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炕上风景 京作粹器

 终归一梦 2013-04-14
炕上风景 京作粹器
2012-04-11 10:26:35
核心提示:自古以来,我国北方就有睡火炕的习俗,满清贵族同样如此。定都北京之后,他们不仅将炕的形式在生活空间中保留下来,更将摆在炕上的家具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北方就有睡火炕的习俗,满清贵族同样如此。定都北京之后,他们不仅将炕的形式在生活空间中保留下来,更将摆在炕上的家具发展成京作家具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此类家具之中不乏精品,它们精雕细刻,满目奢华,将满汉文化融合后的一世风流化作一道独特的炕上风景,引来世人的声声赞叹。

 

       京作家具自诞生以将,在演变过程中因为受北方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譬如放置在床或者榻上使用的家具。直到今日,诸如炕桌之类的家具在北方农村仍在广泛使用。

 

       我国汉朝以前,人们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待客等活动也以睡卧之地为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念。在清朝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仍然是在床上或炕上。通览历朝历代绘画作品,自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床榻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这就说明,在我国古代,床、榻等睡卧家具同时也兼具待客、吃饭等使用功能,而随着这些功能的不断强化,便衍生出了一些与床或者榻搭配使用的家具,但当时出现的都是一些小型家具,如炕几等。这些家具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及至京作家具时代,已经大放异彩。

 

\

 

       在京作家具中,放置在炕上使用的家具包括炕桌、炕几、炕案、炕柜等,其中又以炕柜最有特点,且存世量最少。

 

功能丰富的炕桌、炕案和炕几

 

       人们很容易将炕桌、炕案、炕几这三种家具混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本就非常细微。这三种家具都在炕和床榻上使用,形式差别不大,并且功用相近,既可在其上放置日用杂物和食器,也可以供凭倚用,尺寸都比较矮小。之所以有几、桌、案的区别,多是依据相近的形式和惯常的使用方式而言,如炕几一般窄而长,制作比较精致;炕案较炕几来说较大,而与炕桌的区别在于腿足与面板两端是平齐还是缩近,上面一般不放饮食器具,而常置书卷或作办公之用;炕桌一般呈宽大的矮方形,在北方寒冷地区很常见,多作为饭桌使用,因而在北方又有“饭桌”之名。

 

1.炕桌

 

       炕桌的结构特点多模仿大型桌案的作法,而造型却较大型桌案富于变化。如:鼓腿膨牙炕桌,三弯腿炕桌等。明代时,炕桌的使用就已很普遍,而且非常讲究,重视材料的天然色泽、纹理,装饰简洁。至清代,炕桌更加普及,京作炕桌的制作用材较为厚重,总体尺寸较明代宽大,相应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装饰华丽,给人以稳重、精致、豪华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有黑漆嵌玉描金百寿纹炕桌。

 

       黑漆嵌玉描金百寿纹炕桌制于清乾隆时期,高29.5厘米、长112厘米、宽81厘米。桌面中间饰描金“寿”字一百二十个,边沿为雕填描金万字锦纹地,嵌玉制蝙蝠、寿桃及描金团寿纹,边抹里面为描金万字锦纹并长圆形开光,开光内嵌玉制蝙蝠、寿桃。回纹束腰,下为描金莲瓣纹托腮、云纹牙条。拱肩直腿,内翻马蹄,腿牙边沿描金,并满饰填彩描金团寿纹及玉制寿桃、蝙蝠纹。此桌做工精湛,纹饰繁复且寓意吉祥,为京作家具精品。

 

黑漆嵌玉描金百寿纹炕桌

 

黑漆嵌玉描金百寿纹炕桌

 

2.炕案

 

       《明式家具研究》中对炕案的解释是:炕案比炕桌窄得多,通常顺着墙壁置放在炕的两头,上面可以摆陈设或用具。北方一般家庭,则将被子叠好后,放在其上。到了清代,炕案制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和装饰技巧,使其在造型上呈现出用材厚重、富有装饰性的特征。

 

       炕案的造型结构以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种基本形式为主,此外,还有在这两种形式之上衍生出来的变体。在清代中晚期,出现了带抽屉的炕案,用材多为红木和新花梨。如今在故宫中有一张剔红缠枝花卉纹炕案为京作炕案的代表。

 

       剔红缠枝花卉纹炕案,高36厘米、长83厘米、宽37厘米。通体剔红,边抹立面雕缠枝莲纹及拐子纹,面下束腰的回形框内雕蝠纹,回纹托腮,牙条雕缠枝牡丹纹,角牙雕拐子纹,案腿满饰花草纹。两侧腿间有开光,开光内锼成如意云头形,上雕蝠磬纹、缠枝莲纹。平底卷云形足。此案原为养心殿所用之物。

 

剔红缠枝花卉纹炕案

 

剔红缠枝花卉纹炕案

 

3.炕几

 

       炕几也叫靠几,长宽的比例与炕案相仿,高度一般较炕案还要矮些。炕几在明代被人们普遍使用,款式繁多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结构合理。而清代的炕几造型庄重、雕饰繁缛、体量宽大、气度宏伟,极富观赏性和装饰性,体现着鲜明的造办处京作风格,其中的典范之作就是剔红福寿纹炕几和紫漆描金松鹤图斑竹炕几。

 

       清乾隆年制剔红福寿纹炕几,高34.5厘米、长94.5厘米、宽25.5厘米。炕几通体剔红,面心浮雕拐子纹及西洋卷草纹,上点缀蝙蝠及鲶鱼纹,回纹边。边抹立面雕蝙蝠、寿桃及万字纹、拐子纹,纹样延续至腿面,寓意“福寿”。面下饰镂空拐子纹托角牙。侧面两腿间开光,饰上翻如意云头,足下承海水纹托泥。几面内里正中阴刻描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清代家具有款识的极少,此几对研究乾隆年间家具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

 

       紫漆描金松鹤图斑竹炕几,高38厘米、长123厘米、宽49厘米。几面描金彩绘《松鹤图》,面下斑竹攒成拐子式牙条,侧面两腿间安有斑竹横枨,上雕拐子纹,外翻拐子形足。据《清档》记载:“雍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着传旨年希尧……再将长三尺至三尺四寸,宽九寸至一尺,高九寸至一尺小炕案亦做些,或彩漆、镶斑竹,款式亦要文雅,钦此。”即指此类家具。

 

清乾隆年制剔红福寿纹炕几

 

清乾隆年制剔红福寿纹炕几

 

 

紫漆描金松鹤图斑竹炕几

 

紫漆描金松鹤图斑竹炕几

 

拥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炕柜

 

       相较炕桌、炕案、炕几而言,炕柜能更鲜明地代表京作家具文化,由于炕柜这种家具器型略小,只能摆放于炕上,而南方无炕故一般将此类柜子放在拔步床前廊上使用。从文化层面上讲,“炕柜”是独属于北方的特色家具,有圆角柜和方角柜之分,存世量较少。

 

       我国北方冬季寒冷,火炕能御寒保暖,因此得到广泛普及。满族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后,生活起居仍然延续睡炕的习俗。传统的满族住宅中,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俗称“万字炕”,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他们习惯将柜橱被褥等靠西北墙安放。现如今,我们依然能从故宫原状陈列的寝宫中窥见清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情况,炕上置炕桌、炕案、炕几、炕柜可谓那个时期最经典的陈设格局。

 

       通常炕柜高二三尺,可单只也可成对摆放,作用是放置衣物、细软。早期的炕柜多为木板素面,无雕刻,呈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在柜面上一般有黄铜合页及拉手。这些铜件有蝶形、鱼形、桃形等变化。炕柜这种家具形式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炕柜不但在式样和数量上超越了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的名贵、工艺的精美和纹饰的古雅。出现了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制成的炕柜,在制作工艺上有描金纹饰、在雕刻的柜面上镶嵌瓷板壁画或山水人物等多种表现手法。2011年匡时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上,一对儿清乾隆御制紫檀楠木仙鹤灵芝云纹炕柜以1380万元成交,足见炕柜这种家具的价值之高。

 

       除这对柜子外,京作炕柜的代表还有紫檀嵌瓷花鸟图小柜。此柜为清晚期制品,高89厘米,长42厘米,宽21厘米。形似顶箱柜,正面分三层,对开门,门框内嵌堆塑加彩瓷片,分别为茶花绶带、春桃八哥、牡丹凤凰、玫瑰公鸡等花鸟图,寓意“官运通达”、“丹凤朝阳”、“功名富贵”等。回纹边框嵌镀金铜活页及面页,门下垂两块牙子,镶花卉纹瓷片。此柜彩瓷以贴胎上釉的方法烧制而成,使图案高于平面,立体感强,且颜色艳丽,形象逼真,在故宫家具中仅此一件。

 

 

紫檀嵌瓷花鸟图小柜

 

紫檀嵌瓷花鸟图小柜

延伸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