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波谈作文技巧

 昵称8088609 2013-04-18

话题“离别”作文导写与示例

话题设计
  “人生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流传至今的古词分明道出了人们的离情之深。因为人间就是有情世界,亲情,爱情,友情,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缕缕情丝织就绵密的人情之风,让人们抛不开,扯不断,挣不脱。无论贵贱贫富、地位高低,无论贤愚聪拙、身份何异,都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有离合的悲欢、聚散的苦乐。所以说,离别之伤痛确实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别之情是从古至今最能激发文人灵感的创作题材,为此,也留下许多历久不衰的佳篇。
  请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例文一
  
  乡关何处
  
  
  告别,太过于沉重,太过于伤感,稍一提笔,顿觉一夜白发,岁月陡增。而正是这样一块精神负重,千百年来敲击中国文人的隆背青衫,于是年岁停滞,黯然神伤:溶进了阳关朔风下的浊酒,溶进了后庭柳荫里的千行泪,溶进了长亭古道边的清风……
  文人赶科举试的脚步声,夹杂着驴马的轻蹄,书僮的山歌,依稀回响在山路或驿道上。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仕,往往是年少轻狂,纵情傲物的才子们的雄心。他们洋洋洒洒一篇《阿房宫赋》,脱口成章一句“笑孔丘”,常常少年得志,英姿勃发,指点江山,不亦乐乎。
  然而,现实让他们明白:他们应对的不是平仄修辞,而是官场政治;他们天真自负,而世道却与他们而相违。那么便告别吧,挥别这富贵地、温柔乡,别处自有我的天堂!
  有些人的告别豪情万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人告别老泪纵横:十年憔悴到京城,谁料翻为岭外行?告别之后,又有几个可再回来?即使路过再遇见,彼此也没有交流的欲望,如飞萤扑向了自己的火焰。
  朝庭的朱红大笔,迁移了文人的身躯,也迁移了他们的人格,而文人本身,又有谁不是强颜欢笑,暗自孤伤?于是在当时还是南蛮的江南,他们寄灵魂于山林。后人们因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记住了一座楼;因为“手可摘星辰”记住了一座寺;因为罗池柑香记住了一座城。在文人泪眼迷离,心力憔悴,白发苍苍,望断京城不见家的苦楚里,我们找到了中国文化最纯朴、最自然、最有力、最可歌可泣的精髓和脊梁。
  告别就告别吧!乡关何处不是?
  故人所谓的故乡,其实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那故人迁徙奔行的最后一站。
  我会和泰戈尔一样,与太多中国文人一起,平淡看告别,追随那永恒的潮水,因为那神秘的异乡,正在向我走来。
  
  点 读
  古代文人从别乡求仕到最终远离官场,重返自然,经历了人生中最严峻的心灵磨砺。当他们在求索中终于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才发现迷恋许久的地方并不是自己的真正故乡,告别而去也就成为必然。
  
  例文二
  
  告 别
 
  
  花朵义无反顾地选择绽放,尽管绽放后是凋零;流星义无反顾地选择绚烂,尽管绚烂后是殒落;飞蛾义无反顾地选择光明,尽管光明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题记
  
  一、兰草
  他自诩是兰,高贵而典雅、圣洁而高尚。他自诩是草,幽深而孤独,恬淡而宁静。他是属于高山的,因为他有山的高大与伟岸;他是属于流水的,因为他有水的灵动与洒脱;他是属于自然的,因为他有大自然的纯真与质朴,而他却不属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属于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他有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要誓死保卫他的国家与臣民,可那滚烫的流动奔涌着的鲜红液体终被帝王的一次次拒绝而冷却凝固。于是,他低头,转身,离去。
  汩罗江,那条流淌着悲伤的河流,成为他告别时惟一的陪葬。他消瘦的肩膀,风中飞舞的缕缕青丝,在历史的瞬间定格,世界在那一刻按下静音,惟有轰轰的江水为他奏响告别的乐章。于是,他怀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纵身一跃,用他的离开来惊醒那个末落的王朝,用他的离开来铸造生命最绚丽的绽放……
  屈原,历史将其铭记!
  
  二、向日葵
  向日葵,如火焰般燃烧,如鲜血般艳丽,如一轮太阳,炙烤着那个受伤的灵魂。
  画笔在他的手中飞舞,色彩在他的眼中旋转,他在用他的心灵与生命对话。他狂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星空下,在麦田里,在夜间的咖啡座旁。他曾经那样自信自己是天才,是艺术殿堂里的神笔,他以为世俗的眼睛能洞察他非凡的艺术天赋,他以为失败必定是成功之母,他以为他足够勇敢与坚强。
  可是,他忽略了永恒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考验,精神终于崩溃,心灵终于不忍重负,他走向麦田,扣响手中的枪。血红的色彩,将生命的画卷溢满。
  凡高,用自杀告别人间!
  
  三、大海,房子
  “我想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这个孤独的夜游者,将自己疲惫的心丢在了自己建造的寂寞空房。
  他的躯体在纷纷的人群中游走,渴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寄托与归宿,可他,却一次次失败地离开。是他过于奢求,还是这世界太不完美?他迷茫,他不知所措。诗歌成为他惟一的倾诉,于是有了“面朝大海”,有了“春暖花开”。
  孤独的小船在生命的海洋漂泊太久,终于疲惫,可他却连一叶孤岛都无处可寻。于是,他将自己高贵的头颅枕上冰冷的铁轨,用无声的抗议来和世界告别。
  海子,迷失的孩子……
  
  尾声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生命的舞剧,终有谢幕告别的一刻。无论是掌声如潮,鲜花簇拥,还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只要自己觉得坦荡无愧,那就不要害怕告别……
  
  例文三
  
  面对离别
  
  
  树叶有长有衰,花儿有开有谢,太阳有升有落,山峦有起有伏;海面有风平浪静,波涛汹涌;生活也有聚欢和乐,离愁别绪。
  也许昨天我们还在一起畅叙幽情,今天却要面对一个措手不及的现实——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情到深处,离别带给我们的似乎只有感伤。
  面对离别,我们吝惜于剩余的时光,希望再多在一起坐一会儿。多说两句知心话,多看彼此几眼;记住相处的感觉,亲切的言语,熟悉的容颜。无须在对方从眼帘消失的那一刻,让泪水模糊了双眼。
  面对离别,我们会有诸多的回忆:欢乐时的笑脸,悲伤时的眉头;一起做过的事,一同走过的路。忽然间,才发现曾经被自己忽略了的许多许多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
  面对离别,我们不要有过多的留恋。有了新生活,有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快乐,我们就应该重新面对。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去的你我,不过是彼此生命中一位不平凡的过客,来的时候享受幸福,走的时候也无须太过留恋,偶尔回忆。偶尔感动而已。”
  面对离别,千万别忘了曾经和你走在一起的朋友。若干年后,当我们相遇在陌生的城市,心中自会升起无限的幸福。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情节。风起风息,云聚云散;路同路异,人和人离。就这样,让我们,离别吧。
  
  例文四
  
  送 别
  
  
  我急忙换了件衣服,悄悄溜出了病房,顿时,凉飕飕的秋风便把我裹住了。由于在暖烘烘的病房里待久了,一见凉风不禁打了个寒噤。天空蓝莹莹的,夕阳从林立的高楼缝隙间透出淡淡的玫瑰色的余晖。
  母亲走了,风尘仆仆地赶了150里路来医院,却只能陪我几个小时。短暂的幸福过后,宁静的病房里,她留下的只是半杯温热的水,床上坐过的皱折,还有满满一抽屉的水果。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母亲单薄的身影和疲惫不堪的眼睛始终没有消失,可又看不见、摸不到。此时,我很想再见她,而且渐渐形成—种无法抑制的强烈渴望,像—个饥饿的人时刻都想吃顿饱饭。现在没有任何事情比这更重要了! 

      当我赶到车站时,母亲坐的那趟长途汽车还没发出。等车的人很多,乱糟糟地挤成一团,叫喊声、咒骂声响成一片。我找了好半天才看见母亲,她被杂乱的人群死死卡在靠近车门的地方。车门还没开,司机和售票员在车上悠闲地吐着烟圈闲聊。
  母亲居然也看见了我,表情显得异常惊讶和焦急。她极为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急切地问我:“你咋出来啦,有事儿?”
  “不,没有。”我说,“想来送送您。”
  看得出,母亲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嗔怪地说:“这么大了也不懂事儿,天冷了,别着凉。”边说边把我上衣裂开的领扣扣上。她的手很粗糙,短短的手指,粗大的骨节,手背出现了干裂的口子,鼓着几条青筋。
  我好久没有这样仔细地端详过母亲了。她的皮肤松弛了,额头、眼角满是密密的皱纹,慈祥的目光里充满了疲乏。她很累,一定很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会儿。见到了母亲,我的心情明朗了许多。
  “回去吧!”母亲说,“天冷了。”
  我答应着,身子却没有动。我真想告诉她,我是多么地想她和爸爸。有时在梦里,犹如自己是睡在家中,睡在母亲身边,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怀里,我的身心全部都融化在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惬意中。然而,醒来后,却只能愣愣地望着空荡荡的病房。但此时,我没有说出口。
  “要开车了,快回去吧,天冷。”停了一下,她又说,“心里别着急。”
  “嗯。”我点点头,并对母亲轻松地笑了笑。
  车门打开了,人们拼命向车里挤去,谁不想占个舒适的座位,免受两个小时的旅途之苦呢?
  “我走了,你快回去吧。”
  “就走。”我说,但依旧站在那儿看着她匆匆地挤上车。
  没上车的人都在尽自己的本事向前挤。强壮的横着膀子左冲右撞;机灵的见缝插针,巧妙地从人群中钻过去;粗野的破口大骂,蛮横无理的推搡别人。可是母亲呢?这些她都做不到。那善良的心和单薄瘦弱的身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样的竞争中占到优势。她只能在人群外围,像一片漂在浪尖上的叶子,随着潮涨潮落,时而涌向外滩,时而又漂回大海。我看见风吹起了她头上的几缕白发,顿时感到胸口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泪水一下子溢满了眼眶。
  朦胧中,我见到母亲仍在挤着,那几缕白发仍在飘动。此刻,我真想抱起她,推开人群把母亲扶上车,为她选个向阳靠窗的舒适座位。可我不能,我无法实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人群冲过来,拥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终于上了车,上面自然不会有她坐的地方。我看见母亲靠着车门,透过灰蒙蒙的玻璃向我亲切地笑着挥了挥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刷地流了出来!
  我的母亲啊……
  
  评 点
  作者通过写母亲因探望自己要忍受长途乘车之苦而自己却无法相助的愧疚、自责的复杂心理,将一曲母子互相关爱的亲情之歌在送别的场面中谱写出来,令人为之动容、感慨。
  文章对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尤其是手指、面部、头发的细节描写及对作者心理的刻画细腻传神,把饱经风霜、心地善良的慈母和成熟懂事的孩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性格十分鲜明。

话题“毛毛虫过大河”作文导写与示例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期电视节目上,主持人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给参与者: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要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桥又远在千里之外,那么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大河呢?
  一位演员:等河干了爬过去。
  一位编辑:搭船过去。
  一位商人:躲在别人身上过去。
  一位律师:从地图上爬过去。
  但最让观众怦然心动的是一位小学生的答案:变成蝴蝶飞过去。多么睿智而美妙的回答!毛毛虫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敬慕里,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鲜花盛开的彼岸。
  请以“毛毛虫过大河”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与前几者的回答相比,毛毛虫身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质是什么?那就是不异想天开,不依附别人,不投机取巧,聪明而又勤奋,无惧秋雨冬雪、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带着自信安然成长并不断自我完善,直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然后翩翩飞过大河,到达幸福彼岸。我们只有把准了话题提示语的这一核心,才能在记叙中铺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漫漫征程,才能在议论中演绎其实现变化的诸多要旨,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在理趣和情趣、实力和魅力相映中熠熠生辉。
  
  例文一(记叙类)
  
  寄生蟹
  
  
  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小生灵,其中蟹是一个大家族,海里的蟹一般都很大,宛若铜盘。
  一天,一个富翁来到海边散步,眼里带着忧虑。一阵潮水过后,富翁在海滩上看到一种蟹,很小,而且有许多。他很奇怪海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蟹。于是他便去问当地人,原来这叫寄生蟹,每年涨潮时都会随着潮水过来很多,但这种蟹不会努力爬回大海,它们依靠每次涨潮时从大海里带来的食物维持生活,但这些食物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它们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这么小也就不足为怪了。
  到了枯水期,就连这最基本的食物也没了,这时它们就会尽力爬回大海。这是一段艰苦的路程,它们饿着肚子要爬很长距离,但一旦爬回大海,它们就能得到充足的食物,以后便也会长得像铜盘那么大了。
  富翁听到这,眼里放出了光彩,似乎得到了什么宝贝。他立即开车回家,召集全家人开会,当即宣布让他唯一的儿子离开家独立生活,家里不会再给他任何照顾。一家人都惊呆了,全都盯着他看。一向养尊处优的儿子顿感手足无措,但父命难违,只好收拾行李离开了家,从此心中对父亲产生了恨意。
  对于一个富家子弟,独立生活似乎更不容易。他从一家小公司的小职员做起,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努力,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给他父亲看看。在历经三次事业的失败后,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最终他取得了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功上市,但他坚意不肯原谅年迈的父亲。
  几年后,在老富翁生命垂危之际,家里人硬是把儿子拖回了家,但儿子仍然不愿与他说话。这时,老富翁颤抖着手拿出了一只红色的小蟹,讲起了“寄生蟹”的故事。
  ……
  儿子一下子失声大哭起来,跪到了父亲的床前。
  父亲抚摩着儿子,老泪纵横:“你不再是一只寄生蟹,你成功了,你靠自己的闯荡和打拼茁壮了自己,你已经长成了一只真正的‘蟹’。”
  最后富翁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床头那只红色的寄生蟹被儿子摆放到了自己的老板桌上。
  
  评 析
  “寄生蟹”是作者着意营造,也是文中反复呈现的一个物象,它在文中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喻理。“寄生蟹”是选择苟延残喘,还是选择艰难跋涉,决定了它们将来长得是小如拇指,还是大若铜盘。推物及人,一个人奋进的力度、强度和精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亮度。二是推进。正是这“寄生蟹”所昭示出的人生哲理,启发了富翁的心智,他将一向养尊处优的儿子逐出家门,让其在生活的风浪中磨练、打拼、完善、壮大自己,最终将其锻造成了商界的真正强者。不仅如此,富翁弥留之际拿出的一只寄生蟹也让儿子最终深味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峰回路转。三是设白。故事的结尾,儿子将那只红色的寄生蟹放到了自己的老板桌上,这不仅让他回味过去,更让他时刻警示未来,因而也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文二(议论类)
  
  “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
  
  
  有时总习惯去做“平步青云”的美梦,幻想能够“一步登天”,但事实很快给了我答案:欲得“百步穿扬”之术终须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脚踏实地方为唯一通途,厚积薄发才是唯一出路。美梦,不能仅靠脑子去想,而要用实干去圆。
  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是雄鹰,一是蜗牛。雄鹰凭借的是它那一双天生的垂天之翼,而蜗牛则完全靠的是后天的自信与毅力。茫茫人海之中雄鹰实为难觅,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想要铸造出人生辉煌的一瞬,都需脚踏实地、艰苦卓绝地努力。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是一句很精彩、我也很欣赏的广告词。同时,我也敬佩一个人——丁磊,提起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很陌生,但说起“网易”,那就家喻户晓了。丁磊就是网易的CEO,令我敬佩的当然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创业之路。十年前,个头不高、长相平平的他还是浙江一个地方邮局的职员,平日里他安分工作,始终来回于那固定的两点一线之间。几年后,网络在中国蓬勃发展开了,与众人被动地接受和使用网络不同,这个富有豪情壮志的年轻人看到了潜在的发展商机。他敢想,更敢做。他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稳打稳扎,逐步攀升,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站打造成了国内如日中天的网络公司。一夜之间,丁磊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几列中国内陆富豪榜之首。“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敢想敢做。”一句淡淡的成功感言背后,凝结着的是无数滴鲜为人知的汗水、泪水和血水!
  已经身处高三的我,更深知“功到自然成”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当“阳光总在风雨后”早已成为陈词滥调的时候,我还深深地喜欢《真心英雄》这首歌。高三,犹如高山,山路崎岖坎坷,可山顶风光无限,唯有不断地踏实奋进,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铸就最后的辉煌。
  所以,我的笔记本里一直记着这一首诗——《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 在最高点乘着叶往前飞越 /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 重重的壳挂着轻轻地仰望 /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评 析
  本文的亮点凝结于“四个一”:一喻——雄鹰和蜗牛。巧妙地昭示出芸芸众生的成功之路,也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例——网易的CEO丁磊。通过其奋斗的漫漫征程,揭示出取得成功的要旨——敢想敢做,稳打稳扎,逐步攀升,做强做大。一己——自我。推人及己,同出一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方能领略到成功之巅的无限风光。一诗——《蜗牛》。以一首小诗绾系全文,既与开篇的“一喻”形成了内脉上的辉映,又勃发出诗化人生的袅袅余韵。“四个一”的随兴驱遣,彰显出作者举重若轻的论证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