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shuofenglin 2013-04-16

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刘累耕 

颈性突发性耳聋(deafness of meck vnexpectedly简称DMV)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被损害的听力用常规药物疗法效果非常差,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上常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无效而痛苦的状况,对DMV的处理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种而甚为棘手。以前按常规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效果亦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尝试用特殊的针刺、推拿疗法治疗DMV症。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本方法的临床疗效,规范其取穴操作方法及刺激量,笔者除临床观察外,主要用耳电听力测定方法来观察评价其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于1996年6月—2004年8月,于本院及外院门诊及住院病房中收集,按上述标准共选出68例发病在2月内的急性患者,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7~71岁,平均54.31±9.81岁;平均病程24.38±15.58天。以上病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针刺推拿组(A)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听力功能损害评分值见表1。统计中只统计每人一只耳,如遇2只耳发病者以损害最重一只耳计数。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xˉ ±s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天)

听力功能损害评分

A

34

19

15

52.67±11.07

23.16±4.03

13.93±4.67

B

34

18

16

52.51±11.79

23.44±4.11

13.87±4.71

两组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

以《临床听力学》一书所列的耳听力障碍疾病诊断要点为依据[1]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耳听力丧失诊断标准;(2)病程在60天以内;(3)经电听力测定和CT颈椎间隙平扫检查证实。

1.4  排除病例标准

(1)其他原发性疾病可能出现非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2)颈椎有陈旧性骨折、脱位,陈旧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孕、产妇,精神病患者。(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或资料不全者。

 

观察方法

 

2.1  分组治疗

(1)针刺加推拿组(A)

①针刺穴位:风池、风府、哑门、玉枕、天柱、太阳、大椎、百会、听宫、翳风。②针刺手法:75%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已消毒的0.30 mm×40 mm毫针以45度角快速刺入穴位13~25 mm,病人无明显痛而有适度酸麻胀感为宜,随后以200 r/min速度捻转1~2 min,留针30 min,期间重复捻转4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③推拿疗法:患者坐位于凳上,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先用拇指关节背侧屈曲成角,用此角部压揉上述针灸腧穴,力量视病人受压部位组织承受能力大小和头颈部组织变硬、弹性降低情况酌情使用,即耐性强、组织变硬、弹性降低者用力可偏重,反之则宜轻力治之,次用手拇指腹弹拔颈椎正中从上到下棘突间纵韧带20次,又用双拇指放在颈椎3、5椎的正中位置,用较大较猛之力向前推进1~2 cm 5次,注意用力猛而距离短,患者再取屈颈位,医者用1支手托患者下颌,另1只手托后枕,分别将患者颈椎向右向左斜扳,可发出嘣嘣响声,但不宜强求响声,还要注意旋转前要确定患者最大生理旋转角度,经多次试旋转后沿颈椎周围方向前斜扳1~1.5 cm长度较安全,如不出响声也不可再超过力量及角度硬扳,最后用揉拿手法治疗1遍双肩及上肢肌肉结束治疗,整个过程约5~8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2)常规药疗组(B)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即治疗脑水肿(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改善脑循环(脑活素20 mL+0.9%GNS250 mL,脉络宁20 mL+10%GS500 mL静脉滴注,1次/日);给予脑代谢活化剂(包二磷胆碱400 mg+5%GS200 mL)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电听力测定方法

(1)A、B两组病例均于入院后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分别做电听力测定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操作按规程进行。

(2)听力功能评定按完全和严重损害分别定为15分、10分两种标准。

(3)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测定数据以xˉ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t’检验,参数间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各组方差异同性检验采用F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组及级间电听力测定值的差异,以及2组听功能损害评分值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后电听力测定值与听功能损害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电听力测定值提高50 db以上或听力接近完全恢复。显效:听力测定提高35 db,听力明显提高。好转:听力测定提高20 db以上,听功能轻度恢复。无效:电听力测定提高<10 db,听功能恢复不明显。

 

3.2  A组、B组治疗前后电听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测定值与听功能损害评分值比较          xˉ ±s

组别

例数

时间

电听力测定值(db)

听功能损害评分

A组

34

治疗前

81.44±19.77

12.25±2.71

治疗后

47.93±11.02△※

3.45±2.27△※

B组

34

治疗前

81.29±19.03

12.66±2.27

治疗后

75.68±9.38

10.71±2.1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2说明A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3.3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听功能缺损分值与电听力分值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功能评分值与电听力测定值相关分析           xˉ ±s

时间

组别

听功能评分

电听力测定

r

P

治疗前(n=34)

A

12.25±2.77

81.44±19.77

0.64

0.00

B

12.66±2.27

81.29±19.03

治疗后(n=34)

A

3.45±2.27

81.29±19.03

0.61

0.00

B

10.71±2.18

75.68±9.38

表3显示治疗前听功能缺损评分值与电听力测定值相关分析0.4<r<0.7是中度正相关,相关t检验P=0.000,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B组治疗后2者相关分析0.4<r<0.7,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经t检验P=0.000,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意义。结论AB两组治疗前后听功能评分值与电听力测定值呈中度正相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4  疗效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4

2(5.88)

12(35.29)

16(47.06)

4(11.77)

88.23

B组

34

0(0.00)

7(20.59)

8(23.53)

19(55.88)

44.12

由表4可见,两组间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组。

 

典型病例

 

李某,男,46岁,建委干部。2004年2月11日因突然发生左耳不能听到音响入住本院耳鼻喉科。经CT头颅检查:内耳及大脑未见任何异常改变,患耳电听力测定110 db,经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处理12天未见好转而要求针灸治疗。诊见左侧耳听力完全丧失,但追问病史时有颈项肌肉酸痛,颈椎活动受限史,经CT颈椎检查,结果示:C5/C6、C6/C7椎间盘突出0.3~0.4 cm,同时伴有C5、C6椎孔变窄影像。诊断:颈椎性突发性耳聋。经用A组方案治疗后听力有轻度恢复,治疗1月后听力明显好转,治疗2个月时听力接近正常,电听力测定值左耳50 db,嘱患者作巩固治疗,结果基本痊愈。

 

讨论

 

5.1  关于颈性突发性耳聋症(DMV),临床虽不多见,但在目前医学发展中对DMV症作出诊断,是完全可能的,经CT颈椎检查是不难查找其病因的。笔者观察,临床中亦有一部分耳聋患者就属于DMV。DMV发病机理笔者认为颈椎间盘、椎管、椎间孔、黄韧带病变,颈椎体骨折、脱位、椎旁小关节紊乱等症可导致颈椎—基底动脉受压,严重影响颈椎—基底动脉对桥脑、延脑及颞中回的供血量[2],在椎动脉受压及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代偿低下等诱因下可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引起内耳、脑等组织缺血性损害,约20%~30%的VBI可导致听力损失[3]。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分支经颈6~颈1横突孔内从枕骨大孔进入颅内[4]。椎动脉在此段受压供血不足对桥脑、延脑的听神经中枢核必将造成缺血性损害,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是发生MDV的根本原因。因此,对MDV的治疗必需抓住这一重要环节。

5.2  常规药物治疗,虽有改变脑循环、脑代谢作用,但未能解决听神经各级神经组织细胞供血不足状态,因此,不能收到治疗MDV的临床疗效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点应该引起药物治疗者的重视和关注。

5.3  针灸推拿疗法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病损听神经组织的血氧供应,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流阻力减少而产生恢复听神经功能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推拿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当的手法治疗可使颈部紧张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同时又使错位逆乱的组织和关节回纳纠正,使经筋顺接、流畅,达到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的目的,与针灸治疗相辅相成。因此,笔者使用的针灸及推拿疗法可松解关节粘连,缓解黄韧带挛急,更有特殊的他法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证实了A组治疗方法的优势疗效优于B组的常规药物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