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智慧深圳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部门,各有关企业:《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批复,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附件: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革命和发展模式创新,是现代化城市整合发展的更高形态,其核心在于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改革城市信息系统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智慧深圳”,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顺应国际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先进城市发展潮流做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以城市智慧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智慧交融,催生新的技术、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抢占城市与产业发展制高点,使深圳成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慧产业领跑者。
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世纪年代以来,信息和技术融合赋予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活力。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活
建设智慧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计划,台湾提出了建设“智慧台湾”的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环境资源、、居全国前列;企业创新水平全国领先87.9%,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城全网”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到2015年”和“无线城市”基本完成,初步建成融合、3G、LTE、WiFi及宽带固网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率%。
——城市信息化系统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形成城市信息系统的顶层统一设计,以及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和云计算服务平台,智慧型城市管理及服务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城市民生质量明显提升。
——云计算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内容、创意应用等智慧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建成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智慧产业体系,形成以产值超百亿企业为龙头的若干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应用系统按需动态计算与存储能力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统一的风险评估和授权认定全球卫星系统GNSS提升规划、协调、维修效率。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PPP(公私合营)等投融资模式信息技术产业重要基础设施智化改造集成及综合管线效率以IPv6技术为支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率先大规模启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体系,
三网融合。推动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统筹规划和管理下一代互联网、3G网、有线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资源,支持建设以数字电视为核心、主干与接入实现三网融合的高清互动数字家庭业务商用试验网络。
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工程
优化城市信息化系统管理机制,统一城市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研究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提供应用支撑、技术发展、基础能力等服务。
构建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整合的在线软件服务、集成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共享电子认证电子支付信用体系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应用系统按需动态计算与存储能力硬件资源充分共享运维管理业务MEMS)芯片封装、物联网Mote芯片集成、RFID芯片及天线封装,卫星导航芯片等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重点突破薄弱环节。加强自主研发与横向合作相结合,在智慧应用和智慧平台、分析优化、云管理、分布式存储、应用及平台领域的服务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服务打包和计费技术、共享运营服务、数据有效性评估、复杂系统建模、风险评估及预测预警、网络化系统在线仿真、多系统联动决策支持与全局优化、大范围分布式分析优化等技术领域等实现重点突破。加强对云平台可运营、可管理及云安全等基础技术的研发。
结合需求引导转型。对传感网关和应用网关等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力量不强大的技术领域,结合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引导快速转型取得优势。在传感网关技术领域,重点开发远程部署技术和异构传感器支持,研究分布式边缘计算和参加传感器寻址技术。在应用网关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可靠数据传输、安全网络管理技术及消息格式转换、消息分发和应用网关等云计算服务支持技术。
加强协作跨越发展。通过合作配套增强传感器软件和传感网络等领域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传感器软件领域,着重解决能耗资源管理、容错技术、编程模型、安全与隐私保护、分布式协作等技术难点。在传感网络领域,突破频谱感知、传感网络的大规模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以及网络调度协议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网络技术体系开放合作,构筑共赢生态链。构建云计算平台,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打造完整云计算产业链数字视听动漫游戏学习数字媒体服务OGC组织,与云计算相关的SNIA、TM、OGCWG和OMGETSI组织提交整体架构、应用案例等相关提案。
智慧应用通信技术标准。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制定智能光网络、无源光通信、FTTx等下一代光通信技术标准,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标准,以及网络承载方面标准,继续领跑新一轮通信技术标准。
传感网关和应用网关技术标准。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参与传感网关和应用网关标准的制订工作,提交标准提案并开发相关产品。
拓展相关领域标准。在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标准领域,关注SEMI、IEC、NIST等组织。在RFID领域,关注ISO/IEC、EPCglobal、ETSI、FCC等组织。在NMEA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传感器网络方面,关注IEEE802.15.4、ZigBee、WirelessHART系列标准。
智慧应用工程
整合感知、分析等新技术,采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发挥智慧型的基础设施功能,深化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对公众、企业提供国土、建筑、交通、环境、电力、天然气、水务、气象、信息、电磁空间测报等必要的基本服务。
城市社会服务。完善管理体制和设施条件,对公众、企业提供教育培训、卫生医疗、文化体育、娱乐健身、社会诚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法律服务等广泛的社会服务。
城市经济服务。建立相关制度和机构,对公众、企业提供科学技术、金融证券、质量监管、市场管理、流通贸易等高效的经济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推进智慧化进程使管理者更好更多地运用新科技管理城市,为公众、企业提供包括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等人性化的公共服务。
重点项目工程
在一些技术比较成熟、有一定基础、惠及民生的领域,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先行项目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和推进智慧深圳建设。
一站式智慧门户工程。以市民及企业为终端服务对象,建立市民及企业用户可定制、个性化、一站式的“我的智慧深圳”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用户登录个人帐户,便可定制相关的社会保障、税务、医疗、教育、交通、水电等个性化数据,直接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务项目,接收不同政府部门发出的信息及提示看缴费付款事项深圳市建筑内部结构数字化建立市政设施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大型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时监测。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运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应用试点。
智慧物流工程。建设功能齐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电子口岸、企业信息化、重点物流信息项目等,构建全程的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社区工程。建设智慧家居环境,在住宅中进行多元网络信息自动化控制,提供家电控制、安防监控、环境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在小区实现安防中控、在线支付、车位调度、业主电子投票等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在社区提供交通物流、商务管理、市政安全、智能电网等智慧化服务。
智慧警务工程。实施智能车证、智能管控、智能监管、智能采集、智能视频、智能侦查、智能内务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全市公共及监管场所安全防范技术水平,构建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化的新型警务模式。
智慧教育工程。实施智慧校园、智能化教学监测和学习评价、网上互动教学平台、网上虚拟实验室、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项目,构建虚拟教育城,提供智能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市民的终身教育。
智慧电网工程。建设多种可再生能源应用平台,实现各类新型电源及用户的无扰接入、有序退出,支撑电网自愈可调,提升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水平。推广应用智能电表、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促进电网双向互动服务。
智慧电子商务工程。加快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加速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在线支付,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推进电子商务安全认证,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电子商务通信环境,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环境。
智能安全监测工程。建设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利用射频识别、传感技术对特种设备、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等实施监测管理,实时监测采集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信息,实现预警、实时监管等智能服务。
创新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创新资源等综合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由单一系统共享向多系统共享转变。
保障措施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和法制建设,为“智慧深圳”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深圳”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市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任召集人,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负责“智慧深圳”各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建设项目、政策措施的统筹审定,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重大问题。市经贸信息委负责日常工作。
2、强化决策咨询。设立“智慧深圳”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智慧城市的各项规划、建设项目、政策制定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智慧深圳创新研究机构,为智慧城市的长期规划和建设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组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整合国内外资源的智慧深圳研究中心,从智慧城市政策研究、城市运营标准研究、平台及应用技术开发等进行深入综合研究,为智慧城市的长期规划和建设提供持续的技术和决策支持。
3、研究建立运营机构。研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心,统筹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工作,负责政策导向咨询、各子系统规划指导与评议、技术及标准研究和服务、支撑平台运营维护、云计算服务、产业服务、工程管控、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实现城市级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运营。
人才保障
1、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立“智慧深圳”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建设我市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智慧深圳”建设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引进高端专业人才。通过完善、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孔雀计划”等人才政策,重点引进一批活跃在相关技术发展前沿、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团队。
资源保障
1、创新投资管理机制。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与运营模式。
2、加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在市科技、信息化发展等各类相关专项资金中根据需要统筹安排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全局性、公益性的重大融合项目建设,以及信息通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
3、研究设立专项创业投资子基金。发挥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民间资金向智慧产业聚集,研究设立智慧产业创业投资专项子基金,加大对创业前期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4、保障智慧产业用地。规划建立深圳智慧产业发展园区。智慧产业用地优先纳入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智慧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
法制保障
1、强化制度创新。加强智慧城市全局性、战略性总体规划,从城市级整合、布局、调度资源,深化改革和创新,打破由于利益、权力、习惯、信息质量等因素造成的资源分割、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障碍,促使资源效率最大化。
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促进特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法规、规章,发挥特区立法的优势,重点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网络信息共享与安全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立法工作。优化行业环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行政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损害网络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3、鼓励行业自律。强化道德建设,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监督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抓紧制定本规划的实施方案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