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十课
2013-04-17 | 阅:  转:  |  分享 
  
临江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课题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杨雷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12年12月3日 小组 编号 LS02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定向解难,。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最先灭掉了国。266年,他的孙子建立晋朝,定都,史称西晋。年,西晋灭掉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但是此后发生的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7年,重建晋朝,定都,史称东晋。

2、4世纪后期,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王是他任用汉族人为相。383年,在东晋大败前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建立了政权,定都(今),439年,统一了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已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迁到。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把皇族由姓改为姓;鼓励;采用;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二、【合作探究】:

自孝文帝死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三、【达标检测】: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曹魏B.西晋C.前秦D.北魏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B.洛阳C.许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族B.鲜卑C.汉族D.匈奴

5、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B.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

四、【课堂总结】:

北方民族大融合



应促

趋改革的背景

势进迁都洛阳

促进民族、

北魏孝文帝改革融合的措施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的作用

成功的原因

五、【拓展训练】: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语音不听仍旧,若有古味,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⑴材料中的魏主和帝都是指谁?

?

⑵两则材料中的诏令分别促成了哪两项改革?

?

⑶为了“名正言顺”,相关的改革措施还有哪些?

?

⑷“帝”改革前后的名字有何变化?他所指的“北语”、“正音”分别指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教与学反思】:



北方民族大融合作业检测班级姓名时间

基础达标:

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

A、使用汉语B、改汉姓C、与汉人通婚D、迁都洛阳

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

A、北魏B、北周C、前秦D、西晋

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

A、西晋B、曹魏C、北魏D、西汉

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

A、前秦B、西魏

C、北齐D、北魏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

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



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



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



④用22个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献花(0)
+1
(本文系临江二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