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蝗灾引发的新产业 产值超过千万 --- 鹅

 榆杨 2013-04-16
 
  
图解:
    一大清早新疆昭苏县洪纳海乡的养鹅大户穆学军就组织周边的养殖户把鹅都赶到了一起。收购商梁成武也早早就来到了草场,准备提前验货定价,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做好准备。 
    梁成武:“十月底,这个时候鹅都能达到我们收购的标准,3公斤以上,现在活称一公斤才12-15元,到3公斤以上就18-20元。” 
    再过一个月,养了4000多只鹅的穆学军少说也能卖上20万元。这比去年的价格要高出了近一倍。这下农民们的心里都有了谱,一个个开始盘算起了自家的帐。 
    喀拉苏村村民阿布都克力木:“一只鹅一公斤17-18元的话是70多80元的样子,75-8  喀拉苏村村民叶力保:“我们现在一只鹅成本 
就是40元。肯定一只十元往上赚了。”
 
图解:
    草原牧鹅是昭苏的一项新兴的致富产业,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年产值就超过了千万,可他的发展却有一个离奇的曲折过程。 
    2004年,昭苏县把养鹅作为一个扶贫项目来发展庭院经济,穆学军当时也在院子里盖起了鹅舍,开始养殖。可就在第二年事情却因一场突然到来灾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穆学军:“柏油马路上弄的黑黑的一片,我说这是什么东西,车一压过去,啪啪响,车停下来我一看全都是蝗虫。” 
    2005年5月大批的蝗虫入侵,所过之处草原变得一片枯黄。在当地政府的提议下,村民将家禽都赶上草场,打响了一场草原保卫战。也正是这次经历让穆学军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穆学军:“听说内蒙有在草原上放鸡的,我们叫他草原鸡,在草场上放,他们蝗虫也多,它就吃蝗虫。”
 
  
图解:
    人家弄出个草原鸡,既吃了害虫又省下了饲料。如果自己把鹅也放养在草场,不也能节省下大批的饲料。何况家门口的这片草场还有充足的地下泉水,正好适合鹅的生长。打定了主意,穆学军在2006年一下购买了1000多只鹅苗,做起了巴拉克苏草原上的第一个牧鹅人。但很快他的这个举动就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穆学军:“有人就说你放那么多鹅,放在草场上要被黄鼠狼吃,被狗叼,被狐狸还要袭击,下雨了鹅小的时候怕被淋湿,被冰雹砸,有很多很多说法,说这家伙疯子。” 
    然而,穆学军的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方法,每天早上他带着鹅群进入村口的草场,吃跑喝足,傍晚的时候再赶回家。1000多只鹅几个月下来不但一只也没少,还一下子卖了5万多元钱。眼看着穆学军前前后后不到半年的功夫,就赚了这么多钱,周边的村民都盘算了起来,第二年不约而同都购进了鹅苗饲养起来。
 
图解:
    喀拉苏村村民叶力保:“大家都养了,这个种马场这里的人都养了,后面我们开始也养吧。” 
    喀拉苏村村民刘玉山:“就这地方养鹅的多,起码有3000多4000只,这个范围就有。” 
    米兰一家也在2007年的5月买了5000只鹅苗,随着大伙一股脑地赶上了草原。村口这片原本宽敞的草场一下显得越发的拥挤,清澈的泉水一个月下来也变得浑浊不堪。更让大家头疼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草原居然没有下一场像样的雨。 
    米兰:“干旱的年成,草也不长,你说每家每户都养鹅,我们家就几千只,别的家500、800只的都有,不断交替,这个水源就保证不了。”
 
  
图解:
    不能眼睁睁看着再有两个月就能出栏的鹅,因为没水而一天天减少下去。米兰决定重新寻找一片适合鹅生长的栖息地。然而,茫茫草原虽大,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却不多,究竟该怎样才能找到水源呢。 
    米兰:“山高水也高,找草比较绿的地方,这样就能挖出泉眼来,为什么呢,因为干旱的年成,草枯黄的地方一般都是没有水的,所以我们就找草绿的地方,大片大片的绿草下面可定有水资源。” 
    凭借着草原放牧的经验,米兰在相距村庄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泉眼,经过3天的整修,地下的泉水汇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米兰也带着自家剩下的4000多只鹅开始了长途跋涉。然而,她的这个举动却被村子里的人们认为是最愚蠢的行为。 
    喀拉苏村村民刘玉山:“鹅不能走太远,能走1-2公里,不熟悉也不行,再远了走不动,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图解:
    此时的米兰已经带着鹅群足足走了一天的时间来到了新的草场,她也学着牧马人的样子在草原上扎起了帐篷。但始终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鹅毕竟是家禽,一下改变了它早出晚归的习性,能不能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接连几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米兰始终不敢离开鹅群,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 
    米兰:“只要它毛都搭全了以后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从风雨中走过来的,只要有草,碰上风雨一点也不影响他的进食量。” 
    就这样两个多月里,米兰选择了3处草场,每隔半个月就进行一次更换交替,以维持草场的生态。没想到这个做法,被县里专做肉制品的收购商梁成武一眼看中,发现了里面潜在的市场价值。
 
  
图解:
    经销商梁成武:“当时我们想的是一个牧啊,这是比较原始的饲养方式,鹅和鸡一些家禽不一样,吃天然草,绿色环保,这就是卖点。” 
    梁成武马上与以往有生意来往的乌鲁木齐一家食品销售公司联系,一番现场考察后,他们决定就在这个牧字上下功夫。 
    经销商王立明:“销售首先要找对象,你要给谁,你要产品定位,既然你要打了这个绿色的,你不能往农村推,只能往城市推广,越大的城市人越密集越好销售。我们给南京苏州签订了80万斤当时。” 
    为了能让草原牧鹅形成特色,走得更远,当地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养殖补贴的优惠政策。 
    昭苏县县长叶力夏提:“在发展草原牧鹅这一块一只鹅苗补助两元,有些发展的大,草原牧鹅的数量多,我们可以照顾给他划一块地供他发展。”
 
图解:
    有了销路有了政策,大大激发了牧民养鹅的热情,如今,昭苏草原上牧鹅正在成倍的增长,梁成武和王立明也合作建立了加工厂,一条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已经在昭苏全面形成。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