,亭侧竖立两支20多米高的旗杆(打虎鞭)。读书亭后面连着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露天平台,曰“晒书台”。
    说到晒书台,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年,赓华村发大水,把谢维立珍藏的书籍全部浸湿了,婢女亚霞连忙拿去一个土台上晒。做累了,亚霞打了个盹,梦见一仙人手拿拂尘在书面上扫,醒来后,见书已晒干,且完好如初,她十分高兴。谢维立知道后,就在那土墩上修了这个晒书台。
    立园还有一个以联聘师的故事。话说有一天,监工来报:挹翠亭的对联“挹注近观朝气爽,翠岚远眺晚晴明”,工人一时大意,把“爽”字刻成了“春”字,问要不要返工?谢维立想了一会,说:“不用改了,就来个将错就错吧!”原来,谢维立计划在立园内办一间学校,办学校就要聘师,但如何知道老师的学识、品行呢?他想到古人有以联招婿之举,便来个“以联聘师”。原来,上联的春字和下联的明字都是平声,不合平仄,谢维立认为:如有人能看得出来,说明他有学识,如果还敢向他指正,说明此人为人正直,堪为人师。
    第二年春天,有人来报:有个游客说挹翠亭的对联写错了,上联的“春”字改为“爽”字恰当一些。谢维立忙问:“人在哪?”“早走了”,“唉!他正是我要找的高明啊!”不久,抗战爆发,学校没有办成,聘师之事也就搁置了。

运河凉亭

爱国、爱家、爱乡

    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据侨务部门统计,1989年,开平有海外华侨49.1万人,其中美洲(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25.8万人。他们身在异国,情怀家乡,为侨居国和祖国做出过重大贡献。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大金矿,许多开平人便结伴到加州淘金。谢维立的父亲是早期赴美的劳工之一,后来靠拚搏,居然也积累了一些钱,便想建房。他本可以在美国建一幢洋房,但他想到自己在美国无名无份,不如回乡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也算是帮助家乡搞逮设,因而便有谢维立回开平建房之举。
    谢维立在开平出生,到美国后,曾身历过种种不平等待遇,深深体会到“国弱民贱”的道理,立意为振兴国家出力。他想在家乡办一间学校,教育兴国,并亲撰“本是共乐精神关怀桑梓培植芝兰园林因此而立,道为同荣气象栽种竹梅灌溉桃李亭荫藉此以生”一联以明志。新屋落成后,有人为他撰写了:“宗功伟大兴宗族,祖德丰隆护谢家”的对联,谢维立看后对众人说:“我们华侨身在异邦,做牛做马,饱受欺凌,为什么?就是国弱民穷之故。有国才有家,有中华民族才有谢氏呀!”随即拈笔改为“宗功伟大兴民族,祖德丰隆护国家”,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立园不圆。何故?原来,谢维立携款回乡建园时,选中了赓华村虎山脚下这块地,由于他出的价钱高,田主都乐意卖给他,唯独西北角那两亩地,无论谢维立出价钱多高,田主就是不卖。后来了解到这块田是国外的女婿买给岳父母作为衣着饭碗的“米缸田”,也就取消了收购的打算。由此可以看到谢维立善待邻里,不恃钱多欺负人。
    建造立园时,谢维立开凿了一条宽10米、深3米、长1000米的人工运河。有一年春旱,四乡八里缺水,农民无法插秧,谢维立见此,叫人们到他的运河车水灌田,于是每天上百部水车架在运河边车水。说也奇怪,运河水老是不干,原来运河底下有许多泉眼。有水插田,乡里们自是感激不尽。
   “中式亭台西式楼,古香犹带逐潮流。洋房挥起丹青笔,国画堂皇绘上头”(邓炎宪《立园赏秀》)。立国既有中国园林韵味,又有西洋情调,在中国华侨私人建筑中堪称一流,可比美广东四大名园。1983年,立园被列为开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申遗”成功后,它又成了世界遗产的一部份。
    来到立园,看了许多美景,听了很多故事,真的是不枉此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