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创新高 “金融整肃”压力加大 2013-04-12 中财网 周四,央行发布了“201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及“201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达2.54万亿元,该数据与1月份持平,再达历史新高。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 投行研究员分析认为,一季度非传统的融资方式(贷款、债券、股票以外的融资)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对于这些融资方式,今后需要从总量上进行控制。《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正是在3月底,银监会下发“8号文”,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运作,同时叫停农村金融机构向地方融资平台“输血”。在上述背景下,一季度快速扩张的社会融资总量背后,其实潜藏的是更严厉的政策风险。 3月新增贷款超万亿 M2突破100万亿大关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065亿元。 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 对于M2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有网友惊呼“通胀洪水来势汹汹”,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M2存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该问题由来已久,不会对短期的物价和股市走向带来明显的冲击。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有关“M2堰塞湖”的讨论不绝于耳,在M2突破百万亿大关的当口,种种“金融整肃”措施的出台,无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政策信号。 一季度货币实为宽松加大后续紧缩压力 对于一季度看似靓丽的货币和信贷数据,业内宏观分析师却有着并不是太正面的看法。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一季度末M2首次突破百万亿至103.61万亿元,增速回升至15.7%,新增贷款和外汇占款增长是推动货币供应增长的主要推手。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多于短期贷款,表明房地产信贷需求增加、企业部门的生产投资趋活。因此,在通胀压力减小,经济回升力度较弱的上半年,货币信贷将维持稳中偏松的态势,但到了下半年,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货币政策稳中趋紧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研究部诸建芳团队认为,2013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但是从一季度的货币供应结果看,政策仍未达到中性状态。尽管3月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通胀压力预期不大,但是持续的货币高速增长带来的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并没有消减,考虑到当前货币增速可能超出合理的范围,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仍有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其中,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力度将会有所加大,而在外部资金流入的情况下,提高准备金率也可能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