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大余之四—大余的丫山

 sundewa 2013-04-18

作者 悟空

漫话大余之四鈥敶笥嗟难旧

丫山是赣南所推出的一个风景区,走赣韶高速公路或323国道就能看见去丫山古寺的路牌。丫山口边就是我们大余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07年我们来此创业,就和丫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什么叫丫山?丫山的的主峰是双峰,如两只竖起的马耳朵,像“丫”字,故为“丫山”。丫山的主峰也叫双秀峰,高达海拔906.2米。

丫山是赣南绵绵群山的一点,丫山的区域约6平方公里,从山脚下的石门水库沿水泥路开车到山腰的灵岩古寺约4公里,再从古寺到山肩的景区服务处有2.5公里,那里有停车场、餐厅还有从上往下进入卧龙谷的入口处。再往上就是山头双秀峰了,那里山势陡峭,问遍身边的人都不知如何才能上去。

丫山树木四季葱葱,山沟里树木参天,尤以卧龙谷景区为最。大雨过后或在雨季,亦有十几处大小瀑布,瀑布的激越和小溪流动使得整个山川都激活了起来。满目的翠绿,养眼;沁心入肺的负离子,养肺;山野情趣脱凡超俗,养心。

我说“山沟里树木参天”是有意思的,0708年丫山发生过几次大火,从山下的农田烧起,火势顺坡而山,成片的树林被烧毁,而山沟里的树木却免遭其难。当时火灾后我开车上山,真是惨不忍睹,树木黑黑的一根根光秃秃的,绵延4公路到丫山古寺附近。到了今年虽然过火地重新披上了绿装,但都是小树苗了,看了让人惋惜。

丫山景区有资料介绍,我就不累述了。

丫山古寺,叫灵岩寺。初建于南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几度兴衰。古寺在历史上曾“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的记载,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留下诗文墨迹,更使丫山流芳百世。

2007年我们来到大余,眼见这几年古寺的外围建筑也在不断的增加,近年政府又划给了庙里200亩山地,庙的主体建筑也扩建到了12000多平米,但实际上仍旧算不上是一个大庙。但庙不在大有佛则灵,这几年的山火只要烧到古寺的附近就自然熄灭了,和尚、居士、百姓更说是菩萨显灵,于是,更多的朝拜者来此双手合十,念叨:阿弥陀佛。每月的初一、十五香客很多,香火旺盛,到了特别的日子上山的车辆绵延56公里。我们公司也受庙的主持传昌法师的邀请,参加过水路法事。我们听念经,跟着和尚的后面在一个一个的菩萨面前参拜,还要跪下,这也是个体力活。在庙里吃过几次素斋,是流水席,一批一批的香客全由那些居士做义工招待。我跟传昌法师合影过一张照片,照片拿给同事们看,竟然有的同事会问哪个是传昌法师?

200912月公司给丫山古寺捐了石门,曰:智慧门。智慧门在古庙下的停车场。如果你从智慧门上山,就会踏上一条叫菩提道的小路,这条小路上有一小桥,有一小亭。小桥叫一味桥,小亭叫聆心亭。这门,这路,这桥,这亭,禅意深远。

“智慧”一词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一味”,佛经中如来教法,喻为甘味,因其理趣之唯一无二,故曰一味。“聆心”,及听心,是扪心自问的意思。这一路正如人生,入得智慧门启蒙愚昧,增长智慧;走上菩提道受“一味”真理的开导,顿悟!超凡脱俗,达到聆心自省,不受俗尘污染的境界。只是我辈虽然秃了头发,貌似和尚,实际六根不净,过了几次智慧门,走了几次菩提道,踏上几次一味桥,坐过几次聆心亭也没“顿悟”。

菩提道这段路虽然只有300来米,却是树木参天,古藤悬挂,小溪潺潺。小溪里巉岩怪石,溪水跌宕起伏。

再往上就能到达古寺的外围大门,名曰:山门。进的古寺山门,是一个小平坝叫狮子桥,这里有几株300年的古树,有国家二级古树竹柏,还有国家二级古树南岭栲。我想,这几棵古树得以幸存到今天,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在丫山的其它地方好像没有这样的古树了。狮子桥这里有一放生池,池里鱼儿们游哉悠哉。再往上十几步是哼哈殿,殿里应该住着哼哈二将,传说他们是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形象威武凶猛,一名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叫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这是两位纯中国爷们。

过了哼哈殿往上又是一处放生池。池内红锦鱼硕大、灰黑的鲫鱼成群,投一点食料就鱼浪汹涌。此处还有一小小的土地庙,住着土地公和土地婆这一对纯中国的神仙夫妻。

丫山古寺,千年来有了中国神将和神仙的守护,那些外来的和尚才好念经啊。真可惜哼哈二将是守庙的门神,为企业守门的门神到哪里去请呢?

再上,就是庙前广场了。进得庙里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三圣殿、观音殿、地藏殿、寮房等建筑,顺山势由下而上,状况与其他寺庙大同小异。

庙里的山边有一块巨石,上书“飞云石片”四个大字。据说,很久以前庙里的一个主持,很喜欢吃赣州的豆腐,坐上飞云石片去赣州买回豆腐,一个来回豆腐都还是热的。有一次他去买豆腐带回一女子,从此飞云石便失去法力,不能再飞了,我想这块石头也可以叫色戒石。嗨,和尚吃豆腐吃出个女子来,原来“吃豆腐”这句俗语的典故的出处在这里!

丫山是佛教胜地,历代文人墨客亦来此游玩,比如宋代的张九成、明代的王阳明、刘节、清代的袁牧。也有资料介绍丫山说:许真君在此修行悟道,宰蛟擒妖,“真君洞”与“布道台”历尽风霜至今乃深藏山中,蕴涵了翔实的道教文化。只可惜我在这里没有看见道士,也没有看见道教文化的东西。

我说不上信佛,但佛的做善事的佛理与社会公德相通,佛的不杀生的理念又与保护野生动物不矛盾,现在我相信佛的一些理念是超前和普遍的,是沉淀了千年来人类智慧的。

丫山给我的感触是:

练脚丫山麓,洗肺卧龙谷;

极目双秀峰,鱼乐山顶湖。

参禅灵岩寺,聆心菩提路;

拜佛亦求道,诚者自然悟。

 漫话大余之四鈥敶笥嗟难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