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浒传:北宋愤青的心路历程
2013-04-16 | 阅:  转:  |  分享 
  
水浒传:北宋愤青的心路历程

水浒传,北宋,心路,历程,转帖可能因为语言的关系,对水浒一直不太感冒。同时出于对三国的喜爱,我对水浒能与三国并列四大名著之列总颇为不平。

我不觉得写了这么多个人的故事有多了不起,也不喜欢贼厮鸟之类的古代口语。108将中虽然有不少牛人,征方腊损兵折将却分明告诉读者其实他们也没多牛,并不能和三国中争雄天下的那帮人相提并论。

少不看水浒,这么一部我不喜欢的书却没有给少年的我带来什么影响。随着我的长大,水浒也慢慢的被遗忘了:比如初中时我就背不全108将都是什么星了,只记得少数的几个,hoho。

几年前的一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偶尔看到电视里演水浒(张纪中那个)。正演到陈太尉去梁山招安这段。李虞侯跟阮小七nb,阮小七把船弄沉了,和手下水卒狂喝了一通御酒,然后把水兑到酒缸里,唱着号子撑船走了。

出于平时的积累和天生的聪明,如醍醐灌顶,这时我突然完全明白了水浒写的是些什么人,是些什么事。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水浒写的是一帮北宋愤青的心路历程。

梁山上主要头领有三类:1,愤青类,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史进,石秀等等,他们是梁山真正的主角;2,背景类,代表人物宋江,他是主角们一个必然命运的执行者,不是梁山的主角;3,配角类,卢俊义,林冲等等,他们也是主角们命运的一部分,重要程度尚不及宋江,更不是主角。其他乱七八糟的一帮是凑数的,书中都是配角,跟命运不太沾边。

愤青,往好了说,愤怒青年。青年们往往是愤怒的,无论北宋也好,现代也好。他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发现面前横着无数障碍,有专家,有规则,有长幼之序,有先来后到,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全知,青年们于是愤怒了,企图打碎这些障碍,打碎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些愤怒之外理由。这是我对愤青心理的一个概括。

比如鲁智深,其实他混的一直都不错,小官当着,大和尚作着,什么镇关西老方丈都惧他三分,可鲁大师就是觉得过得不够舒坦,到哪儿都一通搅和,他为自己找了诸如镇关西太欺负人,鲁智深我就是太爱喝酒之类的理由,但很明显,他的问题出自他的愤怒,他这样一个极端的愤青,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愤怒的时候通常也很快乐,但碰壁总出现在快乐周围。鲁智深最终不得不离开这个使他愤怒的社会,来到梁山--愤青们的诺亚方舟--上。

梁山上的生活是愉快的,因为这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愤青。出于自我解嘲和自以为是,这些愤青们虽然本领也就是一般,名头却都无比响亮,象阮小七,一个船夫,外号却是活阎罗。吕方比较客气,只是小温侯,郭盛更愤怒一些,干脆就赛任贵。梁山好汉们的外号是很有讲究的,真正有本领的,外号往往一般,比如武松,鲁智深,林冲,呼延烁,秦明,董平之流。而比较不行的,却往往有个吓人的外号,象八臂哪吒,飞天大圣什么的,这些诨号颇象一个街头卖大力丸的艺人,已经比较明显的脱离它所描述的事实。花荣算愤青里的高手,所以他的外号自然也比五虎更不客气点。吴用也只是一个坏主意特多的人而已,在梁山却俨然是孔明再世。反正你可以没什么本事,但你不能不nb。这是愤青们的一个特点:必须觉得自己特nb。

但自封的nb毕竟总还是缺点什么,这时林冲他们的出场就很有必要了。可以肯定的是,林冲,秦明这些正规军的加入为梁山愤青们增加了无数信心,随着他们的加入,梁山从愤怒中开始产生自己的朴素的理想,只有破而没有立毕竟是不行的,愤青也必须有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坐次排出来,愤青们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正规军表面上地位更高。但愤青们知道,这只是让他们为自己卖命的代价,毕竟此时梁山的理想就是愤青的理想。

(时间顺序上并不是很准,但是从逻辑次序上这段应该放在这里。更何况排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每个人上山的时候都会立刻有一个属于他的座位。)愤青一天天作大,终于,连传统规则的代表--朝廷,都不得不正视愤青们的存在了。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电视中的一幕--招安。招安是愤青时代的庆典,阮小七戏耍钦差时,并没有受命于谁,他也不认为他的行为关系到梁山的未来,他只想面对曾经约束自己的规则展现自己的愤怒。相对阮小七快乐的愤怒,武松,鲁智深在梁山上的愤怒更为直白。当陈太尉一行灰头土脸的离开梁山时,愤青时代终于达到了颠峰。但是,

颠峰永远是衰落的开始。作为愤青们命运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宋江早已经知道只靠愤怒是无法创造一个时代的。其实对宋江此人没什么讨论的价值,因为他不需要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必须典型的是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只要宋江手握梁山大权,且比较冷静,宋江个人义薄云天也好,阴险狡诈也好,对梁山的命运不会有任何影响。宋江对愤青前景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种判断也是愤青们前途上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即:愤青回归的必然性。招安让更多的梁山非铁杆愤青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及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愤怒和利益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哪个更长久这个问题开始笼罩在梁山泊之上。

关于投降就不多说了,只有极少数超铁杆愤青反对,多数人在长期斗争中都明白了,愤怒,不能永久的使自己活的更好,融入规则之中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征方腊开始愤青们逐渐被打回原型,不管从是本领上还是心态上。他们以这种方式融入了社会的主流。

后面朝廷的报复可以理解成愤青生涯的代价。朝廷的报复并不是必然的,代价却是一定要付出的,报复在这里只是一个让愤青们付出代价的契机。

本文的愤青无贬义词。很多人--比如说我--都曾经是这样一个愤青,都经历了这么一个从愤怒到妥协的过程。

水浒,写的就是愤青们必然失败的命运。所谓少不看水浒,说的是如果人老了,就会明白不管那种愤怒有多么痛快,也还是越早远离它越好,少年人却有可能不懂得梁山愤青命运上的必然性,而向往那样的畅快。

作为山寨,水浒并不典型,作为愤青,水浒典型。水浒的语言也是为愤青们这种畅快服务的,可惜几百年后的我们已经感受不到这种语言中的豪、爽。

从作者行文来看,他是站在愤青这边的,可以说是一个顽固老愤青同情者。

虽然还是不太喜欢水浒,但我总算是懂了,不由得想到,能懂得这些说明自己也不再年轻了。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