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二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

 庶民临风 2013-04-18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1)
  元朝末年,一代大盐枭方国珍的侄子方行曾经写过一首咏怀伍子胥的诗《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如下: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这首诗写的很有诗骨,在咏古诗中算是上乘之作,特别是颔联两句,“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从诗中可以看出,方行对逼死伍子胥的勾践非常轻视,直斥勾践不是做天下霸主的料子。在春秋五霸的评选中,勾践有时被请进来,有时被踢出去,但比勾践成为五伯长更让人们感兴趣的,是他的不可复制的传奇人生。

  说不可复制,是因为自勾践之后,历史上再没有人能像勾践那样,把人性中的隐忍之怒做得那般极致。即使如江东枭雄孙权含垢忍辱地给曹丕装孙子,成就一方霸业,被陈寿称为“有勾践之奇”,也不过是勾践的模仿者相对较成功的一位。
  勾践的身上有很多行为特质,但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勾践的绝世人生,这个字想必一定是个“忍”字。说到忍,三国有一位大忍人司马懿,演技一流,最终骗倒傻瓜曹爽,夺取了司马家至尊天下。司马懿的成功,是建立厚黑心理学基础上的忍字功,其实司马懿的忍功相比于勾践,只是小巫见大巫。
  试问,有谁可以面色从容的跪在曾经的死敌面前,一脸谄媚地品尝着对方拉出来的新鲜粪便?有谁可以跪在死敌的面前当马凳,请死敌踩着自己的虎背上马?有谁可以心情愉悦地跪在地上,请死敌临幸自己的妻子?
  同是忍界大腕,面对男人都无法承受的奇耻大辱,司马懿做不到,刘备做不到,孙权也没有做到。赵佶倒是做到了,但入金后的赵佶为了活命而被迫接受金人的凌辱,而勾践则是主动要求死敌无情践踏自己的人格尊严。勾践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复仇!赵佶永远没有机会复仇,因为他不是勾践。
  讲勾践感天地泣鬼神的励志故事,自然要讲到那个大名顶破天的成语——卧薪尝胆,实际上这个成语和勾践只有一半的关系。勾践尝苦胆是有的,但卧薪却是北宋大牛人苏轼半开玩笑似虚构出来的。
  勾践实际上什么也没卧,他用的是一种辛辣的菜根,就是蓼菜,因为这种菜根非常的辛辣,所以每当勾践为复仇而谋划困倦时,就用眼睛盯着蓼菜看,顿时睡意全无。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南宋宰相李纲曾经说勾践“勾践身入吴国,以为臣仆,仅得归国,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无论勾践是卧薪以尝胆,还是枕戈以尝胆,勾践在从吴国饱受三年耻辱归来后的存在,都可视之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存在。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的夕阳下自刎被普遍认为具有浓烈的美学意义,实际上相比于项羽的死,勾践的生在人性还具有知耻意识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艰难。
  对于读者来说,更欣赏项羽的死,悲壮而富有魅力。但于勾践来说,放弃人性知耻意识到极致的存在,也是一种伟大的美学存在,只不过这种美过于沉重,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
  如果天生就是奴隶,那么在主人面前展现种种丑陋的媚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都是无可厚非的,奴隶生杀自由主。而勾践的身份是一国之主,拥有属于他的天下臣民,甚至还战胜过他死敌夫差的父亲,曾经争霸中原的吴王阖闾。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勾践失去了他曾经拥有的所有,为了实现人生的大逆转,勾践在众目睽睽之下尽情展示奴性的极致,这份压抑和隐忍,又岂是他人所能理会?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2)
  其实在隐忍背后,还有勾践对他曾经战略决策失误的自我反省,也是对自己实施的惩罚。只是想不出除了勾践之外,还会有谁会自己的错误施加如此的严惩?
  勾践之所以兵败会稽山,入吴为奴,尝尽人生耻辱,纯粹是自作孽不可活。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94年,勾践从父亲允常手上接过王位的第三年,而勾践的对手,就是他曾经的手下败将、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
  勾践做为胜利者,夫差做为失败者,已经永载史册。但让人们所意外的是,就在这一年(公元前494年),勾践更像是灭亡之前的夫差,而夫差更像是兵败之后枕戈尝胆的勾践,人生的戏剧性反转让人不胜感叹。

  阖闾因为大意,以为勾践是孺子可欺,大发雄兵进攻越国,结果被勾践奇兵打败于槜李,阖闾被勾践射了一箭,回国后不久就挂掉了。据说阖闾在死前拼尽了最后一口气告诉夫差:“你要不为我找勾践寻仇,你就不是我的儿子!”
  夫差励精图治,“日夜勤兵,且以报越”。吴国在阖闾的治理下如日中天,夫差只需要理顺治国逻辑就可以了,而勾践之前战胜阖闾纯属意外,论国势,吴远在越之上。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勾践一直认为夫差不过是个庸才,不如趁夫差羽翼未丰时将其剪除。
  勾践没有不听大夫范蠡的良言苦劝,结果不出意外的在椒山被吴军暴打成猪头,以残兵五千人退保会稽山。此时的勾践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除了被吴军一口吃掉,勾践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反抗。
  勾践的人生似乎即将走到尽头,但大夫范蠡提出的一个建议却让勾践看到了他还有一丝光明的未来,只不过这种亦实亦幻的未来,必须要用他的人格代价来换取。按范蠡的话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按范蠡的话,一定得死。

  范蠡的建议很简单:说世界上最好听的话,送世界上最珍稀的宝贝,“卑辞厚礼”收买夫差,希望能籍此让夫差罢兵,勾践就有一线生机。如果夫差瞧不上这些东西,那还有一个办法,不过比较冒险,就是勾践亲自去姑苏向夫差请罪,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小尊严来换取越国的大尊严。
  范蠡是千古不世出之奇人,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时局的把握,要远比同时代的对手伍子胥看得更为透彻。勾践的性格是什么样,范蠡再清楚不过,勾践对人格尊严看得比天还要大,范蠡敢于向勾践提出这样丧尽人格的建议,就是基于范蠡准确地把握住了夫差的性格弱点。只要勾践按范蠡说的去做,范蠡敢保证勾践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活下来。
  范蠡的话伤到勾践强烈的自尊心没有?肯定伤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勾践灭吴之后对范蠡起了杀心的主要原因。只是范蠡太精明,提前溜掉了,只有傻乎乎的文种还在等死。
  勾践要杀范蠡和文种,并非是二人深谋远虑,有姜子牙之智,而在于二人曾经是勾践人生中奇耻大辱的见证者。勾践成功之后,二人每在勾践身边多呆一天,勾践在吴国的耻辱经历就会痛彻骨髓,勾践在二人面前就永远抬不起头来。

 。伍子胥的性格实在太过刚烈,个性极强,这样性格的人应该不是特别多,但一旦让他们抓住了机会,他们就会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伍子胥之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原因,夫差虽然不想听他的管教,但毕竟伍子胥是自己的父持,伍子胥如果能不要端着架子,夫差自然还会尊敬他,虽然不会太听他的。夫差就是前世的项羽,伍子胥就是前世的范增,但范增没有伍子胥这么激进。夫差不听伍子胥的,伍子胥在潜意识是把夫差当成敌人的,当他提出要求要看着夫差灭亡时,夫差就已经成为他敌人了。如果伍子胥不自杀,而是被软禁起来,等到勾践灭夫差后,伍子胥想必是非常的激动抓狂,在夫差吐口水,指天骂地,以伍子胥的偏激性格,这事他真干得出来。古时勾句不分,经常通用,但在春秋时,应该是句践吧。对古文字不是很了解,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小笑的同学这么年轻就离开了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唉,实在太可惜了,让人悲痛。每天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美丽的花朵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凋谢了,从人间到天堂,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往事便已尘封,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正如小笑所说,希望大家以后多注意锻炼运动,保持一个强健的体格,有了不适不要强忍,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粗心大意。小笑最后一句说得真好:为塑造一个健康的时代做出各自的贡献。方行写的这首诗非常有诗骨,诗贵有骨,在咏史诗中可说是上乘佳品。勾践的成功不是平白得到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人格代价才换来的,这一点,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无关的失败,主要还是他自己的原因,西施只是起到了间接的影响。伍子胥几次劝夫差远离女色,更不要接近政治上非常不可靠的越女西施,但夫差早就无药可救了。

  做为勾践耻辱经历的亲历者,范蠡和文种是勾践不想再看到的人,只要他们离开,并答应永远不再回来,而且永远不再说起这件让勾践难以启齿的经历,勾践还是视他们为知己的。对勾践来说,或对有勾践相似经历的人来说,只要归隐江湖的范蠡和文种才是好的。范蠡比文种聪明就在这一点,他深深看透了这一层人性,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何况范蠡都见过勾践的那一幕幕耻辱,自己不走,等着勾践来杀么?所以他提前溜了,才成就了陶朱公的一段江湖传说。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3)
  有时人性就是这么悖谬,越是在乎尊严的,越能做出自我伤害尊严的事情。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做尽了丧失人格的丑事,一旦得志,他对百倍千倍的洗刷自己曾经的耻辱。如果有人曾经见证过他的耻辱经历,那么他用尽一切办法除掉此人。
  勾践就是此类人,在勾践看来,如果他此时为了保住仅有的一点尊严自杀的话,那么椒山之败就永远成为他人生中洗不掉的污点。要想洗刷椒山之败的耻辱,那只必须以牺牲人格代价来争取活下来的机会,慢慢再找夫差算总账。英雄自有气短之时,用一时的耻辱换来一世的荣耀,项羽做不到,但勾践一定能做到
忍!心字头上一把刀,说得容易,做到不容易。虽然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建议,准备入吴为奴,但内心深处的激烈思想斗争是可想而知的。对于性格要强的人来说,尊严的意义远大于生命,就这么放弃?勾践肯定做不到。
  范蠡的自卑之计能骗得过单纯幼稚如项羽的夫差,但骗不过老奸巨猾如范增的伍子胥。即使越国使者文种用极为恭卑的语气请求吴王放小臣勾践一马,勾践为了表示对吴王宽恕的感谢,愿意“请为臣,妻为妾。”伍子胥一眼就看穿了勾践此举背后强烈的复仇意识,因为伍子胥本人就是一个极端的复仇者,所以伍子胥能摸清勾践的心态。
  夫差有些犹豫,消息传回越国时,勾践顿时感觉到绝望,如果连这仅有的复仇机会都得不到,那么他只有自杀以谢先祖了。“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勾践杀妻灭子,散尽家产与夫差决一死战,其实这才是真实的勾践!
  入吴为奴,是勾践为了实现人生大逆转不得不接受的残酷安排,但勾践的骨子里却是一个至刚至硬之人。正如厚黑教祖李宗吾所言:“厚黑学博大精深,有志此道者,必须专心致志,学过一年,才能应用,学才三年,才能大成。”
  梁山大头领宋江是真正意义上的厚黑人物,他在做吏期间养成了厚黑为人的好习惯,对谁都是面带和气,这才是厚黑的上乘境界,刘邦也是如此。勾践进入厚黑界只是半路出家,在兵败椒山之前,找不到有关勾践含垢忍辱的记载,这和勾践的富贵出身有关,他不需要耍厚黑手段就能得到王位。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4)
  隐忍是一种功力,而厚黑则是另外一重境界,不能把隐忍和厚黑简单的混为一谈。隐忍更多的因素是不甘与坚持,正因为不甘失败,所以才坚持下去,这是对命运的顽强抵抗。
  周文王为了打消商纣王对自己的怀疑,强忍悲痛吃下了儿子伯邑考的肉,勾践在吴期间,品尝夫差的粪便,给夫差当马奴,只是一种生存手段,与厚黑无关。
  勾践花重金买通了吴国宠臣伯嚭,通过伯嚭说服夫差,携文种、范蠡入吴服待吴王。越国群臣送别勾践于浙江之上,群臣设宴与勾践饯行,勾践先是仰头望天,不知道在想什么,然后举起酒杯与群臣道别,热泪滚滚而下,一言不发。
  勾践的泪水,实际上是对自己入吴自辱以复仇的否定。如果不是为了越国大业着想,勾践更愿意和夫差血战一场,即使战死,江湖上也会颂传着英雄勾践的美名。
  横剑一死并不难,只须忍受几分钟的痛苦,而跪伏在死敌面前忍辱负重以求咸鱼翻身,却要承担几年的痛苦。而这种心灵上的挫伤将会成为伴随一生的隐痛,随时可以发作,折磨自己早已疲惫不堪的灵魂。从这层角度上讲,勾践比项羽更有担当,项羽乌江一刎,看上去是英雄壮举,实际上是在逃避困难。
  而且对勾践来说,前往吴都受辱,并非一定能换回复仇的机会,他最担心的是夫差听从伍子胥的挑拨,随便找个罪名就能把自己做掉。如果是这样,那么勾践将带着永远无法洗刷的屈辱下地狱,难道勾践入吴是甘心受夫差奴役的么?
  在临别前与大臣的谈话中,勾践就流露出这种隐忧,“复反系获敌人之手,身为佣隶,妻为仆妾,往而不返,客死敌国。”不要说勾践是冷血的阴谋家,更不要说勾践是大脑里充满奴性的软骨头,这都不是真实的勾践。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5)
  但凡自尊心强的人,往往都特别重视名节,都会对曾经的“失节”而耿耿于怀。韩信从淮阴恶少的胯下爬过去,被天下人视为笑柄,韩信也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韩信也想过万一没有成功,他的胯下之辱将会被他带进坟墓里。同理,勾践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还有没有未来,一旦夫差变卦,他会不会后悔当初还选择这条危险且屈辱的翻身之路?
  不过对勾践来说相对有利的是,他身边还有范蠡这位超级谋士,可以临机决策,帮助勾践化险为夷。而且夫差为人又极为好名,有妇人之仁,只要勾践卑辞动之,就能打动夫差心中最柔软的那根感情之弦,不至于让夫差对自己起杀心。
  勾践在见到夫差的那一刻,用的就是悲情法,勾践痛哭流涕的跪在夫差面前请罪,请宽厚仁慈的大王饶恕臣这条贱命。站在一旁的伍子胥知道勾践在演戏,劝夫差不要中了勾践的苦肉计,但夫差是个很容易受感动的人,在勾践的泪水面前,夫差选择了宽容,“诛降杀服,祸及三世。”

  夫差和项羽都有妇人之仁,他们从不怕在战场上与敌人逆杀三百回合,但他们却总不是敌不过敌人的泪水和哀求,结果放敌人一条生路,却给自己留下一条死路。后人经常把勾践和刘邦做为反面典型,在批判他们“忘恩负义”的同时,歌颂夫差和项羽的宽仁。
  项羽先破坏了楚怀王事先约定,由诸侯共同遵守的入关中者王之的条约,而且项羽死不肯过江东,不能算是刘邦的过错。勾践臣服于夫差本就是在演戏,而非真心诚意的请求夫差宽恕他,这只能说夫差太傻,谁让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勾践的行为符合孙子兵法所说“兵者,诡道也”的求胜逻辑。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夫差待勾践不薄,可看看勾践在吴都的两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勾践和妻子住在石洞里,每天穿着粗布衣裳,给吴王铡草喂马,扫马粪。
  最经典的一幕就是有次夫差生病,勾践为了让夫差打消对自己的最后一丝疑虑,请求太宰伯嚭拎着盛着夫差恶臭粪便的屎盆子,然后勾践跪在地上用舌头舔尝着粪便,然后说大王龙体可愈,夫差龙心大悦。
  世界上有哪个男人愿意品尝另外一个男人的粪便,何况他们还是曾经的死敌,这种尊严的无限自贬,给夫差带来了心理上的极大愉悦,或者说是复仇的快感。从这个角度讲,夫差对勾践的所谓不杀之恩,勾践已经用包括吃大便、供妻子临幸在内的人格自我贬损偿还了,还能要求勾践怎么做?

  伍子胥曾经警告夫差不要被勾践表面上的奴性所迷惑,一旦放虎归山,虎必噬人。夫差不同意伍子胥的观点,他说勾践有三种美德,一是义,二是慈,三是信。义者,勾践率越人归吴;慈者,勾践亲尝粪便,使妻为婢女服侍夫差;信者,勾践几乎掏空了越国国库,把大把的金银奉送给吴国。也就是说,夫差也认为勾践已经偿还完了他曾经欠自己的各种债务,不再欠自己什么了。
  做为强势的一方,很容易忽略在弱势一方在受辱时的心理感受。虽然夫差并没有逼迫勾践去做这些下三流的事情,但在勾践看来,夫差永远欠他一场羞辱。这很好理解,韩信在以楚王的身份回到淮阴后,重赏了曾经羞辱自己的屠家恶少,并称恶少是壮士,其实这也是韩信对恶少的报复,不过手段比较隐晦而已。
勾践做事非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血,他追求的是冰冷的结果,而夫差和项羽似乎更享受轰轰烈烈的过程。勾践之所以敢放下尊严去给夫差当马奴,就是看透了夫差的这种性格弱点,而勾践要做的,只是防备伍子胥使坏。虽然夫差是主,勾践是奴,但勾践却将夫差玩弄于股掌之上。表面上看是夫差玩勾践,真正根本就是勾践在玩夫差,夫差被勾践卖了,还在替勾践数钱。
  不过像勾践这样的忍辱负重,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这需要极强极冷血的心理素质,精神稍不强大,早就自杀了。就像韩信那样,但凭一口气在,早将恶少杀了,但他还是选择了伏地而行。因为他心中还有个伟大的理想没有实现,他不能因为这个小人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韩信是不会这么做的。在本质上,勾践韩信的主动受辱,都是大丈夫所为,他们衡量的清轻与重。能在屈辱中活下来,远比自杀更有勇气。勾践是非常之人,所以他做的是非常之事,勾践有时做事更像一台冰冷的机器,虽然冰冷,但却极有效率,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当然也是可敬的。

   勾践和刘邦非常相似,夫差和项羽非常相似,夫差和项羽的性格都是孩子气的,仅从交朋友的角度讲,夫差项羽是值得交的,因为他们率真可爱。勾践刘邦其实也不是后世所描绘的那般厚黑,他们也是性情中人,他们也有感情,他们也有朋友。勾践算计夫差成功后,在明知道夫差有可能学自己复仇的情况下,也差一点心慈手软,放夫差一条生路,被范蠡及时劝住了。在某一些方面,勾践还是挺可爱的,只是要做他们的朋友,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他们的政治理想,决定了任何一切感情都要置于政治理想之下。在乱世中,比道德的,一定会被比吃人的吃掉。乱世的本质,就两个字:吃人!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太厚道的人在乱世中最好的选择是归隐避世,否则心存善念,是很容易被人算计的。

  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其实是自己心态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特别是某些与所写文字相似的经历,写起来就非常的真实,有感染力。忧伤,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人生就是从一个这里走到那里,然后关门的过程。写作,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需要在文字上下点功夫,狼就是文字功底有些浅了,所以经常出错。写作,不要考虑去超越谁,只要写出了自己的最好状态,读者喜欢看,就行了。写作,贵在真实、自然、流畅,不要作过多的雕饰,这很容易失真。

  老猴对郑国衰落的感慨很深,确实,郑国在春秋早期是小霸,地理位置和江湖地位,有些类似战国时的魏国。虽然居天下之中,四战之地,但如果战略得当,是完全可以争雄天下的,结果却一步步滑向衰落,最终沦为晋楚之间的骑墙酱油男,甚至要靠夏姬来维持门面的程度,简直就是一部类似红楼的豪门衰落史。到了春秋中后期,郑国基本成了群众演员,哪个片场缺群演,郑国上去演一把。非常的可惜。

  郑国地处天下之中,精英辈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相子产,绝对是千古一相的作派。只是限于郑国国力,没有条件做出更大的成就。齐庄公完全是自找抽,哪有这样给权臣扣绿帽子的,何况自己还是个傀儡,实在是粪耙子摇头找屎。姬僚有些像李建成,论能力,不逊于公子光,姬僚的战略同样是外放型的,只是姬僚没有姬光那般厚黑。庆忌实在可惜,更让人惋惜的是,庆忌死于要离这个疯子之手。杀王僚的专诸还可以理解为妻儿谋万世饭碗,要离杀庆忌,什么都不图,还主动害死了自己的妻儿。公子光有能力,但阴谋诡计太多,做人做事不太阳光,喜欢搞台下政治,和伍子胥互相算计,和后世某人有些类似,呵呵。伍子胥和郑国有过一段交集,要不是太子建发神经似的要谋取郑国江山,伍子胥原来有是可能定居于郑国,为郑国所用的。只是当时的郑相子产要和性格极端的伍子胥共处,可能会有些困难。

  渔夫子路?没什么印象了,查一下相关资料。拆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但要有规划,有些具有唯一性,历史性的建筑,最好不要拆,一拆就再没有了。非常喜欢站在铁路天桥上,看南来北往的列车呼啸而过。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总有到终点的那一刻。一扇扇开开合合的车门,就是人生一段段无法忘却的记忆。有时经常看着穿啸远去的列车发呆,在想像坐在车窗边的旅客们,他们各自的人生,都还好吗?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6)
  勾践在受辱时的心态和韩信是一致的,只不过因为他受到的耻辱更为严重,所以勾践的报复心理更为强烈。勾践在从吴返越后,召见群臣时说:“昔者越国遁弃宗庙,身为穷虏,耻闻天下,辱流诸侯,今寡人念吴,犹躃者不忘走,盲者不忘视。”忘记历史,是对民族的背叛;忘记耻辱,是对尊严的背叛。 
  当年意气风发的越王勾践,新的身份是吴王的马奴,在姑苏众目睽睽之下,尽心尽责的服侍着吴王,成为吴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这里没有勾践的亲人、兄弟,更没有在越国时专属于他的那份王者之尊,有的只是屈辱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幻想。

  夫差确实宽仁,没有难为勾践,而且勾践的种种媚举也不是夫差逼他的。但正因为如此,夫差越宽仁,勾践会觉得越屈辱,在自尊心强烈的弱势一方看来,强势一方对他越好,他灵魂深处的那种知耻意识就会无限放大。
  勾践在姑苏忍了整整两年,虽然妻子和范蠡、文种日夜陪伴在勾践身边,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勾践的孤独感,但在灵魂深处,勾践依然是一个孤独者。更何况范蠡和文种每天都会亲历睹勾践的马奴生涯,从这个角度讲,范蠡、文种和夫差一样,都是勾践不想再见到的人。
  在众人的努力下,夫差已经完全被骗倒了,认为放勾践回越不会影响到吴国的称霸,于公元前489年的三月将勾践放回越国。在越国君臣一行来到三津(今吴淞江下游)的时候,身边已没有一个吴人,勾践突然泪流满面,悲不自胜。
  当初他入吴为奴,就是从三津取道北上,当时的勾践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因为他看不到未来。而如今两年的受辱期已满,勾践恢复了自由,那些不堪回首的耻辱已经成为历史。
  勾践并非后人传想中的冷血,他的感情世界非常丰富,他也会哭,也会慨叹命运。勾践在三津口的江水之上,品尝的不再是臭不可闻的粪便,而是自己劫后逢生的喜悦泪水。勾践心潮起伏地告诉身边人:“我落难时,从三津经过,当时不知道还能否活着回来。”

  等到船只即将抵达越国的水岸时,勾践看到无数百姓挤在岸边,欢迎他们的君主在饱经磨难时安然回来时,自椒山惨败入吴为奴后的几年时间内在勾践心中积郁的压抑,这时彻底得到释放。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术——勾践的心路解读(7)
  勾践近乎是怒吼着哭出声来,“吾已绝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复乡国。”按《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的记载,勾践说完这句话后,“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一般人受辱后,一旦和死敌强势易位,他们会把死敌整得很惨,用一种变态的心理去看待落难的死敌。有些人受辱后的心态容易变得扭曲,伍子胥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勾践并不是这样,这两年在吴都的受辱经历,是勾践用常人难以想像的隐忍挺过来的,勾践稍有些意志薄弱,他随时可以选择自杀。
勾践有一个万个理由仇恨夫差,在三千越甲吞吴后,夫差落到勾践的手上。如果勾践换成伍子胥,夫差会死得非常难看,但勾践并没有丝毫复仇的变态快感,他更同情走投无路的夫差,夫差现在所面对的,就是当初自己所经历的。
  强者很容易同情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弱者,因为强者能从这样的弱者身上怀念属于自己那段的灰暗历史。从本质上来说,夫差和勾践其实是同一类人,他们的血都是热的。
  夫差哀求勾践念及当初他对勾践的不杀之恩,放吴国一条生路,夫差派大夫王孙骆来告命,言辞哀婉可怜,并承诺“若徼天之中得赦其大辟,则吴愿长为臣妾。”勾践对此的反应是“不忍其言,将许之成”,同意放虎归山。
  勾践当然知道放虎归山的后果,夫差极有可能成为再版的勾践,而勾践则有可能沦为再版的夫差。但在王孙骆苦苦哀求的那一刻,勾践还是心软了,就像当年夫差的心软一样,差一点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幸亏被智算无遗的范蠡给拦住了。
  范蠡的冷静分析让勾践放弃了迂腐的妇人之仁,必须在吴国的冷灶上浇下最后一盆凉水,但勾践还是坚持要求赦免夫差本人,并为夫差在甬东(今浙江宁波海中小岛)安置了居所,划拨三百家供夫差役使,被夫差拒绝了。
  当然,从这一点上讲,夫差更有骨气,宁死不吃嗟来之食。可如果从励志的角度讲,夫差又不如勾践,在相同的人生困局下,勾践可以吃嗟来之食以图后举,夫差为何就不能?
  这样的勾践,还是值得尊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