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3-04-20 | 阅:  转:  |  分享 
  
2012年第3期改革与战略NO.3,2012

第28卷(总第223期)REFORMATION&STRATEGY(Cumulatively,N0.223)

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分析

程元栋1,陈巧莲2

(1.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技术部。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目前“物联网”正从一个概念逐步进入“落地”阶段,但是,纵观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令人半喜半忧。

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物联网发展的“喜”;“忧”的一

面主要表现为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因素。文章主要从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和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

究,认为必须突破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瓶颈;应对策略;产业链;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064--03

TheDevelopmentBottleneckandStrategiesAboutInternetofThingsinChina

ChengYuandong1,ChertQiaolian

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Anhui232001;

2.TheTechnologyDepartmentofLibrary,Anla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Anhui232001)

Abstract:Atpresent.theconceptof”InternetofThings”(10T)isenteringourdailylife.However,thecurrentsituationofthelOT

developmentinChina∞锄stobeahalfjoyandahalfworry.TheapplicationneedsoflOTindustryaleextensive.therearealargesize

ofthepotentialmarketandtheattitudeofourgovernmenttOthe10Tindustryarepositive,theseare”thejoy”aboutthedevelopmentof

IOT.“耽eworry”oftheIOTindustryisthatourIOTdevelopmentisstillattheinitialstageandtherearemanydevelopmentbottleneck

factorsaboutIOT.ThispaperanalyzesandresearchesthedevelopmentbottleneckandstrategiesaboutIOTinChinaandthenputs

forwardthe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IOTinChina.

Keywords:intemetoft/tings;developmentbottlenecks;developmentstrategies;industrialchain;businessmodel

物联网(IntemetofThings)指的是

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

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

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

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

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

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

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

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

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

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

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

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

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

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

体化。物联网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

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

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

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

与物品之间(人与人:HumanTo

Human;人与物:HumanToThings;物

与物:ThingsToThings)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姚晓霞,2010)。

一、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标准统一和技术瓶颈

1.标准统一瓶颈。物联网其实就

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

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

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

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

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

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

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

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

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

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

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

关键。我国从事物联网终端生产的企业

众多,行业需求多样化导致物联网终端

模块接口和传输标准难以统一;同时。

由于物联网潜在的安全问题,国内学者

在要不要与国际统一标准和如何统一标

准的问题上存有分歧。没有统一的标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程元栋(1979一),男,山东泰安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陈巧莲(1981-),女,浙江义乌人,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技术部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战略与管理



∞-r卫>■mo<》zD至>z>om互mz

万方数据

准,物联网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以实现。需要重点解决

的几个标准是:(I)超高端口的WI.FI(无线互联技术:

WirelessFidelity)接口的应用标准;(2)职能传感器的标

准;(3)M2M(实物对实物:MachineToMachine)的标

准;(4)传感器主网和协同处理的标准(李志清、李

璇,2009)。

2.技术瓶颈。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

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

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

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

“1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其核心

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

业上大茸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

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

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

而,在这核心中的传感器领域,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垄断,

国内少数几家厂商也大多是在国外的芯片基础上加工,在操

作系统、中间件、云存储、云计算等各个环节,中国厂商都

居下风。现在的应用很多都是用外资的产品。据CSIP报告.

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

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

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

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0/d啊89%(甘志祥,2010)。

(--)基础设施瓶颈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

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

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

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

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基础

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雏aService)和PaaS(平台即服

务:Platform.嬲.a-Service)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

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

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

在差距(宋凯.2010)。

(三)产业链瓶颈

圈一1物联网产业链的基本构成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如图一1)的雏形基本形成,由于涉

及多个行业.行业间壁垒、标准、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产

业链成员间的参与程度和协作程度不高.各环节的发展也存在

不均衡性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阶段的特征有以下三个。(1)

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我国物联网产业基本形成

了由芯片设计制造、应用设备制造、软件及应用开发、系统

集成、网络运营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但是。在芯片设计制

造、软件应用及开发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环节相对薄弱,

而且高端产品仍旧以国外产品为主导。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

标准制定工作进展缓慢。(2)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收益

先后及未来发展成长空间差异明显。应用设备制造环节(具

体包括RFID和传感器厂商)是首先受益的企业,因为现阶段

RFID和传感器等终端产品需求最为广泛,需求相对成熟,且

可以大批量生产和应用,市场竞争格局最为激烈。(3)我国

的物联网产业链在系统集成环节尚不完善,尤其缺少龙头企

业。虽然通信运营商正在试图扮演这一角色,但由于企业自

身的限制(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在通信领域)和行业发展的需

要(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如IBM),要求有专门的厂商能

够扮演好这一角色。这一环节将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木

桶”最短的一板,这一环节的发展将极大影响我国物联网产

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汤一平、陈宗年,2010)。

(四)商业模式瓶颈

本文综合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将我国现有的

物联网商业模式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自营模式。即拥有较强经济和技术实力者自行搭建物

联网运作所需的一整套系统直接提供给用户。该模式较适合

对私密性要求高、个性化需求明显以及跨行业拓展难度较大

的行业应用,如电力远程监控、水文监控、污染源监控等。

但其缺点是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较难发展,同

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短期无法获得理想收益,致使企业

对此种模式望丽却步。

2.合作模式。即由终端设备商、通讯运营商以及系统集

成商构成其主体。其中。终端设备商负责传感设备、标志等

的制造,通讯运营商提供平台,系统集成商负责开发和运营

业务;或者是系统集成商仅开发业务,由电信运营商在平台

上代表其实施应用控制。此种模式往往存在种种合作方式、

利润分配、服务衔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致使此种合作方式

发展缓慢(袁围智,2011)。

3.广告模式。即广告商以租赁方式使用平台运营商所搭

建的传感器终端、网络及开发的应用等。取得广告收入后向

平台运营商支付相关费用。此种模式的物联网应用由于受到

用户需支付大额使用费用和应用平台的单调性(个性化服务

难以提供)等限制,发展也较缓慢。

4.通道模式。即只提供网络连接通道.如中国移动、韩

国SK电讯、Verizon等。此种模式是被动的等待模式,建

立在前端感知和后台数据处理及应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致使此模式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云

匾盛面蕊圃嚼圄磁匝圆圆改革5篮吩Im

o§r爹LB≥々Ⅳ##争&#;≯拳釜擎},§f■}}u警”o“~,}.P}≈}

∽一卫>叫mo<>zo主>z>om呈mz一

一;,;●

万方数据











霞,2010)。

在中国,产业链上的各厂商都各自

为战,而且数量众多,随着物联网的发

展,未来必定要实现全盘贯通,需要将

视野拓展,而不仅限于原有的小格局。

在大背景发生骤扩的同时,必将呼唤新

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五)复合型人才瓶颈

要快速发展物联网,人才是不可或

缺的。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标志、感

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多个环节。每一

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

才横跨RFID技术、芯片技术、电子技

术、光电技术、无线测控、精密测量、

遥感遥测、导航定位、信息通信等方

面。还有计算机图像处理采集、模式识

别、结合各个应用行业领域的智能决策

等领域。同时,掌握扎实的物联网基础

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研制以

及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

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高

校从2011年才开始进行招生,而开设此

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即使开设了物联

网专业的高校,师资培养又面临严峻的

问题。同时。由于物联网跨越的领域较

广,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困难,

难以同时开设物联网所需的所有技术型

课程,且有可能长期存在培养出分散型

特长的物联网人才的格局。短时间内无

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

瞄准国际发展前沿,攻克制约物联

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引进

国际物联网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

再创新,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

池,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

与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物联网的框架结

构(感知层、传输层、云端数据分析处

理层、物联网应用层)出发,认为重点

研发内容应聚集在五个方面:(1)新型

传感器及传感节点研发技术;(2)传感

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3)物联网

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4)物联网应用

抽象及标准化技术;(5)物联网共性支

撑技术(适用于物联网的可编程技术、

测试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等共性技术)。

(二)努力搭建物联网平台

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快

速集聚一批国家、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和研发机

构,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鼓励企

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创

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

台,协调发展各平台的优势。

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和中介服

务平台。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

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

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

以及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

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信息共享、政策咨询、市场推介、知识

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

的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

展规划纲要,2010)。

面向重点领域,先期在工业、农

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水利、

医疗、安保、家居、园区等领域建设物

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

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培育完整

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

(i)大力培育物联网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产

业爆发力强、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的

特点,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强化商业

模式,按照产业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

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

动产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

1.物联网核心产业。在“共性平

台+应用子集”架构下,重点发展与物

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

统集成、运营与服务四大核心领域,着

力打造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

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系统

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

术应用等产业,加快形成物联网核心产

品及高端服务的产业集群。

2.物联网支撑产业。积极培育、

扶持和引进微纳器件、集成电路、通信

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软件

等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支撑产业。{固嫦粥一

3.物联网带动产业。利用物联网

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先进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

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

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

子、交通运输及其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和发展(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2010)。

(四)尽力创新物联网商业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当地实际经济

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牵引、统筹规

划协调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

源,探索新的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步形

成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本文认为以下两种商业模式值得

借鉴。

1.政府BOT模式。由运营商搭建

公共平台,项目运营商自行建设物联网

识读器和物联网识读标识,同时支付给

运营商相关通信费用,通过项目的运营

收入来支付相关费用。比较典型的例子

就像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管理,通信运营

商搭建停车场管理的平台并制定相关规

范,项目运营商通过BOT模式建设相

关公共停车场的收费系统,通过公共

停车位的收费来补贴相关设备及通信

费用。

2.移动支付模式。由客户进行相

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搭建相关设备,

租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佣金进行

相关费用的贴补(袁国智,2011)。

(五)全力建设物联网学科体系和

人才培养体系

物联网产业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

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

大产业,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

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

多个技术领域。这是一个横跨多个专业

的领域。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

我国高校现有的专业设置格局,培养出

的相关方面人才对物联网整体的框架很

难有全方面的认识。因此,增设物联网

信息技术专业势在必行,有利于对本科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培

养,同时建设物联网大学科技园,促进

优势学科资源汇聚。开展物联网各类相

【下转第178页】

“冀磷啭蒜《.



。≤罐Ⅷ≤毒目篱



∞一r卫>■mo<>zo王>z》om王mz■

q{o{{悱.i《≤骛女。《《霉0《《《≮《《g墨《

万方数据

福利事业费用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的

比例,争取把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

作为专项基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当中。实践证明。由于老年产业具有很

强的福利特征,单纯依靠社会力量,势

必造成其发展滞后于需求。因此,住宅

适老改造经费来源不能单靠基层财务补

贴和社会募集,政府应建立起针对居家

养老项目的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并在现

有投入基数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在初

步确保居家养老发展的需求后,以不低

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率,做到逐年有所

增长,以推动住宅适老改造服务等居家

养老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2.福彩公益金的投入。福彩公益

金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主

要用于解决残疾人、老年人、孤儿及其

他有困难的人群的实际困难,重点用于

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有特殊困难及

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设

施建设和受助对象直接受益的项目。在

目前社区养老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应该加大福彩公益金在社区养老环境改

善上的投入比例,研究制定具体的投入

计划和监管措施,使社会福利性资金在

老年人居住安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民间投资与捐赠。除了财政支

持、福彩公益金投入外,应尽快研究制

定鼓励、吸引民间资金的政策措施。通

过宣传,增强企事业单位、个人及社会

其他组织对老年事业的投资和捐赠意

识。对于投资于老年事业的企业和组织

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特别是对在社区

设立的老年服务机构,应提供免税、抵

税、用地、用房优惠、放宽注册条件、

免交注册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吸引民间

资金的投入,推进适老改造服务等社区

老年事业的发展。

六、结论

影响城市住宅适老性改造需求的关

键因素,包括居住环境的适老程度与住

宅适老改造技术及服务水平、住房适老

改造的消费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其

中,居住环境的适老程度与住宅适老改

造技术及其服务水平是影响住宅适老改

造需求的首要因子,其贡献率达到

39.07%。通过促进住宅适老改造技术服

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住宅适老改

造丁程质营监管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

住宅适老改造服务体系;通过住宅适老

改造示范T程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

的住宅适老改造项目运行模式;通过增

加居家养老项目财政预算、扩大福利公

益金在社区养老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比

例和吸引民间组织对住宅适老改造需求

的资助等,加强社区适老改造资金的支

持力度。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城市居家

养老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

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网址:

http:Hwww.cncaprc.gov.cn。2008年。

②王建春《住宅开发与老龄社会适

应性研究》,2002年浙江工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③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

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栽于《重庆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9

期第1至7页。

④张维庆《中国人口学会年会报告》,

网址http://www.cpachn.org.cn,20U烊。

【责任编辑:唐玉萍】

【上接第66页】

关技术人才培训,加快培养物联网学科

带头人和产业人才。全面整合各级各类

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

人才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

工程”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

业人才”等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计划在

物联网方面的实施力度,大力引进物联

网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加快集聚国内外物联网高端人才资源(无

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三、结论

综上所述,物联网发展势在必行,

但应充分认识到我围发展物联网的实际

瓶颈,充分考虑和分析应对策略。冷静

思考、脚踏实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好国家相关扶

持政策,以引导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和

科研院校进行物联网技术攻关和运营探

索,切实促进我国物联网快速、稳健、

有特色地向前推进,力争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1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

析Ⅱ1.中国科技信息,2010,(5):94一%.

【2】李志清,李璇.浅析物联网的发展

Ⅱ1.现代经济信息,2009,(22):327.

【3】宋凯.物联网技术初探Ⅱ】.才智,

2010,(5):275.

【41汤一平,陈宗年.如何形成物联网

产业链的思考Ⅱ】.杭州科技,2010,(1):

31-35.

【5】无锡市政府.无锡市物联网产业

发展规划纲要(20lO一2015年)【EB/OL].

国脉物联网。http://industTy.im2m.com.cn/

26/0940296l87.shtml.

【619晓霞.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

策略【『1.商场现代化,2010,(30):144-145.

阴袁国智.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

其发展对策分析Ⅱ】.商业时代,2011,(4):

28-29.

【8】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Ⅱ】.

电信科学,2010,(4):6—11.

障任编辑:唐玉萍】

擘,Nmp鬻露纛%鞭舡,

#,

、。~薅_簟to

就业与保障研究



m互飞广o<互mz■>za∞ocI》广∞moc

RI—<

_$ut。#g目蒋日P$崎I^:

‘万方数据

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程元栋,陈巧莲,ChengYuandong,ChenQiaolian

作者单位:程元栋,ChengYuandong(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陈巧莲,ChenQiaolian(安

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技术部,安徽淮南,232001)

刊名:改革与战略

英文刊名:Reformation&Strategy

年,卷(期):2012,28(3)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李莹.余来文远望谷的物联网商业创新模式[期刊论文]-中国高新区2012(2)

2.张胜英.王烟军.宋若臣浅析中小型物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期刊论文]-企业导报2012(4)

3.赵展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物联网技术2012,2(6)

4.郭广军.苏希.黎梅.王剑波基于S2SHExtJS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期刊论文]-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4)

5.郑欣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移动通信2011,35(11)

6.龚学军.李毅.GONGXue-jun.LIYi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路径选择[期刊论文]-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7)

7.宋孟凯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解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2(1)

8.许胜礼.薛文龙.XUSheng-li.XUEWen-long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2(19)

9.薛帮国关于物联网技术及其商业模式的研究[期刊论文]-信息通信2011(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gyzl201203016.aspx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