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取生辰纲 ,吴用用心何在?

 木柳书屋 2013-04-22
 

细雨 

 

 
吴用用心何在?
 
 
2013-03-28 23:36:11
(转自凤凰网·邓林20088的博客)



《水浒》最精彩的章节,窃以为非“智取生辰纲”莫属。一个“智”字,把智多星吴用的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

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晁盖一伙刺探到杨志一伙经过黄泥岗的准确时间,便冒充贩卖枣子的商贩,提前到了黄泥岗,在杨志一伙的必经之路休息等待。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杨志带着十几个人,当兵的都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中午时分,好不容易到了黄泥岗,一个个早已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杨志知道这是险恶之地,勒令众人尽快过岗。众人都不配合,当兵的把挑子撂在一边,就地躺倒。杨志挥舞鞭子,这个起来了,那个又躺下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罢手,心想就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吧。接着就发现旁边的林子里若隐若现,似乎有人,过去一看,却是贩卖枣子的,提着的心多少放了些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汉子挑着桶,唱着山歌上岗来了,好不悠然自得。到了近前,却是卖酒的。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杨志的同伙,别提多高兴了。正要买酒喝,哪知杨志严词拒绝,再三声言“绝不”。与此同时,临近的晁盖等人,大呼小叫买了一桶酒,就着枣子,当着杨志一伙就吃喝起来。一桶喝完了,还想占便宜,一人趁卖酒人不留神,打开另一桶的盖子,舀了一瓢就一边跑一边喝。卖酒人一边骂一边追,另一个人又来舀了一瓢。这回卖酒人反应奇快,劈手夺了回来,倒回桶里。

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表演,目的是要让杨志相信,酒没有做手脚,可以放心喝。杨志不知道,开始酒是安全的。吴用知道他不会轻易上当,设计了这套骗术,正是利用了他的疑心。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表演之后,杨志自以为眼见为真,却落入了吴用的陷阱。在第二个人偷的酒被抢回来的同时,蒙汗药也掺到了酒里。兵不血刃,生辰纲易手。

晁盖一伙,骨干成员共有8个人,除他和吴用外,还有公孙胜、刘唐、三阮和卖酒的白胜。按照实力对比,以武力强吃杨志一伙,不是什么难事,吴用为什么要“智取”?相对“强取”,智取的优势虽然显而易见,但是以公孙胜的神通广大、神乎其技,为什么不让他施展法术“神取””?比之“智取”,“神取”不是更加简单易行吗?

显然,这关系到每个成员在团伙中的定位。吴用是私塾老师,虽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的那条铜鞭,在团伙中根本不值一提。如果以武艺论高低,他未必是白胜的对手。吴用的优势在于智力和知识,更加重要的,是他和晁盖的私交。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讨论如何劫取生辰纲时,公孙胜也会提出自己的方案。但是,晁盖在最后拍板时,一定会优先考虑吴用的方案。一者他和吴用之间的信任程度肯定超过公孙胜,二者他不会让一个外来户抢了风头。虽然劫取生辰纲是刘唐和公孙胜最先提出来的,但是以吴用和晁盖的交情,公孙胜注定只能做吴用的配角。

吴用果然不负所望,谈笑间,生辰纲就到了自己手里,从此奠定了他在团伙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在行动实施之前,吴用似乎也不那么自信。他决定参与作案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石碣村游说三阮,还对晁盖说,没有他们,很难成事。仅从后来的作案过程看,三阮完全是多余的人。不就是推推车吗?晁盖随便找几个庄客都可以,报酬却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每个人分赃就多得多。合理的解释,吴用是在为“智取”失败留余地。万一失败,就霸王硬上弓,改为“强取”。有无三阮,双方实力对比可谓天差地别。

如果“智取”失败,为什么即使“强取”,也不“神取”呢?因为一旦让公孙胜出了风头,不但吴用从此真的“无用”了,就连晁盖也脸上无光。失去信任感,就意味着在团伙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三阮出场,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改变团伙内部派系的力量对比。没有三阮,以晁盖吴用对公孙胜刘唐,是二比二,双方势均力敌;三阮加入,变成五比三,立即取得压倒性优势。

以吴用的见识和抱负,我不相信他真的准备分赃之后躲在东溪村做土财主。他一定已经料到,东窗事发是早晚的事。让白胜那个赌鬼参与,或许就是吴用故意埋下的伏笔。果真如此,吴用更需要拉三阮入火,壮大团伙的实力,也壮大自己的实力,为将来上梁山预作打算。智取生辰纲,吴用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

2013/03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