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靠谱的“地震活命三角区”

 mycollege 2013-04-21

不是每栋建筑都会在地震中倒塌,也不是每一场造成伤亡的地震

  “遮挡伏地手抓牢”依旧是最有效的办法  
都会导致房屋的严重倒塌。但几乎所有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都肯定会出现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它们带来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


避震口诀
“伏地、遮挡、手抓牢”依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广泛使用的避震方法。

地震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

 

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Rocky Lopes)强调,根据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这个口诀教导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原则是尽快缩小目标并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在地震中,人很难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在美国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加州开展的公共健康调查显示,在地震中,人们跑来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犹豫不决,确实会大大增加被飞在空中的东西打中的概率。这也恰好可以解释玛拉从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费解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时正躺在床上的人来说,躺着不动者受到伤害的概率要小于翻身下床者。

 

"生命三角"任何时候都不值得一赌

 

“生命三角”理论建立在极端设定的基础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导致里面的家具完全被砸碎。对于身处可能会坍塌的房子中,在地震时是否值得赌一把“生命三角”?玛拉认为一般按照标准兴建的房子在大多数地震中也不会塌,不能为了提防小概率事件而将人们置于另一种更大的风险之中。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洛基博士认为,“生命三角”理论会造成一种错觉,让人们认为在地震时有太多选项,但在剧烈晃动下,人们根本记不得那些复杂选项,在跑来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犹豫不决时,便增加了被飞在空中的东西打中的概率。伊朗国际地震工程学和地震学研究院的 Mohammadreza Mahdavifar 博士曾在2009年发表论文,比较了“伏地、遮挡、手抓牢”和“生命三角”两种方法的优劣。研究的结论仍然是“伏地、遮挡、手抓牢”口诀是更好的选择。


 
  对建筑质量的不信任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生命三角”理论的流行,因为唯有倒塌的房屋才会存在所谓的“三角救生空间”。反观日本地震时人们的冷静和沉着,并不仅仅依靠几点避震常识,而是建立在对房屋质量的充分信任和平时无数次的避震演练之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