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简介

 西纳 2013-04-18

 
 

专辑录音特点

这张唱片是卡拉扬众多录音中音响效果最为值得称道的一款。虽然它是属于早期的数字录音,弦乐和铜管的高音区不免会有一些生涩的感觉,但数码母带通过重新处理后,还是有了不小的音质改善。两部作品的录音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准确地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录音品质更出色一些。弦乐的音色清晰透明,质感也比较细腻,铜管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大镲的泛音和定音鼓敲击的瞬态表现都令人满意,管风琴的低频段有很好的下潜,这使“日出”等大场面的音乐具有了极其辉煌而又格外丰满的音响效果。这个录音还有宽度和纵深感良好的音场塑造,各个乐器声部的平衡比较自然,空间感生动,是现代大型交响乐录音的典范。当然,如果能够赶上现在的高格式数码录音,空间的细节和乐器的泛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相信它的感染力会更加出色。

交响诗《唐璜》的录音音色明快,音质丰满,弦乐与铜管的声音稍有些发干。音场的纵深感也不如前者,这是一点小小的遗憾。

乐曲赏析

最富“哲理”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作于1896年,是他最为著名的交响诗之一,首演于德国的法兰克福。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根据尼采的同名哲学名著自由创作而成的,它描写了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全曲共分九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这段仅有短短1分30秒左右的音乐,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具有的宏伟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人们作为音响器材试机的音乐片段。

理查?施特劳斯这样解释说:我的意图并不是去写一部哲学性的音乐,也不打算用音乐来描绘尼采的伟大著作,我的想法是以音乐为手段来表达人类的发展。从人类的起源,通过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宗教的和科学的,直到尼采关于超人的想法。在这部作品首演的节目单中,施特劳斯为各段落撰写的说明是:第一乐章“日出”,人类感觉到上帝的威力,但仍然在渴望。他(指尼采笔下的超人)陷入激情;第二乐章,心神不宁。他转向了科学,试图用一首赋格(第三乐章)来解答人生的问题,然而徒劳无益。接着响起了悦耳的舞曲,他变成了个别的人,他的灵魂直上云霄,而世界在他之下深深下沉。这部作品在引子“日出”之后,包括连续不间断的八段音乐,它们各采用一个尼采原著中的章节标题来命名:1.来世之人;2.渴望;3.欢乐与激情;4.挽歌;5.科学;6.康复;7.舞之歌;8.夜游者之歌。

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中没有情节,也不像《蒂尔的恶作剧》那样,生动地去描绘具体事件。它是一首关于抽象思想的交响诗,理查?施特劳斯在两个差异很大的调性(代表人的B调和代表自然的C调)的转换和相互对立的基础上,赋予这首交响诗戏剧性的音乐冲突。 这首交响诗以管风琴低沉的C音延长了四个小节开始,由此引出了大自然的动机,四支小号在大调、小调间交替转换,随后定音鼓敲出雷鸣般的三连音。这就是生动的引子——日出,也可以认为是人生的开始;经过了追求爱情的悲哀和追求科学的徒劳,“超人”终于摆脱了常人惯有的烦恼而进入到“舞之歌”的欢乐境界。最后的“夜游者之歌”,高音声部的木管和小提琴奏出B大调和弦,而低音提琴在C大调上的拨奏,象征着“超人”的灵魂在上升,世界则在他的下面沉沦。

最荒诞的“英雄”史诗——《唐璜》

《唐璜》是理查?施特劳斯根据奥地利诗人莱瑙的《唐璜:一首戏剧性的诗》而创作的一部交响诗。作品完成于1888年,1889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挥于魏玛首演。这是显示施特劳斯创作完全成熟并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第一部作品。在莱瑙的笔下,唐璜并不是好色之徒,而是一个梦想家和哲学家。他迫切寻求理想,为青春的欲望所驱使,去寻求一个又一个理想化的女性,但是却遭遇到无休止的失望,幻想的不断破灭并最后死于敌人之手。交响诗的第一个重要主题代表唐璜已登上他的历险征途,这个主题的每次重新出现都仿佛代表一个新的情节。随后几段描写爱情的音乐,表明了唐璜所希望的理想情人的性格。最后乐队在一个极大的高潮时突然中止,这是一个可怕的停顿。随着小号演奏的一个不谐和音,音乐戛然而止。随后是极为低沉、悲伤的尾声,最后乐曲用寂静宣告了死亡的来临。

作曲家介绍

“指挥、作曲一肩挑”的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父亲弗朗兹?施特劳斯是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乐队的圆号演奏家,他给予了儿子良好的音乐教育。1885年,理查?施特劳斯中断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习生涯,去迈宁根担任汉斯?冯?彪罗的助理指挥。不出一年,他接任首席指挥。在瓦格纳的侄子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下,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从勃拉姆斯而转向了李斯特和瓦格纳,并大胆创作了一系列标题性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这使得他名利双收,并引起了人们对标题音乐的兴趣。理查?施特劳斯采用这种形式写作的作品主要包括:《唐璜》、《死与净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唐吉诃德》、《英雄生涯》和《家庭交响曲》等。与此同时,他的指挥生涯也开始大展宏图。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都聘请他去工作, 1891年,瓦格纳的遗孀科西玛请他去拜罗伊特指挥歌剧《汤豪舍》。1894年,他在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下完成了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的创作。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波琳?德?阿娜曾在该剧中饰演女主角。理查?施特劳斯1894年开始担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至1924年与肖尔克同为维也纳歌剧院指挥。他在完成了轰动一时且争议甚大的歌剧《莎乐美》之后定居加米施。

音乐体裁介绍

让人听到画面的“交响诗”

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与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了这种体裁,后来又大大地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与历史传说,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另外还可包括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它们都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交响诗是交响音乐中后起的体裁,又有“交响音诗”、“交响音画”、“交响幻想曲”、“交响传奇曲”、“交响叙事曲”等不同的称谓。从这些名称中即可看出交响诗同文学、艺术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确实,交响诗是音乐与文学、绘画、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描述性和抒情性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曲。交响诗的创始人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当时他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载体来表达他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对哲学的思索。于是他把诗与标题交响音乐联系起来,认为“交响诗”这个体裁为浪漫主义艺术的“艺术综合”主张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成为标题音乐卓越的里程碑。

继李斯特之后,欧洲各国的作曲家们在其影响下相继创作出一批交响诗。其中著名的有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讴歌祖国光荣历史、壮丽山河的、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有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反抗帝俄统治、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爱国主义作品《芬兰颂》、有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荒山之夜》,有柴科夫斯基取材于莎士比亚剧作和但丁的《神曲》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弗兰切斯卡与达里米尼》,有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取材于匈牙利诗人莱瑙的同名诗创作的《唐璜》等。进入二十世纪,仍有不少作曲家喜欢运用这一体裁来创作,如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等人都有相应的作品问世。

演奏家介绍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璜》

RICHARD STRAUSS 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号

金装卡拉扬系列之一 唱片史上最权威的演绎录音

指挥帝王卡拉扬携手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柏林爱乐权威演绎理查?施特劳斯经典名作。

荣获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价:“ 1983年卡拉扬录制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演绎方面可说是无懈可击,是这部作品的首选……”

推荐曲目: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舞之歌、夜游者之歌

《唐璜》

简介:

理查?施特劳斯的这两部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唐璜》,是作曲家采用交响诗体裁创作的音乐中较有代表性的两部,虽然它们在音乐风格上有不小的差异,但都是很受听众欢迎的作品,拥有众多的唱片版本,同时也是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

本片中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把一部艰深复杂的“哲学”用音乐解释得生动、易懂。和以往众多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演奏相比较,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用令人兴奋的演奏呈现出无比瑰丽的音乐画面,他们特有的辉煌壮丽的“柏林音响”在这里体现得尤为充分,弦乐的演奏华丽流畅,铜管的光彩熠熠生辉,打击乐精准活跃,卡拉扬对乐曲的处理大开大合、戏剧效果强烈,而抒情的乐段也展开得十分到位,无论是惊天动地的场面描绘,还是如涓涓溪流般温暖细微的情感表达,都有令人信服的呈现。录音效果颇为令人称道。该录音被英国权威的《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

曲目:

1. Introduction 引子(日出) [01:38]

2. Of the Backworldsman 隐居人(来世之人) [03:30]

3. Of the Great longing 巨大的渴望 [02:05]

4. Of Joys and Passions 欢乐与激情 [02:21]

5. The Song of the Grave 挽歌 [02:48]

6. Of Science and Learning 科学 [04:34]

7. The Convalescent 康复 [05:29]

8. The Dance-Song 舞之歌 [08:25]

9. Song of the Night Wanderer 夜游者之歌 [04:55]

10. Don Juan op.20 交响诗《唐璜》作品20号 [18:13]

演奏: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独奏小提琴:托马斯?布兰迪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企鹅唱片指南》给予该录音以“三星”评鉴:1983年卡拉扬录制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演绎方面可说是无懈可击,是这部作品的首选。(合编在一套两张唱片的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唐璜》的录音版本)后来,在卡拉扬“黄金系列”唱片中,这两个录音合为一张唱片出版。经过重新制作的CD唱片有很大的动态范围和音场,特别是在极高音和极低音的部分有明显改善,在“巨大的渴望”一段中,大量的小提琴齐奏的声音“光芒四射”。而交响诗《唐璜》中“展翅翱翔”的主题闪现出华丽的色彩,乐团的演奏有如充电般充满活力。可以说,在理查?施特劳斯作品的演绎方面,卡拉扬的权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而这也是他自80年代以来最好的录音之一。

专辑演奏特点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号

源自尼采哲学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作的同名交响诗具有哲学般严谨的结构,很容易让人产生生涩的感觉。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却把一部艰深复杂的“哲学”音乐解释得生动、易懂。在作品的引子当中,艺术家们描绘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日出”场面。管风琴奏出低沉、微弱的低音,就仿佛是黎明黎明所有音乐专辑前的黑暗中笼罩在天边的一层薄雾,随后小号沉稳明亮的声音如同地平线上升起的一缕曙光,驱散了黑暗,给大地带来光明。伴随着定音鼓的敲击,铜管乐以更加明亮而坚定的音响和整个乐队辉煌的演奏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展现出宏大的音乐场面。和以往众多的“如是说”录音版本相比较,卡拉扬的指挥版也许并不刻意地突出某个声部(比如铜管、打击乐等),但整体合奏的气势和场面却是最突出的。在随后各部分的演奏中,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展示了高超的演奏水准和对作品精辟的解释,无论是惊天动地的场面描绘,还是有如涓涓溪流般温暖细微的情感表达,他们都有令人信服的呈现。在最后的“夜游者之歌”当中,独奏小提琴的演奏飘渺、轻盈,如梦如幻,营造出纯净、安逸的仙境般奇妙氛围。

交响诗《唐璜》作品20号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交响诗。作品以澎湃的气势、清新流畅的旋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璜的几次艳遇和死于决斗的场景。乐曲一开始就是快速流畅的“展翅翱翔”主题,柏林爱乐乐团用令人兴奋的演奏呈现出无比瑰丽的音乐画面,他们特有的辉煌壮丽的“柏林音响”在这里体现得尤为充分,弦乐的演奏华丽流畅,铜管的光彩熠熠生辉,打击乐精准活跃,卡拉扬对乐曲的处理大开大合、戏剧效果强烈,而抒情的乐段也展开得十分到位,使整个作品听来非常生动,有很强的画面感。

欧洲指挥帝王——卡拉扬

卡拉扬(1908-1989),著名奥地利指挥家。1908年4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1989年7月16日在柏林去世。幼时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奏。曾就读于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馆,少年时在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沙尔克学习指挥。1929年指挥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获得成功 。1934年起,先后任亚琛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柏林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音乐指导等职。1967-1969 年他先后创办了复活节音乐会和卡拉扬国际指挥家比赛。

卡拉扬有着强烈的色彩感与超人的听觉。其指挥风格以严谨、完美、富于魅力而著称。他在交响曲与歌剧的音乐领域里,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所录制的唱片有650多种,其中仅贝多芬交响曲的全套唱片就发行了700多万张。卡拉扬曾于1979年率柏林爱乐乐团来中国访问演出。

世界超一流的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1867年,本杰明?比尔泽于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尔泽乐团。在当时柏林众多的管弦乐团当中,拥有70名职业乐手的这支乐团的规模已属十分可观。然而乐团到了1882年时发生了内部的分裂,70名乐手中的54人离开了乐团。他们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的倡议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联合组建了新的乐团,这便是日后闻名遐迩的柏林爱乐乐团。

乐团创建之初,由当时在德国颇具声望的弗朗茨?维尔纳担任指挥。随后接过乐团指挥棒的是以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指挥家及教师等多重身分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约瑟夫?约阿希姆。从1887年开始,著名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接替约阿希姆担任乐团指挥。这位瓦格纳音乐的忠实追随者,执掌柏林爱乐乐团的时候已经年近六旬。尽管如此,彪罗还是以其丰富的经验和音乐背景给这个乐团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这对于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乐团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柏林爱乐乐团与很多作曲家建立了密切而稳固的联系,它的客席指挥中包括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柴科夫斯基这些闪光的名字。

1895年,柏林爱乐乐团聘请尼基什担任首席指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也几乎同时向他发出了邀请。正值年富力强的尼基什似乎是毫不踌躇地把这两个职位一同揽下,并且将它们一直把持到他1922年离开人世。尼基什去世之后,当时只有36岁的富特文格勒接替了他的职位。在他的后半生里,富特文格勒始终把柏林爱乐乐团当作他最密切的朋友和最得心应手的乐器。他率领这个乐团进行过多次欧洲和世界巡演,向世界展示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二战结束时,富特文格勒一度被禁止参加音乐会演出,年轻的罗马尼亚人切利比达凯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这位刚从柏林高等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是柏林爱乐乐团在战后重获新生的决定性人物,在他的努力下,乐团在极短的时间里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往日的雄风。当富特文格勒于1947年得以重返柏林爱乐乐团后,切利比达凯一直与这位前辈共同分享这一职位,直到1952年富特文格勒就任音乐总监后,他才离开了柏林。

富特文格勒逝世后,卡拉扬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新一任音乐总监。在卡拉扬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进入了它的黄金岁月,它所录制的很多唱片创下古典音乐销售的新纪录。它每到一处的演出都会受到大众的欢呼和赞誉,唱片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欧洲各地的音乐节都竞相向乐团投来献媚的眼光。1963年10月15日,乐团进入了它现在的大本营——新爱乐大厅,这座处处体现着卡拉扬风格气质和音响观念的演出场所能够容纳2397名观众,是柏林最大的一座音乐建筑。

在卡拉扬之后,柏林爱乐乐团在挑选他们的下一位领袖时,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位威严的君主还是一位和善可亲的合作者?于是,经过团员的几轮秘密投票,永远和颜悦色、神态温和的阿巴多在几名候选者当中独占鳌头顺利当选,他带领柏林爱乐乐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现在英国人西蒙?拉特成为乐团新一代的音乐总监,经过阿巴多、西蒙?拉特两代指挥和乐团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风格更加具有时代特征,曲目也更加广泛,演奏员日益国际化,他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超一流世界交响乐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