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春老师的点评:这个批语也值得商榷

 劳动者2010 2013-04-20
面对如此初三学生的心态,该怎么办? (K12)

梅香
这是一位初三学生的作文,全文如下:
三(1)班 2005届
这是一个超疯狂的班,它集所有最特殊的人于一身,无论这些特别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很喜欢这个班,就算我的学习一无是处,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好,我还是喜欢这个班。
这个班的男生最顽皮、最懒、最坏……简直一无是处,但这就是我喜欢,青春期的叛逆。我不在乎我的成绩、结果。我只想快乐一生,这个班给了我快乐的回忆。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在宿舍里聊爱情、性、政治时事,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我们还抽烟,边抽边吐苦水,把自己的不愉快都消失在这一刻。不交作业、不守纪律、起哄、闹着玩……。这一切不仅体现了我们孩子的天性,青年的叛逆,更体现了我们做为人而存在着的苦恼。和他们在一起总是快乐多,烦恼少尽管有点坏,但没什么,男人的天性。这群可爱又可怜的小男生。总有一天会变成成熟的男子汉,回忆起这时光,总不免会露出一丝微笑。和他们在一起,就会没有了烦恼,还有很多很多快乐的事儿……。
这个班的女生,文静、美丽、学习认真、凶恶……,不好再多作评论。以免被看到。少不了一顿揍。这些优点唯一可惜的是分散在26个不同的女生身上。美丽而又愚蠢,学习好的却……唉!青春期的小女生总是太多美丽的幻想,当他们变成女人,就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事。还是现实一点好啊!呵呵!
这个三(1)班啊,老师讨厌,我却喜欢,无论它是好是坏,总算给了我的初中生涯一个完美的结局。
(我的评语:不可否认,你这篇作文写的的确很好,我都差一点打上满分了。可是我始终认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脚踏实地的干劲,他所获得的快乐同样是空虚无聊的,而这样所谓的“快乐”是最禁不起时间考验的。)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他是个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一个在上学期日记中说自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也是一个很多老师眼中自以为是的人。
                    这个评语也值得商榷
                         王晓春
有一个中学在作文中声称自己只想做坏人,不想做好人,要去偷东西、劫道,老师就在批语中说,那你就准备进监狱,连判多少年徒刑都说了。我对那个批语提出了商榷的意见。
眼前又是一篇作文,又是一位老师的批语。我怎么发现二位的思维方式如此相似呢?
1、两位老师都“给个棒槌就当针”,孩子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难道他们就没有估计到,这还可能是一种发泄,或者这只反映了孩子的某一侧面、某一时刻的想法吗?
2、两位老师都没有把孩子作文里说的话放在他整个人的全面表现的背景下来观察。比如这位男生,据梅香老师介绍“他是个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这种表现是不是和梅香老师在批语中下的结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有些不协调?如果梅香老师留心的话,就会发现这孩子自己也是互相矛盾的。他先说“这个班的男生最顽皮、最懒、最坏……简直一无是处”,后面又说“尽管有点坏,但没什么”。愚以为前面的说法恐怕是夸张(不可能一无是处),后面的却可能是他的心里话。
3、教师遇到看不惯的文章,倾向于用批评和吓唬的语言来回应,忘记了自己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愚以为教师面对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其反应有点类似条件反射。
那么,我要是梅香老师,我会怎样写批语呢?
我这样写:“文采不错,内容无法苟同。咱们班的男生和你本人都没有那么坏。我相信这篇作文只反映了你性格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你一时的想法。”
我的意思是,我不迁就学生的错误,但也不站在对立面指责或吓唬他们。因为我是教师,不是法官,不是批判家。
                                       2005,3,21
     附录:
“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
下面是一篇高中生的作文:  
                     
我的人生计划
在(再)过两年我就毕业,我就可以自由,但我现在已经不想读了,因为我总是很闷。如果我读到毕业,也是个流盲(氓)才。
在(再)过三年,我就在这大街上偷东西,打劫。我就看那(哪)个有钱,就晚上知道他住在那(哪)里,就去把他给劫了。一天劫一个,如果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就晚上急出劫银行干他妈一票,就转于去广东劫。
在(再)过三年我就是二十多岁了,我就去广东,就住在一个没人住的地方,住在那里人在(都?)不知道,已把人却(?)的时候,我就把钱那(拿)回来,就藏在人找不到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在这里天干不得,几天才能干一次,因为在这地方太大了。需要计划才得不然就会失败。去打劫大老板难的话,就把他们的儿子抓住,然后再打电话告诉他们老爸把钱送过来,不然就杀他的心肝宝贝,不要报警,不然(……)后面不说,他们就乖乖送钱上门。就让他走,然后再放人。干了很多,没被警察抓住就不干了,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在(再)过三年,我就是个坐在家里看风景美不美,比坐(做)老板还要风度多了,什么也不想,只做(坐)在家睡吃,或在家里闷了,就出去玩。这才是快乐。
我的心里就是这样计划,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我的命运应该,谁也改不得。
教师批语:
从你写的东西里,看到了未来悲惨的命运。
如果你真的做了你说的事,那么就犯了
一、盗窃罪(如果数额巨大,可处死刑、无期徒刑)
二、抢劫罪(如果抢劫银行,可处死刑)
三、绑架罪(可处无期徒刑和死刑)
想不劳而获事不会有好结果的!!!
还是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上面。在学校里5天就待不住了,一辈子在监狱里很可怕( 教育在线 arroyo  转自搜狐网)
【点评】
                         这个批语值得商榷
                                             
我们仅从这样一篇作文,能断定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走上犯罪道路吗?
恐怕不能。因为即使这个孩子真有如此想法,那也只是走上犯罪道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甚至可能连必要条件都不是。犯罪是要有很多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变动的。或许一个从来没有过犯罪想法的孩子,反而犯罪了(例如盲从,讲哥们义气),一切都是可能的。
简单地把这样一篇作文看成“自白书”或者“个人前途预报”,愚以为至少是太轻率了,甚至可能是上当了。要知道,这也可能是一种发泄。
但是我们从下面的说法中,确实可以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绝望情绪:
“如果我读到毕业,也是个流盲(氓)才。” “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我的命运应该,谁也改不得。”
他绝望了。作为教师,应该让他看到希望才是。
可是我们看教师的批语,第一句就肯定了学生的绝望,完全是雪上加霜。“从你写的东西里,看到了未来悲惨的命运。”
这样写,等于定调了。等于把学生说的话假设成了未来的现实。这既是轻率的,又是有害的。这是负强化。
批语后面的内容就是所谓“法制教育”了。其实就是用犯罪的可怕后果来吓唬他,使他不敢犯罪。
这当然不能说没有用处,但属于隔靴搔痒。因为孩子说得很清楚——“我的命运应该,谁也改不得”。他说的是“命运”,法律是管不了命运的。这个孩子不是不知道犯法要受惩罚,也不是不知道蹲监狱的滋味难受,顶多是知道得不具体而已。关键是他认定了自己是个坏人。坏人当然要做坏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所以我若是他的老师,我的批语会这样写,很简单:
“你不会这样的,因为你不是个坏人。”
课后我会找他谈话,帮他找到一条具体的生路,将来能够做一个守法公民同时又把日子尽可能过得好一点。空谈什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是没有用的。这孩子需要的是具体的、朋友式的“支招”,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空洞的说教。
                                           2005,2,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