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路花语:借得明月可读山

 昵称535749 2013-04-16
癸巳早春,再次来到冠有双遗产之名、可读的的东岳泰山。第一次登泰山还是在“批林批孔”的1974年春寒料峭的时节。想来,已经过了近40年了……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礼乐,由此得窥封禅大典全豹;登泰山而小天下,以开阔的眼界胸襟审度自己德才学识的修养;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足见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不同寻常的地位。因此名岳大山是可读的。就如读一本本充满哲思的书籍。只要肯用心去读,就会读出潜于其间的天规与地律,以及大宇宙存在之奥秘。
  
  孔子,集智者、圣者之大成。史载,名岳大山
与名人结缘,肇始于孔子。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这不仅拓展了泰山文化的内涵,也使儒家思想文化借泰山之力发扬光大。同时,孔子也开创了名人登泰山的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使后人竟起仿效,接踵而至。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的文化中的一大景观。孔子在泰山的影响又是深远的:夹谷之会,是儒家政治的成功范例,证明儒家绝非盛容服而饰辩说博学不可仪世的虚妄之徒;《龟山操》、《邱陵歌》,引出屈原、李白等人行路难的千古传唱;长期奔走齐鲁,对比中悟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似乎已涉及到文化地理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在细致的观察中体味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是山水欣赏对人的心理与健康的作用,无疑是对旅游心理学、旅游审美学最早的启蒙认识。如果说有谁在山川游览中留下了最为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那么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后人把孔子与泰山紧密联系在一起,誉为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明.严云霄《咏孔子庙》),这一见解,是相当深刻的。孔子研读泰山,究竟读到了第几页,不得而知。然他对“礼”的阐释,至今闪有思辨之光。一部《四书五经》,能够被传诵几千年,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义。不然,中国乃至世界,不会有那么多人潜心去研读和传播它。
  
  登名岳大山,光怀有猎奇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怀有敬仰和感怀之情去登临,才会有所识、有所得。显然,名岳大山的确会激发人的灵感与激情。不然,五岳独尊东岳泰山为何至今还能吸引全世界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因为什么?不言而喻。
  
  
岱顶南侧的瞻鲁台,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孟子.尽心上》载:孔子登东山面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这是讲知识境界要不断递进,才能有更高的道德修养。此处曾有孔子小天下处刻石,以志纪念。
  
  如斯,假若不登高远望,何来孔孟思想意识的深邃与光辉呢?
  
  历史名人无不与名山结缘。据传,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就是在嵩山金壶峰下的老君洞里撰写而成的。晨阳初照的金壶峰,那里气韵苍茫而风水不凡。远山近岭,似乎都是在“道”的氛围里起起伏伏又淡定自若。假如老子不是在大山中,具体地说不是在金壶峰下沉思妙想,他的《道德经》能不能闻世,且也难说。大宋诗人楼异,为此写过一首七律《金壶峰》:“想见金壶泻墨河,皂林余涧郁嵯峨。伯阳当日传经后,肯向山阴与换鹅。”老君洞,我曾去瞻仰。当时,明显地感觉到有一个空净气场赫然存在。后来揣度,那一定就是“道”。唐大诗人王维的诗作《归嵩山作》,就状写那时辞官归隐途中的所见景色和心境:“清川带长簿,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显然,他是来潜心寻找灵感与激情的。从他的诗作里就能看出,一经跨入嵩山之界,他便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自然人。随之而获的愉悦与自在,使他兴奋不已。王维如斯,老子也如斯。简言之,凡进山归隐者,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来求得名岳大山的大气和灵气,获取内心世界的空灵与豁达。
  
  是夜,住进一座岱顶居所,想多多吸纳一些“儒家”之自然磅礴的灵气。说不定,还能闻到孔子那铿锵的讲课声呢。
  
  夜深之后,先是荡起一阵又一阵的春风,并伴有清幽的松香。林木萧瑟不止,山野似在低语。是不是在诵读《四书五经》?也说不定吧。这种身离红尘之外的涓涓思绪,使人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真是妙不可喻。
  
  在思绪纷纭中,忽然闻有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是何飞禽?布谷鸟吗?它为什么深夜里出来叫?这与《四书五经》的传播,有无关联?令人遐想联翩。但又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沉迷于这一山的宁谧与沉寂?又是什么,牵引着人红尘中的灵魂,一步一步,进入一处从无涉历过的秘境?
  
  思绪万般中忽然感到有些渴,站起身,饮尽一杯泰山女儿茶,而后推窗夜望。窗外,满山林木似乎都在幻生着淡淡的月光,枝枝叶叶都是发光体。猛然觉得,这月光不是从天上洒下来的,而是从林木那里生发出来,这一感觉十分美妙。我不想让生活经验破坏此刻的美好联想,故而不去抬头望空,不去读那一轮,姗姗来迟的山月。
  
  夜气渐而浓重,了无睡意。的确,在这般哲思的夜晚,蒙头睡大觉简直就是一种浪费。遂,披衣出门,走下台阶。见落叶几片,在树林上空轻然旋动。风,微拂而充满禅意。森林无语,横卧庭前的巨型卧牛石,亦无语。夜,深邃而苍阔。这眼前的岱顶,似乎不是一座山体,而是一个人了。是在夜读?还是在沉思?抑或是在挥毫泼墨?就不好揣测了。
  
  夜,出奇的静。仿佛听到了一声轻咳,颇显苍老的那一种轻咳。耳边似有盖碗轻扣的玎玲声,并闻有古老而纯粹的树香飘来。月光,满山满岭地漪动开来,有几粒星子,歪在山头。像是夜读得累了,禁不住那一阵阵袭来的困意,连连打着呵欠。
  
  一夜无眠,次日清晨,在瞻鲁台看日出,口中默念着:在泰山日观峰下,昨夜山林生发月光……,
  
  至此,这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值得追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