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苑:四大名石篇 . 寿山石印章

 愚雅轩 2013-04-17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奇石苑:四大名石篇 . 寿山石印章

 中文名称

寿山石英文名称:shoushan stone 定义:以迪开石、叶蜡石、伊利石等矿物为主、并达到图章石雕琢工艺要求的岩石。因主要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 

    寿山石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寿山宝石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

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

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杜陵坑石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月洋系石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山系寿山石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黄色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二号矿石:

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并分布有白色糕点,以黄色为最佳。二号矿的一部分黄色品种被命名为黄巢冻、花虫洞、醉红。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中国四大名石

    在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石头是最为关键的材料。自从元代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起,历代文人雅士便开始在石头上自篆自刻,篆刻骤然兴起,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种流派。篆刻印章是中国文人雅士和收藏家所青睐之物。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往往一方好的石头加上优秀篆刻家的雕刻达到完美结合,成为传世珍宝。在众多的篆刻用石中,最受篆刻家喜爱的算是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

    石材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以其色彩绚烂的“天姿国色”打动人心。寿山石色彩走向及浓度深浅变幻莫测。紫者明艳,绿者悦目,红者热烈而华贵,黑者肃穆而神秘,白色素雅而别致。一石多色的五彩石常是绮丽绚烂,令人心醉神迷。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多种。

    在寿山石中,有一种“石中之王”——田黄。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青田石

    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有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的,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据专家统计,青田石共分有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广为篆刻家所青睐。封门青象征隐逸淡泊,尤为文人雅士所好,被称为“石中之君子”。

    昌化石

    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青田石稍硬,而在昌化石中的鸡血石,因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人们俗称鸡血石。它是石中精华,具有鲜红艳丽、晶莹剔透的特点,历来跟玛瑙、翡翠、钻石一样被人们所珍视,被誉为中华国宝。鸡血石的发现与开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上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昌化“鸡血”、寿山“田黄”、青田“封门”合称“印石三宝”。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现了昌化田黄,据行家检测,高品质的昌化田黄可以与寿山田黄相蓖美。

    巴林石

    巴林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巴林石学名叶蜡石。巴林石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巴林石质细腻,湿润柔和,软硬适中,最适于篆刻印章或雕刻各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

    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的鸡血石,有 “草原瑰宝”之美誉,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融“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