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芜湖古城系列之三】钟家庆故居

 洁洁赢 2013-04-18
天平大路12号钟家庆故居(1).JPG 
                                                  太平大路12号钟家庆故居

120323201011260e41a5f74c47.jpg 
钟家庆(1937--1987),著名数学家,芜湖人。1956年,芜湖市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华罗庚教授的研究生。1968--1978年,任教于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1978年,调回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致力于多变函数与微分几何的研究,对于紧黎曼流行、拉普拉斯算子第一特征值,获得最佳估计;还与美国数学家莫毅明教授合作,证明了非负全纯双截曲率的紧凯勒--爱因斯坦流行必等度于紧的厄尔密对称空间,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成为我国数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鉴于其杰出的学术成果,提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员,并任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优秀数学家,与杨乐、张广厚等同为数学界之中年精英。钟家庆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和其他大学讲课,指导研究生,三次应邀赴美,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与交流。1987年2月,以最高评分荣获首届“陈省身数学奖”。同年4月12日,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突发心脏病,猝然去世,年仅50岁。1203232011377ee325fee7b7a5.jpg.thumb.jpg 
12032320101c96668786efc81e.jpg.thumb.jpg 
                                                       芜湖市第一中学内的钟家庆纪念铜像

1203232010425f25dd21622039.jpg 
                               钟家庆(后排左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家福

                                                                                                             从芜湖走出的数学大师

一、良好的家风
  钟家庆老家在安庆,十岁时,因父来芜工作,全家迁至芜湖。他生活在一个人口较多的家庭,上有姐姐哥哥,下有弟弟妹妹。由于家境困难,最小的妹妹,出生不久,便让别人抱养。其父钟万森,从事财务工作,有聪慧的数学头脑,且富于文化修养,尤喜爱古典文学,常吟诗作文,与人唱和,办事认真,为人耿直。其母卢文英,操持家务,勤劳俭朴,热情待人,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妈妈。来芜时,钟家庆入长春小学读三年级。升入四年级时,转入励德小学。小学毕业,入市二中,读初中。初中毕业,考入芜湖一中高中。每当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妈妈纳着鞋底,孩子们做着作业,全家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人靠不断求知充实自己,只有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方可不断进取,积累丰厚学识,成为一名卓尔不群的大家。
  钟家庆天资聪慧,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上课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经常向老师提出“为什么”。除了课内学习外,对书本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阅读兴趣。因家境贫寒,不可能让他购买许多课外书。放学过后,他总是在附近的书摊上,贪婪地阅读各种图书。有一次,他在书摊上被一本童话书深深地吸引,读着,读着,夜幕降临了,他才匆匆赶回家。家里的妈妈正焦急地等他吃晚饭,还以为他出了什么意外。这种热衷读书的劲头,一直到他进入北大,丝毫未有减退。课余假日,常常清晨背着书包,带着干粮,离开宿舍,一头钻进图书馆。直到晚上十点钟,图书馆关门,他才结束一天的读书生活,返回宿舍。钟家庆大学的同窗好友,十分佩服他那种勤于阅读的好习惯,给他取了一个“书虫子”的雅号。
三、锐敏的解题能力
  数学家都具有锐敏的解题能力,钟家庆在这方面显得十分突出。钟家庆中学的同学回忆说,遇到代数、几何上的难题,不少同学都束手无策,钟家庆却思路敏捷,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方法,数分钟内就能破解难题。有一次举行数学统考,时间为120分钟。过了半个小时,钟家庆请假上厕所,却没有返回考场。监考老师到他座位边一看,原来所有题目均已完成,且答案全对。他是为了不招人注意,以请假如厕为名,离开了考场。
四、全面发展的人才
  钟家庆虽有敏捷的解题能力,却不偏科,是一位文理俱佳的双优生。1956年春,全市举行高三数学、语文竞赛,钟家庆均荣获第一。他的语文水平在一中是出类拔萃的。钟家庆喜爱古典文学,唐诗宋词许多名篇都能背诵。他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选为范文,评讲时推荐给全班同学。由于他语数成绩都十分优秀,高考填志愿时,语文老师竭力主张他填报文科,数学老师则动员他填报数理专业。他自己权衡再三,还是报了北大数学力学系。进入北大,仍然没有割舍对中文的喜爱,在攻读数学力学之余,报名参加了北大的文学社,课余经常参加文学社的一些活动。钟家庆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谈吐幽默,生活达观。他对家乡曲调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黄梅戏,十分喜爱,《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中的一些唱段,都能哼上几句,每当班级联欢,同学们总欢迎他唱上一段。
五、仁者爱人
  钟家庆才学出众,却没有半点傲气,与人相处,十分低调,处处显露豁达、大度、真诚。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兄长。
  钟家庆的妻子吴美娟在清华大学任教。文革期间,钟家庆和妻子随清华的教员一道下放江西南昌附近的“鲤鱼洲”农场。由于钟家庆在劳动中十分踏实肯干,被军宣队分配去看管“黑五类”队员。钟家庆却和这些队员过从甚密,不让他们从事过重过累的劳动,累活、苦活总是自己抢先去干。军宣队找吴美娟谈话,要她转告钟家庆,必须“划清阶级界线”。吴美娟十分不安,将军宣队的批评告诉丈夫。钟家庆听后淡淡一笑,坦然回答说:“我心中自然会有数的。”他坚持按自己的做人原则,去对待这些“阶级敌人”。钟家庆逝世后,力学系当年曾与钟家庆一道劳动过的老教授,含着热泪说:“逆境中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品格。当年在江西农场,家庆帮我扛最沉的麻包,帮我挑最重的担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
六、爱国情深
  宿鸟恋故枝。钟家庆对养育他的家乡,充满了诚挚的爱。他的两个子女钟文、钟宁,数学禀赋好,继承父业,先后考入北大数学系,后又赴海外深造。钟家庆在给子女的信中,总是叮嘱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钟家庆把攻克数学难关,与振兴中华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我们祖国有数千年历史,我们的先人在数学上有伟大的创造。今天,我们的条件更为优越了,应当作出更大的奉献。他年过不惑,还买来英、俄、德、法、日文字典,奋力学习外文,争取更多地吸取国外的数学研究成果,力求有新的突破。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时,与美方的一位数学家合作,研究紧黎曼流形上拉普拉斯算子的第一值入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前人的成果,获得新进展,被权威的国际数学杂志发表,引起数学界的关注。此外,他在多复分析、群表示论、代数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认为:钟家庆的数学研究“非常深刻”,赞扬钟家庆是“中国中年一代数学家中的最杰出者”。著名数学家张荣庆指出:钟家庆的数学研究“很杰出,已经成为数学文献中的重要成果”。
七、浩气长存
  天不假人以寿。长期艰苦的数学研究,使钟家庆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1987年4月13日,钟家庆在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因突发心脏病而与世长辞。
  钟家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频繁地奔波于欧美和祖国各地。一方面,为了吸取海外数学最新研究成果,他经常前往海外;一方面,为了培育数学尖端的新苗,在北大、清华、武大、厦大、数研所,经常会看到他讲学的身影。
  钟家庆的同窗好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杨乐,在八宝山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的钟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上,泪流满面地致悼词,他说:“钟家庆是我国卓越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是以自己的血汗以至生命为代价的”,“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钟家庆同志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一个年轻有为的数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虽然他仅度过四十九个春秋,然而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1987年5月8日,钟家庆在美国的同行和弟子,在哥伦比亚大学,为他举行了纪念会。同时,中外数学家共同发起创立“钟家庆纪念基金会”,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钟家庆数学奖”,从1988年开始,每年一度,奖励国内优秀的数学硕士生、博士生。

                                                                        本文摘自芜湖作家朱典淼的作品《数学之星---钟家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