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云端计算

 phoenixcyan 2013-04-21
September 21, 2012

全球 | 在云端计算

每一天,位于旧金山的一家创业企业气候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都会对美国境内超过100万个地点未来两年的天气情况进行超过1万次的模拟,再结合植物根系结构和土壤质量等相关数据,为成千上 万的农民承保农业险。而另一家公司开发的名为Cue的应用,则每天会扫描5亿条电子邮件、Facebook更新以及企业文件,自动管理日程,为用户生成每 日活动的预览图。

如 果在10年前,两家公司要实现这样的业务,就必须耗费大量的资金投资计算机资源,以获得相应的运算能力。而如今有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少量的台式机和工程师便能让这一切成为现实。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一直以来云计算都是个有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被一群Geek挂在嘴 边,但随着它逐渐走向清晰和主流,正式进入了应用阶段,这种信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自由流通所带来的便利不仅仅影响普通人的日常,更改变着各行各业的 前景。

新一轮互联网革命,谁说还要等待更久的日子?

云从何处来

爱 迪生发明电灯后,本打算将发电机和电灯泡一起卖到千家万户,但他的弟子英萨尔却决定建设公用电网,让人们得以享受廉价的电力,也免去了家家户户在地下室安 装发电机的麻烦——云计算也是如此。无论它背后有多么复杂的算法,一言以蔽之,它是一种新的互联网资源配置方式,而云服务正是搭载在这一新科技上的具体服 务。

对于云计算的特性,最形象的阐释是“租车类比”。微软的政府技术战略高级总监艾伦·梅里休(Alan Merrihew)曾解释道:“如果有客人到访你所居住的小城,他们在城里逗留的两周里,你会买一辆车给他们使用吗?然后让那辆车一直闲置直到他们下次再 来?不,当然不会!合乎逻辑的做法是,租一辆车供他们在观光时使用。实际上,云服务与租车服务类似,只不过它所出租的是信息计算服务。”

这段阐释让云服务的五个特征呼之欲出:按需自助服务;分布广泛的接入网络;资源聚集;快速的调整能力;计费服务。而它之所以叫云,是最初在考虑云计算的各 种相关方(不同终端、应用、平台等)时,用了一个类似于云的形状将它们囊括其中。通过云计算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能够按需提 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提供资源的网络便被称为“云”,而“云”中的资源能够无限扩展,并随时获取。

云 计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大型计算机刚刚面市不久,由于其昂贵的价格,只有一些科学院或是研究机构才能使用。而考虑到大型计算机的投 资回报问题,这些科学院和研究机构便将它的一些使用权限卖给或是租给其他没有能力购买整个大型计算机的企业或是研究机构。这种将CPU时间作为服务提供给 需要的人的模式可以看做是云计算的雏形。

但它真正为人们熟知还是进入到21世纪后。曾经,业界的大佬,无论是微软的盖茨、英特尔的贝瑞特,还是通用的伊梅尔特,都一度对此不置可否。然而,自 2010年下半年起,韩、日、英、德、美、中等国却都陆续发布了云计算发展大计——因为利用云计算赚钱突然不累了。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公司都纷纷主导了这 一变革,如亚马逊、谷歌、苹果、IBM、惠普和思科等,甚至连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浪潮都靠着销售与云技术相关的设备狠赚了一笔。

取之于云,用之于云

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司以销售纸质书和音乐CD起家。在过去六年里它基于云计算发展出一个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却潜力无限的业务部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这个部门维护着存储和提供亚马逊所有电子书、歌曲及电影的电脑网络。

亚马逊公司的负责人说,“云”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它可以让亚马逊节省成本,因为“幕后工作”将交由处于“云端”的计算机处理。这项技术还能缩短网站页面 在其自产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上的加载时间。当一位Kindle Fire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处于“云端”的计算机将会承担所有载入网页的繁重工作,然后再向平板电脑传回所有必要信息。

在云服务市场风生水起的亚马逊还向包括微软、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和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搜索引擎Powerset等出租自己的云端存储服务,以加快它们软件的下载速度或增强计算能力。

而另一方面,长期以硬件为专长的IBM则在云投建市场更胜一筹。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是个非常担心媒体不理解云的人。每次阐述观点时,他都要拿出一支马克笔认真画图来解释什么是云,IBM的云哲学是什么。

他不是一个人,几乎每个研发推广云技术的公司都有此担忧。作为最早研发云、实践云的公司,IBM如今走上了贩卖云技术、云设备、提供云咨询的道路,而其内 部早就专门设有为研发项目提供IT解决方案而设置的云,以及用来专门追踪客户信息的业务云。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内部真真切切的需求,还有外部世界探究的 好奇心。

尽管现今全球的云计算市场还停留在商对商层面——亚马逊和IBM等公司将云计算技术贩卖给其他商家,但它覆盖的行业几乎触及到了原有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地: 互联网公司、金融行业、电子政府和文化产品交易等。德国Spiegel TV电视台就曾向AWS付款为2万个节目做数字拷贝,而如果该电视台使用自己的服务器,所需的电费都要比AWS的服务费用高。

可见,云计算的交易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云更便宜。就像租车一样,也许在使用时,租车的代价要高于自己有车的代价,但好处是,你不需要在用不着它的时候为它付账。

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云计算的概念认知:对企业来说,云计算能够降低成本,灵活管理分配资源;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水电一样 的IT资源令生活更便捷。“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转变,其影响如同建立电网带来的转变一样重要而深远。”AWS的负责人安德鲁·R·贾西(Andrew R. Jassy)说道,“转变发生的速度大大超出我们任何人的想象。”

云之生机

撇 开对经济方面的考虑,普通用户对云计算的接触基本是通过各式软件进行云存储、云协同和云笔记。云存储是大部分人曾经使用过的网盘这一功能的升级版,代表产 品是位于美国的公司Dropbox;云协同即是如苹果iCloud将账户信息和数据同步至不同终端;云笔记则是近一年来大热的Evernote和麦库笔记 的统称。这类消费云服务(Consumer Cloud Service)正逐渐被科技公司融合到一个软件或一个云数据平台上。

尽管不若商对商的市场那么有利可图,消费类云服务的市场也在快速发展。据美国公司Gartner的预测,到2013年,个人云服务将覆盖超过90%的终端。而根据上海的艾瑞公司预测,到2013年,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将达到2.23亿,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6.7%。

对 于普通用户来说,最美好的愿景也不外乎如此:在不同地点办公再也无需携带存储大量信息和数据的移动硬盘,一个存储了一切资料甚至桌面设置的“云钥”便能解 决所有问题;而办公电脑则可能只有一台显示屏,背后的主机被一个小小的“云盒”取代,但配置却更高;网络带宽和计算机资源等不再被周遭的硬件所限制,而是 由更大的数据中心灵活配置……当所有数据都完全被保存在一个平台上,安全、稳定、获取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十全十美,云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数据安全问题。今年7月,亚马逊的部分数据中心受艾琳飓风影响,发生了宕机事故。许多亚马逊的客户, 包括知名的LBS公司FourSquare,问题和解答服务商Quora,新闻共享网站Reddit等,都出现了瘫痪。尽管亚马逊的云服务在之后很快恢 复,但这件事故还是给对云计算尚存疑惑态度的公司留下了阴影。

而对个人用户来说,将大量私人数据存储在云上,是否会被提供服务的公司以不合法手段利用?如果公司的服务终止了,用户的数据该如何收回?这些问题也着实令许多国家发展云计算的速度放缓,尤其是在部分欧洲国家。

“我真的很担心,把什么都放在云里,会很糟糕。我想,五年内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麻烦。”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说,“我们放在云端的东西越多,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掌控力就越小。”但任何新科技在推广的过程中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质疑。云安全问题无法 规避,也确实至关重要,可人们并不会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不使用云技术。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云计算的数字真相

2011年,在IBM发布的对全球20个国家的2000家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中,云计算成了一个关键词,一个个数据也见证了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

01.一台新的服务器加入到云端可为120台平板电脑或600个智能手机提供服务。

02.70%接受调查的公司2011年都在进行云计算研究,以求从中谋利。

03.41%的公司高管和雇员称他们公司内部在使用某种云服务。

04.从事与云计算相关工作的人员在2011年就已达55万人。

05.微软公司2011年的研发预算中,90%都贡献给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和战略的研发。

06.64%的公司在采用云计算技术后减少了浪费并节约了能源。

07.超过50%的IT部门雇员愿意从事与云计算相关的工作。

08.65%的公司在2011年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来搜集和分析数据。

09.云计算技术至少为90%选择它的公司带来了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10.80%的公司在选择云计算后半年内就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