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衰败自张居正始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3-04-14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简称《张居正》)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同时开播,引发了人们对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商鞅、王安石那样响亮,也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改革家,可以跻身中国十大贤相之列。他当国10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推行一条鞭法,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可就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身后的遭遇却令人扼腕。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开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终及神宗一朝,竟无人为居正呼冤。

史家论及居正身后遭遇,往往归结为其生前得罪了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同时功高震主,在神宗皇帝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便得以爆发。从表面来看,这确实事实。但我觉得,如果没有较为普遍的社会期待,没有广大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背地或公开的支持,神宗皇帝是否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样做呢?

无论是商鞅、王安石,还是张居正本人,这些所说的改革派人士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讲事功,不论德行;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无视乃至破坏任何在他们看来妨碍他们成功的人伦物理,王安石有著名的“三不畏”,商鞅在太子老师鼻子上刺字。其中人品最卑劣的当属吴起,当初为了博得鲁国信任,竟将自己妻子杀死。后来到楚国,得到重用,主持变法,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之。但最终未得善终,被乱箭射死。所以司马迁评论吴起说,以才能而得富贵功名,以不善而致败死,因果各有其当,毫厘无爽。

同吴起一样,历史上的张居正的品德操守也颇受非议,贪财好色,连接后宫,结交中官,排斥清流,钳制言路,偏激骄纵,对官员升贬,多凭个人好恶,手下办事之人接受贿赂,三个儿子都为进士,家奴游七捐钱买官,置身士大夫行列。张居正自己不是清官,也不提倡清廉,不用清官,采用循吏(即由着官员)的实用政策。和他同时代的海瑞,本是名满天下的清官,可张居正就是不用,理由有三:一是升衙断案,完全是意气用事。民间官司到他手上,不问是非曲直青红皂白,总是有钱人败诉吃亏。二是赋税不公,穷苦小民交不起一律免除,其欠额分摊到富户头上。因此弄得地方缙绅怨气沸腾。三是轻车简从,出门就只骑一头驴子,带一个差人,弄得同僚叫苦连天、无所适从。

从这三点理由反过来推理,似乎难以看出张居正的改革有什么崇高的目标,只是为了富君,换个好听的说法是富国,同时富己。至于能否富民,是排除在目标之外的,就是富民了也是捎带的副产品。因为某个特定时期,社会总财富是一定的,皇帝、国家多了,老百姓必然就少了。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莫不如此。无论是桑弘羊的盐铁论、王安石的青苗法,还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一个社会,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能藏富于民,无论外表多么强大都是暂时的。 这也解释了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每次改革成功,国力大盛之后不久,国家就开始走向衰败。

在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当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所说的“夺情”事件。1577(万历五年),张居正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没有服丧守制,而是假以政务繁忙,难以脱身,由皇上出面,“强迫”他留在位上,不回去尽孝子之情,这就是“夺情”。这种事情就是放到亲情、孝道已经淡薄了许多的现代,也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何况在“百德孝为先”的封建时代。当时就有许多大臣士人反对,统统挨了板子,甚至被贬斥、流放。

众所周知,晚明士风极差,无耻程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士大夫多以精通房中术为荣,以此进身升官者不可胜数。魏忠贤当政时期,造造生祠就不说了,居然有太学院的学子集体上书,要求让魏忠贤的牌位进孔庙,和孔圣人一同接受祭祀!太学院的学子集体上书,要让一个中国传统上最低贱的太监,和孔圣人同祀!这种马屁,可谓骇人听闻,空前绝后。后来清兵入关,官僚士人降清者极多,史称“至五月十七日,文武百僚争向多铎朝贺,职名红揭堆至五尺者凡十数处”。连东南文人领袖钱谦益,口口声声要殉国。待到国亡时,小老婆柳如是劝他投河已成大节,钱说水太凉了,以后再说。他最终还是投降了满清,没当成陆秀夫。连后来的清代皇帝也瞧不起这些投降的大臣,说汉族文人太柔弱,让他们入了《贰臣传》。崇祯自杀时,身边连半个陆秀夫都找不到,只有一个老太监。而南宋崖山一战,陆秀夫身背幼帝投海自尽,“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

这里面原因固然很多,但张居正这种“只重事功,不计道德”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无疑也是其中重要原因。治理国家,整饬社会,如果一味追求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毫不顾忌其他,结果必然要走向自己的反面。

有史家说宋朝衰落自安石始,其实也可以说明朝衰落自居正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