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 —《闲情赋》【特别推荐】

 另一种平静宋霞 2013-04-20

陈年老酒欢迎您!

序 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陶渊明 —《闲情赋》 - 陈年老酒 - CNLJBLOG
 
正 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陶渊明 —《闲情赋》 - 陈年老酒 - CNLJBLOG


译 文:

        当初,张衡写作《定情赋》,蔡邕写作《静情赋》,(文中)拾取闲逸的言论、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平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近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顷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桨,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平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倩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陶渊明 —《闲情赋》 - 陈年老酒 - CNLJBLOG

赏析:

     要评价《闲情赋》要从此赋的主旨、内容、艺术地位三方面着手。以礼闲情是此赋的主旨。描写爱情是此赋的内容。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华美的语言、结构巧妙以及状物抒情构成此赋在艺术上的地位。

大凡知道陶渊明的人,十有八九知道他的《归去来兮辞》、《桃花园记》、《五柳先生传》等古代文学作品,至于这篇<<闲情赋>>知道的人相比而言要少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一般的情况下读一本书之前总要先看序,<<陶渊明集序>>是大名鼎鼎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作,他在序中把陶渊明的作品大大地赞扬了一番,然后笔锋一转说:“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意思是其它作品篇篇皆善,只有《闲情赋》有问题、有瑕疵.有人未读过《陶渊明集》,就是读过的人,也不愿读不好的、有毛病的作品。这是《闲情赋》不为大众熟悉的第一个原因。《闲情赋》在语言风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对男女爱情大胆泼辣、生动细腻的描写,迥异于陶集中的其他诗文的风格。众所周知,陶渊明在运用语言上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此赋一改其语言风格的常态,变得缠绵悱恻、富丽华美、柔婉多姿。如写佳人仪态、美貌只用廖廖数语“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便把佳人楚楚动人的神态、及内心世界合盘托出了。特别是写追求佳人失败后的复杂心绪时,“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令人叫绝;写思念而不得见时丧魂失魄的样子,“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闲情赋》中的景物描摹、也无不细腻工巧,“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于是悲从中来:“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愧为写景抒情的大手笔。此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达到了一种未曾有过的高度,这正是《闲情赋》的可贵之处。它表现了人间的至性真情,展示出人性的威力,惊得封建卫道士们目瞪口呆,于是也就遭受了大肆攻击、歪曲和非议。审察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觉得都有各执一端的弊病。持“爱情说”者以为此赋纯写爱情,并无讽谏意味。虽然说对了一半,但否认此赋的讽谏意味,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闲情赋》确实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美人的追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绝色佳人面前灵与肉的颤动,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复归于正。陶渊明作此赋的主观动机是防闲爱情的流宕。陶渊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洒洒的“愿”“悲”,将人间俗世的儿女之情尽兴地倾吐出怀,展现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时在客观上它成为了一篇虽非空前亦乃绝后的爱情赋。


陶渊明 —《闲情赋》 - 陈年老酒 - CNLJBLOG

 

         知人论世,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要把他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腐朽的时代,男宠风气盛行,使男同性恋成为当时社会承认和许可的事情,尤其是上流社会更是乐此不疲,极尽提倡和赞扬之能事,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谁胆敢描写女性之美,歌颂男女之间爱情的美好,是要遭到口诛笔伐并被视为异类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人逆时而动,这就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也就在这个时代,曾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横溢的人物,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异彩。他们目睹统治黑暗、世风日下、民不聊生,自己心怀家国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隐于山林之中,或纵歌酒,或赋诗文,借此以避世。然而与普通的清流士人不同,这批人认识到被统治者扭曲了的礼教的虚伪,于是他们以自己的放浪形骸对抗封建礼教,尽显士人傲骨。

         陶渊明是一位品德非常高尚的诗人,甚为当时人敬重。名僧释慧远是当时庐山僧团的首领,他的后半生有三十多年一直未出过山,直至去世.释慧远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当时的达官贵人前往庐山拜访他的人很多,但不管来访者有多显贵,官有多大,送客的时候,他都不会越过虎溪,这是世人皆知的习惯。释慧远只对陶渊明破过一次例,把陶渊明送过了虎溪,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晋佛教兴盛的时期,此时虽然距咸宁、太康已有百年,男宠之风有增无减,各种典籍中记载的讲究容止的男子,东晋最多,陶渊明就处在男宠之风如此盛行的时代。那些爱男色甚于女色的男同性恋者,他们的妻子怎么办?结婚的可以离婚,离婚后的女子怎么办?<<高僧传>>所讲述的故事中,男朋友出家了,他的女友怎么办?如果史籍所载不虚,僧侣人数达到数百万,东晋时南北加在一起也有二十万左右,假定当时男女比例大致为1:1,那些达到婚嫁年龄的姑娘谁来娶?这些妇女只好独守空房,度着史书中所说的“怨旷”的日子。陶渊明所直面的就是这样的现实,社会责任感驱使这位大诗人要为这些受到同性恋伤害的女性呼号和呐喊,于是他写下了《闲情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不能也不敢公开谴责同性恋,他只能放低姿态,你好男色,我好女色,各有一好,大哥不说二哥,生意买卖差不多.为了借着传统的惯性来达到目的,陶渊明选择了赋作为表现形式,他在赋序中说,起初张衡曾经写过《定情赋》,之后蔡邕又写了《静情赋》,自己写的叫<<闲情赋>>,形式一样,连名字也差不多,用来抒发百无聊赖的闲情,其实诗人内心是关注生活的火一样的热情,是向男宠陋习挑战的战斗激情.赋序在说明创作动机时说:“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这表明写赋前,诗人就已经注意到了它的讽谏作用,是为了讽谏才创作此赋的。但萧统非要说陶渊明没有讽谏,萧统还真的说对了,陶赋根本就没有讽谏,汉赋“劝百讽一”的传统,到他这里成了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劝导,连那一分讽谏也完全被省略。如果同当时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看,萧统也是对的,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们正在大搞同性恋,名流们正在不遗余力地涂脂抹粉,把自己打扮成小白脸,对男色极度地感兴趣,在这样的形势下,陶渊明不识时务地推出了<<闲情赋>>大唱反调,这样的作品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当时人的围剿,萧统绝对不是第一个批评<<闲情赋>>的人,如果将“流宕之邪心”解释为男同性恋,那么讽谏的自然是男宠之风,倡导和歌颂男女之间正常的爱情生活顺理成章地便成为《闲情赋》的真正主题。赋中的美女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受到伤害的女性的集体化身,诗人将单个个体的美升华和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诗人已经意识到自己与美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可能的,后面又说:“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然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更明确地指出这位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诗人对这位美人的爱,采取了仰视的角度,是崇拜式的热爱,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尽管在陶渊明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系列的描写女神的赋,但诗人在这里没有把女人上升到女神,他要树立的就是一个热爱女性,爱恋女人的典型,她就是现实社会中实实在在的女人,而不是神话中虚无飘渺的女神。这种明确的定格,是与主题的表达密切相关的,在那崇尚虚诞浮夸,僧妖佛伪的年代,要说出真话,需要极大的勇气,所以赋的最末两句说:“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陶渊明在赋中对爱情的描写没有矫饰和做作,一切都是那么地真实、纯朴,一如他的田园诗,爱情赋和田园诗虽然主题不同,在艺术风格方面却是高度地一致。


陶渊明 —《闲情赋》 - 陈年老酒 - CNLJBLOG

         如果不涉及其它方面,仅就<<闲情赋>>本身而言,据以说明陶渊明贪恋女色的可能性有多大?从现存的史料看,陶渊明生前没有作风问题,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前面已经说过,赋中的美女是集众身而成的典型形象,现在来假设赋中的美女确有其人并且接受了陶渊明的追求,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首先陶渊明没有千百万存款,家产只有“方宅十余亩”;没有豪宅,只有“草屋八九间”;吃饭不能到五星级酒店,陶家的锅、碗、瓢、盆常常空空如也,忍饥挨饿是常事;虽然好喝酒,却开不起XO,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也买不起,实在忍不住只能到篱笆边摘几朵菊花,放在水里泡泡权当美酒;美女想要诗人给她安排个总经理什么职位的,也无此可能,实在想要工作,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以帮陶先生拔拔草;夜总会更是想都不应该想,最奢侈的事情也只能在宅边的五棵柳树下乘乘凉,在陶家小菜园子里散散步.爱情是需要物质基础的,陶渊明就是追到了美人,他也养不起.俗话说饱暖思淫逸,陶渊明实在连思淫逸的资格都没有。下面请看诗人自己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估:“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词序》中。这是第一次评估,第二次评估在《五柳先生传》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住着不能遮风避雨的破房子,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还要常常饿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说陶渊明爱美酒,举世皆信,要说他好女色,举世皆不信。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有《闲情赋》的存在,也丝毫没有影响这位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