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西递古镇碰到那对老夫妻的。那天正赶上早春的第一场雨,烟雨中的西递别有一番韵味。我在半山处的观景台环顾西递。
“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村子叫西递吗?”身后突然响起一个很大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我回过头看到两位银发老人,他们手牵着手站在一起,老先生手里撑着一把伞,但我发现那伞几乎整个儿都在老伴头顶上。
见我回头,老先生露出歉意的笑,低声说,“对不起啊,我老伴耳背了。”解释完,他又指着西递继续对老婆婆大声喊,直到老伴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老人这才咧嘴笑了起来。
还没有走进村子,远远的已见一座雄伟的牌坊高高耸立在村口,在我欣赏牌坊时,那对老夫妻已收起雨伞,穿过了牌坊,正沿着月湖缓缓向前行走着。
当我要离开西递时,我再次听见了那老先生的大嗓音。我顺着声音来到古宅“大夫第”前,只见老先生和他老伴依偎着站在楼前,老先生大声对老伴说:“古时候小姐们抛绣球的绣楼就是这样子的,你要不要上去抛一下啊?”
“哎哟,你这个老头子,说话越来越没边际了,都这么老了还抛什么绣球。”
“嘿嘿,”老先生笑着冲老伴大声喊:“哎,抛绣球的时候千万要记得对准我啊,否则被别人夺了去就麻烦了。”
老婆婆羞答答地嘟囔道:“这还用说,当然是要抛给你了。”说完这话,她才看到站在旁边的我,瞬间红了脸。
我忍不住打趣道:“你们这么大岁数依然这么恩爱,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啊?”
“秘诀?当然有!”那老先生看了老婆婆一眼,然后指着“大夫第”的门额说:“看,秘诀就在那里。”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在门额下题着六个字:做退一步想。
“两个人相处,哪有不起争执的?不过,相互退让一步,相互多为对方设身处地想一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老先生说完,搀扶着老婆婆慢慢远去。
王茂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