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母猪8月龄开始可进入种群并配种,其平均怀孕时间为114天,断乳4周或5周,即28~35天仔猪断奶,母猪返回配种舍,仔猪进入网 上培育。母猪断奶后5~7天又发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本文为猪场动力网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图3-1所示: 一、确定繁殖节律和生产工艺参数 集约化猪场都是采用的分阶段饲养和全进全出的连续流水式生产工艺,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首先要确定繁殖节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 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建起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便保证分娩后组建起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 量的仔猪。人们把组建哺乳母猪 群的时间间隔(天数)叫做繁殖节律。时间经验表明,年出栏1万~3万头规模的猪场多实行7日制,规模 较小的猪场采用14、28或56天制。7日制繁殖节律有很多优点:第一,可减少空怀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恰好是7 的倍数。第二,可将繁殖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1周5天内完成,避开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断奶后第4~6天发情,因此配种 工作可在3天内完成。第三,有利于按周、按月、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秩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和盲目性。 为了准确计算猪场的猪数和存栏数,据此计算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需要量、产品出栏数量等各项生产数据,必须首先实事求是地确定 生产工艺参数。由于不同的猪场其生产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工艺参数也不相同。现以5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说明,见表3-1。 项 目 参 数 项 目 参 数 妊娠期(日) 114 哺乳期(日) 28 保育期(日) 42 母猪窝产仔数(头) 11 断奶至受胎(日) 7~14 窝产活仔数(头) 10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配后圈观察(日) 21 栏位消毒时间(日) 7 母猪进产房(日) 7 公母进产房 1:25 成活率(%): 哺乳仔猪 92 断奶仔猪 96 生长育肥猪 98 500头基础母猪猪场的工艺参数 二、母猪分娩指数 1、母猪周期分娩指数 母期分娩指数是1年的365天除以1个繁殖周期所需天数。1头母猪投入生产后: 第一个周期分娩指数=365/(114+28)=2.57 www.powerpigs.net 第二个周期分娩指数=365/(114+28+7)=2.45 从上述两个分娩指数可以看出,第二个周期分娩指数比第一个指数多7天,即空怀间隔天数。由此看出,一个母猪从断奶到下一次配种间隔时 间越长则分娩指数越小,也就是说一年内生产速度必然减慢。 2、猪场分娩指数 猪场分娩指数是周期分娩指数的平均数。 猪场分娩指数=一个时期产仔窝数/同期母猪平均饲养头数 例如:某猪场年初母猪存栏数为498头,年底母猪存栏数为502头,全年共分娩1120窝,那么,猪场分娩指数=1120/(1/2×498+1/2×502) =2.24。 所谓猪场分娩指数是指在一个周期之内,某一猪场平均每头母猪所提供产仔窝数。可见,高效率养猪生产必然追求较高的分娩指数。在我 国养猪生产中这一指标通常在2.0左右,而发达国家此项指标平均达2.28左右。 3、提高猪场分娩指数的有效途径 猪场分娩指数是每头母猪周期分娩指数的平均数,就是说每头母猪一个繁殖周期内所需时间越少,分娩指数越高。最大限度提高母猪分娩 指数应该注意下列两点:①缩短断奶空怀间隔;②减少返情率。 三、猪群周转 工厂化养猪有三个特点:流水生产工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和集约化饲养。这就要求猪群个生产环节必须做到“全进全出”。 以500头基础母猪猪场为例,说明各类猪群周转、变动规律。按上述猪场工艺参数计算,每周各类猪群的正常存栏数量和转进转出头数为: 1、种公猪 公母比1∶25计算,5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应饲养种公猪20头,公猪年淘汰率按33%计算,应饲养后备公猪6头,所以5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正 常式样公猪26头。 2、种母猪 母猪分娩头数=(2.3×500头)/52周=22.12(头)。如果配种分娩率按80%计算,每周应有28头母猪参加配种(22÷80%=28)。这就是说一个 500头基础母猪种猪场应做到每周28头母猪配种,确保每周有22头母猪进产房,一般按母猪哺乳5周计算,则产房应常年存栏110头母猪,考 虑到应该预留一批消毒,为下一批母猪进产房做准备,所以500头基础母猪的产房产床数至少应有132个。 3、哺乳仔猪 如果每周有22头母猪分娩,每窝产活仔按10头计算,每周在产房内新增哺乳仔猪有220头,按5周哺乳计算,产房内有1100头左右哺乳仔猪 。 4、育成猪 按哺乳期间死亡率8%计算,每周应有220×92%=202头哺乳仔猪转为育成猪,按育成期6周计算,在育成舍应有育成猪存栏为202×6=1212头 。 5、育肥猪 一般育肥期为13~15周,如果按育肥期成活率96%计算,每周新增肥猪202×96%=196头,按13周计算育肥期,常年存栏应为194×13=2522。 由此计算出全场各周各类猪存栏(表3-2)。 表3-2 猪场各类猪群存栏数量 猪只类别 存栏 备注 种母猪 500 后备母猪 42 按基础母猪淘汰率33% 种公猪(包括后备公猪) 26 按公猪与母猪1:25 空怀配种母猪 97 妊娠母猪 293 分娩母猪 110 哺乳母猪 1100 育成猪 1212 育肥猪 2522 合计 5902 注:①空怀配种母猪=母猪头数×年产胎次×(饲养天数/365) ②妊娠母猪=母猪头数×年产胎次×(饲养天数/365) 6、年出栏头数 育肥成活率按98%计算,每周出栏各类猪为194×98%=190头,全年出栏各类猪为190头×52周=9880头,如果猪场是种猪场的话,按一般规律 ,经严格选择与测定,出栏猪中有30%~40%可以作为种猪出售,约年出栏种猪2300头。 四、种猪更新 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状态下,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人工授精时公猪可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否则就会 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现以500头基础母猪,猪场分娩指数为2.3,计算一下种猪更新相关数据. (一)公猪 按本书所述,在自然交配条件下,一般公猪比例不应超过1∶20则500头基本母猪需基本公猪为500÷20=25头.则年更新头数=25÷2≈13头. (二)母猪 按一个有效生命周期繁殖8胎,每个母猪年产2.3胎计算,则母猪平均使用年限为8÷2.3=3.48≈3.5年.年淘汰率为1÷3.5×100%=28.6% 本文 为猪场动力网原创。 500头基本母猪猪场年应淘汰更新数为500×28.6%=143头.每周应淘汰更新头数=143头÷52周=2.75头。 |
|
来自: LM0318 > 《437.畜牧 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